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唐与突厥拉锯战:野战我不行,攻城你不行,这仗到底该如何打?

前文提要:武德八年,突厥又开始了对李唐的第二轮进攻,面对突厥指东打西,捉摸不定的进攻路线,措手不及的李渊只得从江淮抽出大将李靖前来充当救火队长。李渊之所以在此时启用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李靖,可以说是早有谋算,既让李靖充分发挥他的武将之才;又不让他有机会长期盘踞一地,培养自己的势力;同时还趁机清除了李靖的老同事——有谋反嫌疑的李孝恭,以为天下戒,可算是一举三得了。

现实往往并不美妙,李靖匆匆率领江淮兵赶往山西。然而当他刚赶到潞州北部的时候就收到了一个严重的坏消息——“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与突厥战于太谷”,结果“全军皆没”。张瑾本人很快就逃到了李靖身边,从他口中李靖知道连本次行军的二号人物——长史温彦博也在败军中被突厥人掳走了。

▲图/网络。

李靖手头只有大约一万人的江淮兵,而颉利从并州南下的部队总数据说高达十余万。硬碰硬当然是不行的,那么就就地组织防御吧。江淮兵陆战野战能力和北方士兵相去甚远,然而却长于依托地形和技术兵器打防守反击,这基本上是几百年来形成的统一认识——大概魏晋以来就是这么个情形(比如东汉三国时代的吴国就是典型),南北朝以后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防御战看来还是组织的比较成功的,因为在这以后史书上突厥人没有在潞州以南的地方再度出现过。当然,这不是李靖一个人的功劳——在李靖前往潞州的同时,唐朝又任命任瑰为行军总管沿太行山屯驻,李世民也已动身前往河东蒲州坐镇,强大兵力正在集结。眼看再耗下去占不到什么便宜,因此颉利又提出和议,准备再捞一票就打道回府。武德八年的这场战争中虽然突厥方面开局之初利用调虎离山计将唐朝方面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西方方向,从而为东线作战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但是在后续的进攻中,突厥军的弱点也暴露无疑——与其几乎无孔不入的高机动性优点相对应的,是其攻城能力的低下,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突厥军几乎没有攻克一座像样的州城。没有占领城市就没有府库,就得不到有效的补给,就没法进行充分的休整,因此无论突厥人的耐力多么强,总会有耗尽的一天,总会有撑不下去而被迫撤退的一天。

唐朝方面在太谷虽然战败,另一方向上却似乎没吃啥亏,进攻灵州的突厥被任城王李道宗击退。

▲图/网络。

颉利虽然向唐朝提出了和议的要求,但是在各个地域的攻势却没有停止——八月底,在黄河河套以内,小股的突厥进攻绥州。九月,癸巳,他的儿子没贺咄设攻陷了并州的一个县城,随后被代州都督蔺謩击退。丙午,右领军将军王君廓破突厥于幽州(今北京附近)。突厥寇蔺州。十月戊寅,突厥寇鄯州(今青海西宁),唐遣霍公柴绍前往救援。十一月戊戌,突厥寇彭州(今甘肃合水县以西约数十公里处)。除去没贺咄设攻陷并州下属县城就在颉利眼皮底下外,其余各处倒是距离颉利本部越来越远,当时信息传递不畅,加之颉利对边远部落控制力有限,倒也不能排除各边远部落私自与唐朝边防军摩擦的可能。

由于在太谷之战后的杰出表现,李靖被任命为检校安州大都督。具体时间应该是武德八年的年底左右——在这之前正式任命的安州大都督是唐的赵王李元景(李渊的第六子,也就是他入据长安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后来被封为荆王的那个,不是赵郡王李孝恭)但是李元景当时还只是个小孩子,所以实际上是待在长安的,只是名义上遥领安州,安州大都督的实际负责人是被李渊视为忠诚的司农卿检校长史刘瞻,刘瞻很快又被调往荆州大都督府任检校长史,数月后又任检校襄州都督。李靖任检校安州大都督则很可能是在刘瞻调离之后。由于和颉利之间暂时达成和解,唐朝方面在河东太原方向面临的压力在武德八年九月到十月间得以缓解,那么或许李靖得以率部脱离战场南下休整也未可知。

