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武媚娘流放韦后,却蒸发了窦氏?李隆基一句童言为生母招祸

武媚娘的政治生涯中,只有一项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凡被她认为是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有威胁的甚至只要是被认为是反对她的,不论是什么身份都会被铲除,毫不手软。

即便是对于自己的亲儿子她也没有任何亲情可言,除了李弘病逝外,李贤被流放而后用计逼其自缢,李显当了半个月不到的皇帝就被拉下马来,紧接着被流放;而李旦一登上帝位就被软禁与宫中。

这里面有一个地方在史书的记载上显得有些无法理解

李显的妻子韦皇后,是一个有野心的女子,若不是她不断怂恿刚刚称帝的李显为其娘家人谋权力,李显也不至于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要把天下让于老丈人的气话,最终遭致流放。

武媚娘不会不知道韦皇后的威胁性,但是她始终没有动过韦皇后的一根汗毛;相比之下,李旦的妻子窦氏就没那么幸运了,被一宗压胜术牵连,审都没有审就人间蒸发了。

为何武曌放韦灭窦?

比之韦皇后的野心与张扬,窦氏可以说是循规蹈矩多了。

窦氏容貌秀丽端庄,性格温良恭俭让,所以长大之后也就顺理成章地嫁给了李旦,被封为德妃

在唐朝,皇帝的发妻称号是皇后,而皇后之后的是四夫人,称号分别是:贵、淑、德、贤,每个称号具有相应的意义,而窦氏恰恰被册封“德妃”。

称号对于古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要么用以形容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要么用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品德。这个德字的称号,结合史书对其描述:姿容婉顺,动循礼则(《旧唐书睿宗昭成顺圣皇后窦氏传》),可见窦氏比之韦皇后等,是一个符合三从四德的女子。

那么,为何武曌是因为什么原因,非得让窦氏人间蒸发不可?难道仅仅是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因为宫女韦团儿诬告窦氏在宫内使用厌胜之术诅咒武则天吗?

  • 厌胜之术只是一个借口

武媚娘相信厌胜之术吗?那自然是信的,李唐时期佛道两教可以说是帝王的舆论造势器,例如武则天就是利用“佛陀转世”的方式来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其次,武媚娘当年差点因为厌胜之术而被李治摘除皇后的位置--因为担忧被她害死的王皇后、萧淑妃冤魂索命,她终日与一道士独处作法。

但若是要说厌胜之术是武媚娘杀害儿媳窦氏的主因,这是十分值得怀疑的:

其一、告密者是宫女韦团儿,透彻人心的武媚娘会仅仅因为宫女的一句控诉,就直接出手吗?这类告密,不应该是由酷吏来进行审判,何须武媚娘亲自出手?

其二、“告密厌胜之术”这招,武媚娘可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年王皇后、萧淑妃,就是被她诬告使用厌胜之术而落马。她必然深知这其中的把戏。

其三、整个东宫,李旦一家的一举一动全在她的密切监视之中,而且此时被人家蒸发的,可不仅仅是窦氏,还有李旦的正妃:刘氏。两个人使用厌胜之术,被发现几率要大大增加,倘若真的是有所行动,武曌又何须等一个韦团儿来告密?更重要的是,韦团儿,并不是生活在东宫内的侍女啊!

那么,为何武媚娘要杀窦放韦?在对比过韦氏和窦氏,以及结合李隆基的一些表现之后发现:窦氏确确实实威胁到了武曌的统治地位。

窦氏对武曌的隐性威胁

有些人对武曌的威胁是非常明显的,例如长孙无忌、李贤、李旦、李显;但有些人对武曌的威胁则是隐性的,例如窦氏。

  • 窦氏:大族之后

窦氏的家庭背景实力雄厚:她的曾祖父叫窦抗,是唐高祖李渊的大舅子,李唐王朝的国舅爷,需要注意的是,窦抗嫁于李渊的妹妹窦惠,就是李世民、李建成的生母,那个在隋朝就已经名声远播的女子!

