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朱元璋对士兵的态度,谈朱元璋为何要确立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

“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药以治疾,不以无疾而服药”。

没错这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待军队和士兵的态度,他认为朝廷用兵就好像医生用药,如果病人没有事你却要给他乱用药效猛烈专治顽疾的药,这样就会要人命。

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实在国家安定,战事不显的时候,统治者却刚愎自用,随意出兵,这就会导致国家的动荡乃至灭亡。

所以朱元璋尤其告诫统治者能不动武就不动武,并且他也在用实践贯彻着自己喜欢和平,不喜欢战争的追求,特别是在对于周边东南亚小国的政策上,朱元璋更是采取一种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

也正是因为他的方针才会有“天朝上国”“朝贡”这样的美谈出现,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朱元璋的和平外交在本质上还是要维护朱明王朝的长盛不衰。

一,朱元璋希望和平外交是必然的

朱元璋作为一个真正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巅峰的皇帝,自然对于基层是非常的熟悉、了解并且有着深厚的感情。

北宋对于士兵毫不知怜悯,不管是禁军、湘军还是乡兵,都要在脸上刺青,作为标识。而湘军和乡兵除了打仗,平时还要从事劳动生产,几乎就是免费的劳役。

但是朱元璋对于士兵有着深厚的感情,曾下诏《御制大诰武臣》,简洁明了,指责管军武臣之罪例,结合《敕谕武臣》告诫上级官员,不得剥削和压迫下级士兵。

因此,朱元璋对士兵的态度可以说是仁厚,不会随意当士兵为草芥,所以朱元璋想要和平是因为他见识了太多战争。

1,朱元璋的个人因素

明太祖自二十五岁起加入郭子兴红巾军起义后经历战斗战役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从最基层的勇夫干起,每日和一堆臭味相投的士兵吃喝睡都在一起,在朱元璋的初期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这些士兵度过的。在攀升的过程中,从伍长到郭子兴的接班人朱元璋统领的士兵也越来越多,对士兵的感情自然也是越来越深厚,这就奠定了朱元璋爱兵如子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稳得住军心。

可是在不断地战争中他所熟悉的士兵也在战场上不断的死去,这就好像你每天都看着自己的朋友一个个的消失自然会非常的痛苦,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就在很早萌生了和平的念头,所以当他在当上了皇帝之后,不希望出现动用军队的心态也是容易理解的,毕竟在战场上见多了家破人亡、生灵涂炭,自然感触颇深。

他对士兵非常爱护。据记载,平阳守御千户彭友文和谢成这两个人贪污朝廷发给士兵的俸禄,士兵们去找他们讨要,但是这二人却互相推诿,争说没有下发,士兵没有办法但是又不能罢工,否则依然会按法律论处,士兵们拿不到俸禄最后居然饿死了一百多人。

在这要说明一下,朱元璋治军十分严谨,严禁士兵抢百姓东西。朱元璋得知士兵们宁愿饿死也不违反自己的规定,感动之余当然也是非常的痛惜,于是就将两位百夫长交由其他士兵出气,最后被双双捅死。还有就是是锦衣卫百户万成等军官,这些人,都有打死士兵的事迹,朱元璋知道后龙颜大怒,将他们全部处死。

试问一下一个对于基层小兵有着深厚情感的君主,难道会滥用军队吗?因此,朱元璋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朱元璋虽然对于士兵是爱护的,但是能够成为皇帝,该利用的绝对不会手软,所以和平政策一部分确实出于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士兵的爱惜,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服务于朱家的统治。

2,吸取元朝覆灭的教训

明朝承元而建立,朱元璋最为元朝的送葬者自然对于元朝为何覆灭记忆尤深,所以朱元璋采取和平的外交方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避免元朝错误的方向。

古代蒙古不像汉族,打赢了就算了,他们没有道德伦理的束缚,因此对于周边东南亚国家都是通过武力来征服,元朝曾大兴军事侵略占城、安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且通过的是奴化,让这些东南亚小国被迫称臣纳贡。

但是由于攻打完之后距离遥远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不但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反而加剧了本国的混乱,再加上元朝少数民族生性好杀,骁勇善战,他们的祖宗成吉思汗曾一度打到了欧洲,在这样的血统下,元朝人自然是对敌对国家十分的残忍,因此也让东南亚很多的国家憎恶。

朱元璋一度引以为戒,改变前朝的政策对他们保持宽容的政策,明初有人上书说“蛮夷之人,性习顽犷,散则为民,聚则为盗,难以文治,当临之兵,彼始畏服”,希望朝廷能够出兵攻打蛮夷国度,朱元璋则说“蛮夷之人,性习虽殊,然其好生恶死之心未尝不同。若抚之以安静,待之以诚意,谕之以道理,彼岂有不从化者哉”因此反对武力征服,提倡“仁”来与他们交往