▲图/网络。

李靖潞州道行军的短暂经历在当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今山西省长治的潞城市和襄垣县境内的两处灵显王庙即是为祭祀李靖而建,灵显王庙又称为李卫公庙——其实它本来就被称为李卫公庙,之所以后来又改叫灵显王庙是因为在后晋的时候,石敬瑭曾经下旨追封李靖为灵显王。

石敬瑭这个人虽然由于向契丹耶律德光称“儿皇帝”以及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两件事而在后世被描述成民族罪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名声,但是如果说他是汉奸的话还真是冤枉他了。因为石敬瑭其实和耶律阿保机一样,都不是血缘意义上的汉人。

中国历史在唐朝灭亡、宋朝建立之前,有一个时间跨度约为五十多年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五代十国。所谓五代是指在这一时期内先后在中原建立的五个短命皇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则是指与这五个短命皇朝同时期存在的十个地方割据政权。这石敬瑭就是五代当中的第三个皇朝——后晋的开国皇帝,他不是汉人,而是沙陀人——其实五代当中不光后晋皇朝不是由汉人开创的,后唐后汉两个皇朝也不是由汉人开创的,这两个皇朝的皇族也是沙陀人。所谓沙陀人,其实是突厥人的一种,他们的祖先就是西突厥统治下的旁支处月部落的一支——大致活跃于今新疆东北部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向契丹耶律德光称臣,自称“儿皇帝”,图/网络。

西元907年,唐帝国的巍峨大厦轰然倒塌,旧帝国的掘墓者们纷纷在帝国的废墟上搭建起自己的宫殿。主导唐末五代中原历史的是朱温集团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集团的斗争,后唐后晋后汉三个皇朝其实都是出自李克用始的河东沙陀武人集团。在当时来说,无论是朱温、李存勖还是耶律阿保机,都不过是在抢占唐帝国的政治遗产而已。至于对于继承后唐帝国开创后晋皇朝的石敬瑭本人来说,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耶律德光以换取契丹对他的支持这种行为与把淮南地割让给南唐并没有什么不同。五代的最后一个皇朝后周,它的开国皇帝郭威也就是靠给沙陀武人集团打工才发的家,而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又是靠给后周打工发的家。所以归根结底,宋王朝的建立,它的政权架构,就是来源于唐末的河东沙陀武人集团。

宋人打仗不行,被契丹人打了个鼻青脸肿,于是开始从书籍中寻找安慰,开始玩民族主义,搞夷夏大防,开始怨天怨地怨空气,开始怪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外族(当然,夷夏大防这种思潮的发展自有其历史渊源,也不能说是从宋朝开始的,应该说安史之乱是汉人在文化包容性上大踏步倒退的开始),但是宋人不好意思承认,其实宋这个政权的基础架构就是从五代河东沙陀武人集团那里继承来的。

▲燕云十六州位置示意,图/网络。

好了好了,让我们回到李靖身上。话说石敬瑭在李靖死后大约三百多年之后追封他为灵显王,并为他四处修葺庙宇。之后时间又过去了九百多年将近一千年,到了抗战期间的西元1938年,当时有一支日军部队由潞城出发去救援黎城,结果在神头岭一带遭遇伏击,损失惨重。战败的日军指挥官打听到山上有祭祀战神李靖的神庙,以为是神祗显灵,异常恐慌,于是匆忙下令将庙宇捣毁。这一伏击战的中国军队指挥员是后来成为55年共和国大将而时任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的黄埔一期二师兄陈赓,据说陈大将在战前还特意前往这灵显王庙中上过三炷香。

当然,李靖得以从并州抽身可能得益于另一股力量的加入——依据《旧唐书.李勣传》中的记载:“八年,突厥寇并州,命绩为行军总管,击之于太谷,走之。”也就是说太谷之战李世勣也有参与,并且在此之后很可能就长期驻扎在并州方向——既然张瑾战败,李世勣接替张瑾出任并州道行军总管也是合情合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帝国灭东突厥:苏定方200铁骑突袭突厥可汗大帐
第一节 突厥内乱,不战而和(5)
轻松读史之大唐(124):轻松就想大国崛起,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大唐军神李靖生涯十大战役详细盘点解析!
一场唐朝版的闪击战为李世民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千秋伟业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