而韦皇后呢?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仅仅是京城长安郊外一地方小官吏,连七品都够不上,可以说韦皇后再蹦跶,在武则天眼里,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彼时李治和武则天,与李显和韦皇后一样,面对权斗的局面,武媚娘处处制人,而韦皇后则是一出手就“活不过第一集”。把这样一个蠢材放到同样愚蠢的李显身边,待其发光发热,这对武媚娘的统治是大大的有利。

但窦氏不同,李旦性格是否懦弱我们还待争议,但是在权力面前忍住诱惑,在美色面前(韦团儿勾引李旦不遂而告密)而不动,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修身养性,若说与之朝夕相处的窦氏没有功劳,那绝无可能。

其次,窦惠,就是李渊的妻子,那是出了名的人才--在窦惠生前,李渊没有其他女人。

此窦氏与彼窦氏不是同一人,但是行为准则太像了,所面临的情况也太像了!而且窦氏的家庭背景,是有名望有能力对她的统治有所影响的,这就加深了武曌的疑虑。

所以,武曌在让窦氏消失后,紧接着又用同样的“厌胜之术”准备灭了窦氏一族,只是被劝导所以没有得逞,遂将窦氏一族流放到岭南。

  • 窦氏:教出第二个李世民的可能

窦氏对武媚娘最大的威胁,是教出第二个李世民。武媚娘太迷恋权力了,为了防范自己的孩子,费尽心机,终其一生,不允许任何可能有威胁她权力的存在。

而窦氏,恰恰就教出了一个李隆基,史书记载武媚娘对李隆基青睐有加,老人疼爱聪明的子孙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武媚娘而言,如果这个子孙的聪敏是体现在政治上的,那就是一份威胁了。

在《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李隆基7岁那年被允许出阁(就是允许王子外出居住),但这些出阁的王子逢初一十五都要回宫里拜见奶奶。一次李隆基回宫的时候,遭到了目中无人的武懿宗阻拦:

武懿宗一看李家小孩来了,而且还仪卫严整,落落大方,心眼小的武懿宗随即辱骂起李隆基的卫队来。别看李隆基只有7岁,但他可不是吃素的,马上就发作了,说:这是我们家朝堂,关你什么事!(“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武则天听闻此事没有怪罪李隆基,一看小孙子这么厉害,更是啧啧称奇了,从此就很宠这个孙子。--这是史书记载的。但是随即,窦氏的悲剧就发生了,此时李隆基8岁。

恰恰是李隆基那句话:“这是我们家的朝堂”--李隆基、姓李,是李家的子孙,如此有才能的孩子出自李家,而且说出来的话并不承认武家人的地位,在武媚娘的耳里就是不承认她的地位--武周,始终逃不脱李唐的刻印。

李隆基这个孩子,一直生活在软禁中,他的所有思想来自于哪里?别人不知道,但是武则天疑心之重、思维之敏,立刻就会想到其父母的教导。但是李旦的性子她是知道的,所有的疑点只能归结到窦氏身上。

不杀窦氏,就会埋下一颗炸弹,但是她没有借口除掉一个7、8岁的皇室子弟,何况那也是她的亲孙子,更重要的是...她在立储方面一直左右为难。

小结:怀璧其罪

德妃一生兢兢业业,相夫教子,也足够循规蹈矩,但却死于猜忌,恰恰印证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所幸武媚娘并非人性泯灭,也所幸李旦足够隐忍,她除了窦氏,同时也试探着自己的儿子李旦,李旦并没有因此而做出任何反应,继续保持着自己与世无争的形象,这才让李隆基等人得到成长的机会。

只是对于李隆基来说,这份恨只能深埋于心底,作为促进自己进步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则天当年处死唐玄宗生母的恐怖手段
皇帝羞辱宰相,将50岁乳母赐给他,宰相掀开盖头后为何喊万岁?
皇帝为羞辱大臣,将50岁大妈赐给他,新婚当天他激动得大喊万岁
宰相娶了皇后的奶妈,后来皇后被杀,宰相怕被牵连,赶紧杀妻
为什么说《长安十二时辰》最大的败笔是严羽幻(杨玉环)?
7岁李隆基说了一句话,惹怒了武则天侄子,不久后,母亲窦氏进宫拜见武则天,就再也没出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