洪武四年,太祖下诏“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这与前文朱元璋对士兵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是认为中国不能主动兴兵。

更在六年制定祖训告诫后世的皇帝“凡海外夷国,如安南……等蛮夷小国,限山隔海,偏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而我兴兵征讨,亦不详也。”警告子孙不可以好大喜功,滥用武力伤害无辜百姓和士兵的性命,这也算是定下了明朝和平包容的外交基础。

综上所述,太祖之所以一再强调和平、非攻,平等地和东南亚的国家相处,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他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因此对于残暴的军事行动格外的敏感,认为元朝就是因为随意欺压弱小,最后才被群起而攻之以至于灭亡,自己的朱明王朝一定要从开始就吸取教训不随意起复弱小,并且告诫子孙不能随意欺压弱小这样才能保障王朝的永不灭亡。

二,假借和平外交,保存军队实力,以防不测

“国家用兵,犹医之用药,药以治疾,不以无疾而服药”,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太祖不是不动兵而是不想动兵,除了对士兵有着深厚的情谊不想牺牲以外,最主要是不想在对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南亚国家浪费自己的国防力量,所以才会采用和平的外交,其主要的国防力量一定要放在西北边的北元身上。

在一些太祖的事迹中也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洪武二年,占城遭受安南的攻打,占城请求明朝出面调解,但是明太祖随便以“各尊其道以安其分”为借口随便就搪塞了过去,明显不负责任,在晚年时期明朝领土思明府被安南所占,明朝官员“乞令安南以前五县还臣旧封,仍止铜柱为界,庶使疆域复正,岁赋不虚”

但是,安南小国却“夫苟有侵占,岂难退还?今不侵占,何以退还?”并且说思明府五县是安南世世代代所守的领土,绝不归还。

安南明明侵占领土却说主权不容侵犯,这下谁都以为要打了吧?明朝的臣子也是这么认为的,纷纷请求出战,但是朱元璋却“姑待之”,这对于一个企图山河的开国皇帝来说似乎有些不合寻常。

还有一次,爪哇设计诱杀二佛齐前来明朝朝贡的使臣,明太祖这次发火了,但是仍然没有大动干戈居然只是下诏谴责“尔二王当省己自修……悔将无及矣”,只是严肃的谴责了一番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

更有洪武五年安南内部发生严重的政变,安南王陈叔明篡位前王,本来明朝作为宗主国这么大的事情因该是要告知的,但是却到了朝贡的时候因为国王署名不对才暴露,这么大件事在中国可以算是欺君之罪了吧,但是朱元璋只是却贡,过了两年陈叔明哄骗朱元璋说是国人推举,知晓真相的朱元璋也没有继续追究。

以上种种冒犯明朝和朱元璋的例子都十分的严重,如果这还用和平自主,仁爱的外交政策来解释实在是过于苍白,所以其中必定是有朱元璋不愿意也不能动用军队的理由存在,而这里有非常充分,就是当时全国的军政都要防御北元的反扑。

公园一千三百六十八年,元惠宗出逃背上,迁都滦京,不曾放弃元的过好,但是由于给明朝打的太惨,只能深居大漠,史称北元,明朝建立后北元贼心不死几度南征,虽然都被明朝击退而告终。

但是元朝余孽的威胁对于刚刚经受内忧外患的新生政权来说无疑是心腹大患,所以朱元璋才会采取和平外交的政治手段,目的就是不想让东南也和接壤的小国对明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朝贡贸易”中朱元璋宁愿牺牲一点利益也要这些小国尊自己为宗主国,即使他们多次试探明朝、惹怒明朝,朱元璋也不生气,因为北元的存在才是头等大患,因此士兵是猛药,应该对北元对症下药而不是鸡肋一样存在的小国。

总结:

从朱元璋对士兵们的态度足以看出太多的问题,首先确实是对出生入死的军队有着爱护之情,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还不足以成为理由,因此吸收了前朝的教训不敢随意对蛮夷诸国出手才是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让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因此朱元璋多次强调和平自主外交。

其次,明朝初年的现实也压迫着朱元璋不敢随意出动军队,北元政权的长期存在和震慑与边陲小国的小打小闹相比较而言,孰轻孰重自有取舍,浪费大明的兵力去教训蛮夷小国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朱元璋出于国家稳定的局面思考,才制定了和平自主的外交方针,希望以“仁”来解决不必要的战争,充满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南亚小国,因惹恼朱棣,下令打到灭亡为止,从此明朝多了一个省
朱元璋的不朽遗嘱:“不征国”的国策(中)
浅谈中国的周边外交方针
朱元璋指明不能攻占此国,明成祖一举拿下它设为一省,终得不偿失
朱元璋说过此地不能攻打,朱棣即位后偏要去打,结果灰头土脸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