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传统古代中,大宋涌现一批追求进步知识女性,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古代一直强调女子的妇德教育,整个社会秉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对其文化教育视而不见,因此,大部分时期的女子缺乏知识、缺少地位,过着比较“惨淡”的生活。

到了大宋,女子地位快速提升,走出了家门,整个大宋一朝出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官府教育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的情况,涌现一大批“天天向上的大宋知识女性”,也成就了 一段中国古代教育史的辉煌。

据统计:仅在文学方面,大宋涌现出有记载的女作家290人(其中:宋代女词人90人,女诗人200余人),这数量是以往所有朝代女作家总和8.7倍。因文化教育而产生女作家群体为中国文学史抹上了争奇斗艳的浓彩一幕。当然,大宋女子在绘画美术、教育等领域也取得璀璨成就。

为什么在大宋出现了这样的女子教育拐点?

大宋王朝对女子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大宋女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接受教育呢?

大宋女子一般学习什么内容?

我们带着一丝好奇,与大家一起走进大宋女子的文化教育探讨课堂。

女子教育指导思想变化情况及原因

大宋以前各阶层对女子持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到了宋代根本就行不通,因为官方及社会舆论出现一个大幅度改变,他们普遍赞同女子要接受教育,要学文化。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一:政治环境和皇帝选妃标准的变化对女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古代统治阶层的言行在一段时期内将会影响到社会走向。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事变”,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结束了大唐中后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待社会稳定后,赵匡胤反复思考,吸取其本人造反兵变的经验和教训,并与自己的幕僚团队制定了终其大宋一朝的“兴文教、抑制武士”的文教政策。

这个政策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宋完成,依据此政策,大宋官府不仅加强科举教育,设立了学堂,还放宽了教育范围,这些都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此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赵匡胤还考虑到前代后妃公主干政、改朝换代等教训(特指武则天、韦皇后及唐朝公主),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些后妃的家庭出身直接影响到她的政治生活,家庭是后妃们干政的强大后盾,尤其是豪门之间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更可能影响到大宋政治。

于是,赵匡胤确定了选妃的重要原则——选妃不重门第、宫禁严密

据史料记载:宋代选妃出身高级官僚家庭的女子占26.8%、中小官僚家庭的女子占22%、非官僚家庭51.2%。毕竟小家女子较为容易调教,更因其家庭背景偏弱不易干政擅权。

宣谕曰:『不欲选于贵戚家,政恐其骄,骄即难教。』忠彦曰:『如孟在等人家,自然不骄,亦须易教。不在富贵中生,则必谨畏。』太皇太后曰:『然。』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

正因为大环境的宽松,皇帝选妃标准发生了变化,对大宋走向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比如比较明显的是:很多平民家庭积极安排女儿受到教育,多学习一点东西,或能有机会进宫,搏一把,或有了一些技艺能养家糊口。

这些改变正以「蝴蝶效应」影响到整个大宋女子教育体系。

大宋词人李清照

第二:宋代主流舆论普遍提倡女子学习文化,掌握知识。

司马光是大宋女子教育积极推行者。

他抨击只教男不教女的错误观念,一再强调女子应学习,认为“古之贤女,无不好学”,他从标准的高度定义了贤女(好学、有文化)的衡量尺度。不仅如此,司马光还为不同年龄段的女子制定了具体教育方案,认为受教育权男女平等,但教育内容男女有别,女子多了女工作业,文化课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化教学理念在当时比较超前。

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教乎……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是故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已。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

——司马光

整个社会到教育的认知中,很少出现反对女子接受教育的言论,而且才情女子在社会上还会受到普遍尊重,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除了司马光,大宋认为对女子教育的主流价值观认还有:

①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男子经术同时也要教育女子,士人娶妻必先寻求有文化的女子。

②女子应当拥有基本的文化水平,才能在丈夫不理家或者寡居的情况下自立门户,当家并维持生计。

③有文化的女子才能替代丈夫挽救家庭,维持家族。

④文化水平是作为贤妇的必备素养等

统治者营造了环境,改变了选妃条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对于女子教育给予充分空间和支持,这对整个大宋女子教育理念更新、指导思想变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那么,大宋女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接受文化教育呢?

大宋女子教育的途径

整个大宋社会对女子教育的认知达成高度一致,但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士大夫家族(宫廷、贵族)的女子教育侧重于提升素质(也可以叫做品质),培养气质;一般家庭以提高女子能力为主。

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受教形式上也会有差异。

第一:最主流的家庭教育

一千多年前宋人的教育理念还算比较超前的,他们深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成为女子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成了最主流的女子教育方式,尤其对于不能入官学的女子来说,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士大夫是宋代主流的统治集团,普遍重视女子文化素质培养和子女教育,家长亲自为家中的女子传授知识,这是士大夫的家眷属于大宋女子中文化层次最高的阶层的根本原因。

比如:王安石一家出了五名擅长诗词的女子,包括王安石妻子、王安石妹妹、两个女儿和侄女。

又如: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取得的文学辉煌成就也与其父亲李格非家庭教育有关,另外她的母亲状元李拱宸的孙女,本人也算一名优异的知识女青年,

