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了解缅甸考古和缅甸历史吗?来读一下

一、近现代以来的缅甸考古

缅甸的考古事业起步较晚。1948年缅甸独立以前,大部分调查工作都是由西方人进行的。从1885年第三次英国侵面战争结束,到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为止,英国统治缅甸全境达五十多年。其间,设立了缅甸考古调查局,组织了缅甸研究学会,从事缅甸文物史料的发掘和搜集,同时也出版了很多书籍和刊物。1902年,缅甸官方建立考古调查局以前,缅甸的考古工作是由印度考古部缅甸处负责的。有选择地进行了许多工作。1894年和1897弗里兹 . 诺特令博士(Dr.Fritz Noetling) 发表了有关缅甸晚中新世和早上新世沉积的报告。就是从这些沉积物中发现了据认为是最早的缅甸石器 。

莫里斯(T.O. Morris) 在缅甸进行过一系列的考古活动,他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意识到了从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的河流阶地上发现的石片石器的重要性。他还采集了标本送到大英博物院(the British Museum) ,让史前研究部的专家雷吉纳德 . 史密斯(Reginald Smith) 作鉴定研究。结果,导致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由莫赫兰(Hallam Movius)和赫尔姆特 . 特拉(Helmut de Terra) 领导的美国考察队的持续的考古田野调查。并出版了第一份有关缅甸早期史前史的报告。因为在缅甸发现的石器时代文化与西欧发现的有着 “根本地”(fundamentally) 不同,所以在莫里斯的影响下,莫赫兰给这里发现的石器文化取了一个缅甸名称“Anyathian culture”(安雅特文化), “Anyatha” 意为“Upper Burma Man”(上缅甸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的史前史研究陷于停滞状态。战后的情形更遭。1948年缅甸独立,随即内战爆发。稍后,才陆续制定计划,在全国重点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五十年间,史前史的研究项目都很少得到政府资助。另一个问题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起,缅甸的考古机构只注重于对地面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尤其是属於历史时期,特别是蒲甘(Pagan) 和先蒲甘时期的文物。

80年代以来,缅甸从事考古研究的机构有考古局仰光分局、考古局曼德勒分局、国家历史研究局、国家历史委 员会、仰光大学历史系、仰光大学人类学系、仰光大学地质学系、曼德勒大学等。现在缅甸的考古事务主要由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考古与博物馆司负责。

二、缅甸早期国家史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在缅甸早期国家史和缅甸文化史上,骠国(公元前后到9世纪)具有重要的地位,初步奠定了缅甸历史发展的核心地域、族群和文化基础。按照《旧唐书》《新唐书》的《骠国传》等中国史籍的记述和缅甸考古资料,骠国疆域辽阔,以伊洛瓦底江中下游为核心地域,东邻陆真腊(今老挝西北部和泰国北部),西接东天竺(今印度东部),东南有堕和(今泰国湄南河流域),南临大海(安达曼海),北接南诏(中国云南),是以骠人为主的有着众多属国和部落的早期国家。公元6—8世纪是骠国强盛时期,其首都在室利差呾罗(今卑谬),有“部落二百九十八,以名见者三十二”,还有“属国十八”,缅族在这一时期也已经进入骠国疆域。在宗教方面,骠国深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

“骠人”是对骠国族群的称谓,后来缅甸人将其称为Pyu或Pru。根据缅甸考古材料,骠人出现在缅甸的历史还要更早,在《缅甸古代的骠人》一书中有写道,早在公元前一千纪,骠人就已经出现。而且在公元前2~公元前1 世纪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农业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树。

骠人既骁勇善战又善于发展农耕,同时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建设了城市,建立了封建阶级社会的统治制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可以说,缅甸文化始于骠国。

曾经有学者认为,骠人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系中的一支。也有学者认为,骠人就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濮”人中的一支,“骠”字可能就是“濮”字的异写。

但随着对骠人文字和语言研究的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骠人是一个操藏缅语的民族。他们既不是今天的缅族,也不是今天的彝族,更不是今天的白族。

只是先于缅族到达今天缅甸的藏缅语民族的一支,如今已经消失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被后来的缅族等民族同化了。到了公元832年,时值中国唐朝唐文宗执政时期,南诏国与骠国发生了一场战争。

此后,骠国渐渐淡出历史,关于骠国的记载寥寥无几,留下了一堆待解开的谜团:骠国是何时建立的?一度雄踞一方的骠人到底属于哪个族系?骠国灭亡后骠人去了哪里?骠语言文字有何种意思?

关于骠国的历史,缅甸考古学家将其划分为3个时期:以毗湿奴城为中心的前期,以室利差呾罗城为国都的后期也是骠国最为繁荣的时期,以及在前后时期之间起着联系和过渡作用的汉林城时期。

毗湿奴城时期,骠人已经建立了城市,有缅甸考古工作者认为,毗湿奴城的年代是1~5世纪,毗湿奴城很有可能是东南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

在那里挖掘出了100多个古建筑遗址,据考古学家猜测,这些遗址里有王宫和大会议厅,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大量陶器残片、与建筑物有关的铁条以及石珠、料珠等饰物。

由此可见,当时的制陶业有了较高的水平,也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但饰物还比较原始,因此推测毗湿奴城时期的骠国很可能还没有脱离原始部落联盟阶段。

汉林时期作为中介横跨在毗湿奴城和室利差呾罗城两个时期上,在如今室利差呾罗城遗址周围有大量汉林钱币出土,这证明汉林城与室利差呾罗城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

此外,汉林遗址还出土了许多铁质武器、铜器和石器。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9世纪,到了室利差呾罗时期,骠国历史进入全盛时期。

