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元朝“高利贷”:伴随元朝走向终结的斡脱钱,有多大危害?

人们或许以为,高利贷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其实并非如此。回顾中国历史,会发现元代高利贷非常的发达,元代将高利贷称之为“斡脱钱”,这种高利贷现象,甚至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只是封建社会一直秉持着“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就让“高利贷”没有了用武之地。可是元朝高利贷现象的严重程度,是人们无法想象的。那么元朝的“斡脱钱”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何原因让它对元朝的经济影响颇深?

元朝“高利贷”的产生

虽说斡脱钱是元朝的高利贷,但是它与当下社会的高利贷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读者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斡脱钱”的起源。“斡脱”一词并非汉语词汇,在翁独健所著的《斡脱杂考》中可知,“斡脱”本是突厥语,有着“伙伴”、“共同”之意;而在伊朗语系的方言中,“斡脱”一词又指商人团体。这个词语是在成吉思汗选派回纥商人商谈通商事宜之时首先传入蒙古国境内。随着元朝建立,蒙古人将那些借钱经商的回教徒商人称之为“斡脱”,这个词在中原流传开来,而且发展成为元代的一种特殊商业行为。

​元朝时期,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妃子,他们都会给回教徒商人付钱,他们让这些商人去放高利贷收利息,自己则坐享其成,这一现象在《新元史·食货志》中有记载。因为这笔钱的本金来自于皇室贵族,所以这些钱又称之为“斡脱官钱”,也称之为“羊羔儿息”,其实总的来说,它就是一种元朝的高利贷。但是古代的高利贷最早并非产生于元代,早在周代,就已经存在以救济功能为主的借贷活动;可是到了春秋年间,总用来救济百姓的借贷,转变成为了封建上层为自己赚取高额利润的社会活动;尤其是从先秦至宋代,高利贷活动越发猖獗。

​再加上蒙古族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已经存“斡脱钱”这一说法;当元朝统治者从一天下后,又将农业商业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就让高利贷更加猖獗。这一现象,在元杂剧中经常有所体现。中国四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就有这样一个情景,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向蔡婆借银子20两,一年之后他所要归还的银两为40两,可是窦天章仍然无法偿还,随后他只能将年轻7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做童养媳,来抵这40两银子。元杂剧中,因借了“高利贷”而偿还不起的这些故事人物,最后只能被人强娶为妻,卖身为奴,甚至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这些足以体现“斡脱钱”对于元朝百姓的危害之大。

“斡脱钱”的危害

其实古代的“高利贷”在各朝各代也并不罕见,为何偏偏到了元朝就发展的如此兴盛呢?这与蒙元政权建立以后,皇室贵族为自己谋求利益有关。入主中原的这些蒙古贵族,虽然大肆推行商业,然而他们根本不懂得任何经商之道,但是他们又追求巨额的财富,追求奢华的生活。当时元朝贵族的奢华生活,其实是普通百姓难以想象的,元大都宫殿的奢华,都让当时到达中国的马可波罗感到惊叹,还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在元大都的宫殿房间里,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想要满足这种生活,势必需要大量的金钱。

​为了给自己赚取高额利益,蒙古贵族就将获得财富的途径,转嫁到了回教徒商人的身上,这些擅于经商的“斡脱”,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蒙古族可以依赖的最佳对象。毕竟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商人就已经具备出外经商的资本和资格,这一点在元朝上曾普遍被接受,甚至形成了一个传统。“斡脱”们受蒙古贵族信任,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到国库资本然后放手经营,这些很会经商的回教徒商人,在元朝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支持“斡脱”的商业行为,元朝为他们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去赋役、纳税,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元斡脱总管府”,保证了他们商业行为的合法化。

这样一来,就让这些“斡脱”的身份更加特殊,毕竟这些经营高利贷的斡脱都是为元代统治者所服务的,他们为蒙古政权效命,让他们非常懂得经商之道,可是他们也学会了蒙古上层统治者的掠夺方式,因为这样来钱更快。更何况放高利贷的这些人,享有着政治特权,有的人还在朝廷担任高官,如此一来,势必就导致了官商勾结,横行不法。

“斡脱钱”带领元朝,走向灭亡

尽管元朝斡脱钱在一定程度上来讲,适合商品经济和货币发展需要,甚至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它所造成的危害性也是巨大的。元朝史书中有记载,借贷斡脱钱之人,每年的利息增加一倍,如若第二年还无力偿还,加利息本金再翻一倍。这样来计算,也就只是说如果一个人只借了一两银子,10年之后他所欠的银子达到了1024两,借的越多,所要背负的高利贷就越沉重。最后就导致:“卖妻鬻子,犹不能偿”。

​百姓无力偿还者巨额贷款,朝廷也意识到了这种商业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曾出台过相关的法令,规定“钱债只还一本一利”,这一规定的出台,确实短时期内扼制住了“斡脱钱”所带来的危害,但是没过多久就已经失效了。据《元史·史天泽》传记载:“积银一万三千锭,天泽倾家赀”,这段内容足以说明,“斡脱钱”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仍然在元朝相当盛行。毕竟这种给蒙古贵族带来巨额财富的手段,他们可不会轻易放弃。

然而时间一长,高利贷的弊端开始显现,甚至开始出现了“民贷于官”的现象,这导致中央集权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尽管元朝朝廷通过废除“泉府司”从官方意义上废除了“斡脱钱”,但是这种高利贷的形式在元朝社会并未消失,它也成为了激化元朝统治矛盾,造成民族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直到伴随元朝终结。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浅谈元朝的斡脱钱》

《小议元杂剧中的“斡脱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里的这个劲爆情节,揭开了元朝的特殊死因
思危之一——总序(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高利贷和老赖,到底谁对社会危害更大!
生意篇--福元运通:只做中介不做金融的金融中介巨头,年入几十亿 !
游牧民族转型农耕,元朝初年的农业生产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复的?
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的调整影响不小,也仅是顺势而为的正常下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