有女如此,当教之读书,将来招一女婿入赘”

——大宋记载

寻常百姓家对教育也较为重视,除了基本文化教育,还会培养女子的一些生活技能。

第二:定向的宫廷教育

大宋宫廷女子以宫廷教育为主,宫中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主要内容类似唐朝:设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诔、飞白、书算各一人。

朕以谓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戒。

——宋高宗

第三:繁荣的塾师教育

正规的官学禁止女子学习,但有着上学积极性的女子只能去私学学习。

宋代私学鳞次栉比,繁荣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据统计,民间开办的书院也多达数百所。至于各地村镇开设的私塾与蒙童学馆,则难以计数。宋代尚文风气,使那些开明之士或富裕之家, 乐于将其女送入私学, 接受正规塾师教育。

两浙临安府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都城纪胜·三都外地》

第四:广泛的社会教育

大宋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风气开放,宋代社会市民文艺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戏曲说唱受到这个社会的欢迎,恰逢其时,大宋女子走出闺门,首次、积极参与到社会社交中,她们在这些戏曲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无形中接受了教育。

此外,寺院庙学也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宋代的佛教繁盛,佛庙道观不计其数,为了争取民众,佛教僧徒们利用寺院向民众举办俗世教育,为了提升宣传力度,在宣传中也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除了宿命思想也会教授一些粗浅的文化知识,作为提升平民女子文化的一种补充教育方式。

广泛的社会教育

除了以上方式,还有其他:夫妻之间相互学习,女子与丈夫兴趣爱好想通了共同研修学习和相互提升;跟随名人学习,比如浙江钱塘韩玉真,幼时跟随李清照学习;很多聪明的女子,在家庭无力和不愿培养的情况下,通过自学成才,自立自强。

丰富多彩女子教育内容

大宋女子教育内容较唐代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具体包括经史文章、诗词书法字画、基本生活技能等内容。

经史文章:

宋代有多位后妃熟读经史文,这是她们成长的必选动作;一般平民家的女子也有因熟读经史文章被世人传颂。

温婉著《孟子解义》八卷,“辞理优当,秘未尝示人"。"赅博远过宿学之士"。或于席上有所赠答,多警句,人争传诵。于时享有崇高声誉。士人相聚而言曰:"从游蓬岛宴桃溪,不如一见温仲圭"。琬诗文采可观,人争传诵,时宰相司马光尤赞之,太守张靖赠琬诗云:“桂枝若许佳人折,应作甘棠女状元”。——温婉小传

诗词书法字画:

宋词的繁荣使得诗词教育逐渐普及社会各个阶层。从宫廷嫔妃、大家闺秀, 下至平民百姓、婢妾娼妓, 多数女子皆写词唱词。此外,由于大宋皇帝酷爱书法,宫廷女子仿效迎合,在书法颇有造诣,上行下效,巾帼不让须眉。

宋代流传且有记载的女子多才多艺,或善于诗词文章,或精通书法,又或擅于音律。

从女作家的数量可见一斑。从古至今,一个朝代能出几个有记载的女作家就不错了,大宋的才女作家像雨后春笋一样突然蓬勃绽放,迅速崛起。研究人员认为,大宋女子词文化达到了中国女性词史的顶峰,而古代绘画方面也出现美术史的第一次高峰,这些也离不开女子的贡献。

词的发达,极盛,变迁种种状态,完全形成于有宋一代。宋以前只能算是词的导引;宋以后只能算是词的余响。只有宋代,是词的时代。

——《宋词研究》(胡云翼)

基本生活技能:上层家庭注重品质,下层家庭侧重实用,对于大部分女子接受教育主要为了养家糊口,她们平时学习的有厨艺、棋艺、杂役、服装制作、说唱、还有建筑等等。

综上,我们可以断言,大宋女子接受的教育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模式,这为整个大宋的文化繁荣带来了勃勃生机,女子在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以团队作战方式介入整个社会,就引发文化小高潮,可见不能小瞧女子。有人笑称:古代女子教育哪家强,只有大宋一家顶辉煌,果不其然。

基本技艺

结语

教育是人类自我进化、自我完善的系统性和长期过程,而在这过程女子的参与不可缺失。

在大宋之前,女子教育形式单一、不受重视。而大宋社会认为女子与男子一样应受教育,她们应该参与到社会发展和家庭维持,宫廷教育、家庭教育、私塾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应运而生,整个大宋一朝出现了女子文化蓬勃发展,覆盖面广,影响深远,形成整个历史独特的风景线,这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是一个突破性进步。

为这段可贵的历史点赞,为这段辉煌点赞,为历史上留下宝贵的文化点赞。

-END-

字数|4075个

作者|蓝胖说说

资料|

《试论宋代女子教育》(黄亚娟)

《唐宋女子教育研究》(邓文博)

《宋词研究》(胡云翼)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

《宋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宋代墓志谈谈女子的婚姻(上)
财产继承、文化教育,婚姻自由,漫谈唐代女性享有的哪些权益?
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的互补融合
三木秉凤:教育本质就是让灵魂高尚
南阳市家教家训家风座谈会发言 杨连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