室利差呾罗城是后期骠国的国都。从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室利差呾罗的始建年代最早不会超过公元2世纪,其鼎盛时期为公元5~8世纪。在公元7世纪,中国史籍对以室利差呾罗城为中心的骠国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在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公元801年六七月间,骠国国王雍羌在位时,派遣骠国王子舒难陀为大使,带着骠国使团和乐团出发去往唐朝。11月,他们先到达南诏国首都 ( 今大理) 后,在南诏国译官陪同下前往长安。公元802年2月,骠国使团到达长安。

骠国乐队在唐朝宫廷进行歌舞表演,表演规模极其盛大,仅伴奏的乐工就有35人,乐器多达20多种,在长安演奏了12首曲子,轰动一时。

许多文人骚客吟诗作赋,大诗人白居易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

骠国献乐不仅是借唐朝之手,逼迫骠国境内的南诏国军队退兵,于当时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还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9世纪中叶到11世纪中叶是缅甸古代史上的重要过渡时期。9世纪初,南诏向南扩展,南诏军队于832年攻陷骠国都城,“掠其民三千,迁于拓东(今昆明)”。到9世纪中叶,有着众多属国和部落但并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骠人国家衰落。后来成为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在从中国西南进入骠国疆域后,于849年建立蒲甘城。缅族在继承骠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又带来南诏的农业和军事技术,迅速崛起。1044年缅人建立蒲甘王朝后,国王阿奴律陀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于1057年统一伊洛瓦底江流域,成为缅甸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古代国家,完成了缅甸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上的转型。

近几十年,随着缅甸考古工作的发展,不断有新的骠国遗址被发现,骠国古城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宫殿城堡、墓葬地、手工业作坊、巨大的砖砌佛塔、城墙、排水设施、灌溉系统……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中。

骠国作为缅甸的城市文化发源地、南传上部座佛教最早传入地,深受着印度的影响,室利差呾罗城作为保存得较好的遗址地,更适合游客前往参观。

室利差呾罗古城中的建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塔、二是寺庙。塔,印度人称之为窣堵坡(Stupa),是安放佛祖释迦牟尼佛骨舍利之处。

在室利差呾罗有墓地或与丧葬有关的区域,就会有寺庙和佛塔林立周围,现存的遗址中,保存得最好的应该是包包枝塔(Bawbawgyi Stupa),通高约50米,其塔身高耸,呈圆柱形,表面残存釉彩,与印度北方邦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类似。

包包枝塔一般被认为是公元5~7世纪建造的,恰好是室利差呾罗古城发展到鼎盛的时期。现存的寺庙与佛塔遗址还有十余处,佛教成为室利差呾罗古城十分重要的文化“精髓”,也反映了当时居民“举国佛事”的精神生活面貌。

再从室利差呾罗古城整体上看,密布的人工运河为城内外的农业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也有利于交通;护城河及城墙重叠围合,防御工事坚实稳固;铁矿遗址是古城发达生产力的表现,是骠人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

无论是城市构造,还是寺庙、工艺饰物,都共同反映了骠国古城曾经的辉煌,骠国创造的文化不仅为蒲甘王朝奠定了基础,更是缅甸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基石。

三、蒲甘王朝的发展

在之后近800年(1044—1824年)的缅甸历史上,蒲甘王朝确立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模式,成为缅甸占主导地位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缅族建立和发展的中央集权王朝(蒲甘王朝,1044—1287年;东吁王朝,莽应龙建立,1531—1751年;贡榜王朝,雍籍牙建立,1752-1885年)是统治全缅甸的国家政权模式。

其二,是具有缅甸特色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另外,印度教在缅甸宫廷和文学艺术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影响。

缅甸的宗教,首先传入的是印度的婆罗门教,稍后佛教由孟加拉、奥立沙等地传入。而佛教最初传入缅甸的是上座部佛教,西元十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及密教才开始传入。当时,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300名高僧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多人。也正是从这时期起,逐渐开始有规模的修建佛塔,蒲甘也进入了辉煌时期。

之后的200多年间,佛塔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自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就达万余座,蒲甘也有了“万塔之城”的称号,蒲甘亦遂之成为缅甸文化、宗教的圣地之一。但后来随着迁都、战争、西方殖民入侵和1975年大地震的影响,现存的遗迹据缅甸考古调查局1973年登记共有2217座。

蒲甘在现存的100多座著名的佛塔中,有的洁白素雅、朴素大方,有的金光闪闪、雍荣华贵。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千姿百态,形象各异;他们有的顶天立地、高约数丈,有的精巧纤纤、高不盈余;这些佛像表情逼真细腻,惟妙惟肖。这些佛塔内的浮雕壁画,更是技艺精湛,独具匠心。因此,蒲甘又被誉为“宗教艺术荟萃”、“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参考资料:

李孝骥:缅甸考古事业一瞥,《东南亚》1985年第3期;

《中国—东盟博览》“文旅版”2019年9月刊;

贺圣达:缅甸历史文化发展及中缅交往,《光明日报》 2017年09月11日14版

- 完-

亚洲考古发布(Asian archaeology)

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丨亚洲考古工作室整理编发

以上图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本文仅用作学习之用,如有侵权,即作删除处理,特此声明。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万塔之国”缅甸边走边看
【缅甸】赶赴一场夕阳与佛塔的约会
看尽日出与日落——缅甸蒲甘
缅甸蒲甘已有33座佛塔被盗!巡查人员调查时,在藏宝阁内发现蛇皮
方国瑜 || 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友好关系
缅甸历史文化发展及中缅交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