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意为激励士气而设置的战后抚恤制度,是怎么被宋代玩坏的

导读

古代作战必然会有大量士兵牺牲,而这些牺牲的士兵善后的问题一直是统治者需要慎重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对阵亡者的吊唁以及必要的抚恤家属,都是常见的战后抚恤。这种抚恤制度有利于提高军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可以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

激励士气

然而在宋代,这种抚恤制度却不但没有起到像样的激励作用,反而带来了许多独属于宋代的军事问题和政府信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代又不断加强对抚恤制度的修改与完善,但由于宋代修改完善的抚恤制度更加偏重于精神嘉奖而非实在的物质奖励,这就使得对阵亡将士的抚恤一直未收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军队抚恤制度的渊源沿革

中国古代关于军队抚恤制度其实早有记载:

"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邑墓"——《吕氏春秋》

"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吴子》

可见,在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各国军队就很重视抚恤阵亡将士,统治者与军事思想家无一例外地将抚恤阵亡将士作为激励士气、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统治者的一丝温情。

军阵

从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的资料记录来看,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制度主要体现在对阵亡者的吊唁以及在政治上或者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古代军队抚恤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以后各个朝代的军队大体上沿袭这一制度。

宋代对阵亡将士个人的礼遇:为阵亡将士建祠立庙

宋代立国于五代灰烬之上,五代因不体恤士卒而导致亡国的教训实在太多,因此必然需要维系军队内部稳定。所以宋代统治者很早就发出要体恤士卒的感慨:

"朕观五代以来,帝王……不恤士众,妄生猜忌,覆亡之速,皆自贻也。在人上者,当以为戒。"——《资治通鉴》

且由于在宋代立国的同时,在它周边有着许多敌对国家,这些敌对国家与宋国之间的战争整整持续了百年之久,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战端频发,用兵甚多的情况下,任何的宋代统治者都十分关注激励士兵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方式和策略。

宋军士兵形象

在宋代统治者眼中,最好的激励方法自然是对死于王事的牺牲者进行表彰和优待:对阵亡者"哀而葬之",为阵亡将士建祠立庙:

干道八年正月三日,淮南西路安抚司言:「朝廷旌忠之命,所以报死士而激义气。今...邓艾祠。在阳安县,徽宗重和元年十二月赐庙额「忠爱」——《宋会要辑稿》

宋代官僚形象

显而易见,宋代统治者认为通过这种精神层面的表彰方式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够鼓励士卒奋勇当先,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宋代统治者总是不吝以"忠"、"勇"、"节"、"烈"等美谥为牺牲者上名:

若...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惧而引归。邕人为缄立祠,元祐中赐额怀忠——《宋史》

对牺牲武官们进行追赠封号、官位

靖康年间,国破家亡,金人肆掠,这一时期宋代军队的牺牲是巨大的,而宋代统治者在站稳脚跟后也很快对牺牲将士进行立庙表彰之外,对那些牺牲的武官则进行追赠封号、官位的表彰方式。

例如宋金之际的名将李彦仙,在其全家被金兵屠戮遇害之后,被朝廷追赠为彰武节度使,号曰忠烈、义烈、忠威:

...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

宋太祖画像

理论上按照宋代的官职制度"武臣节度使以上身亡,依条取索本家行状,方许定谥",但是为了褒扬将士壮烈殉国的义举,宋朝统治者特许将士阵亡后"赠官至正三品许请谥"。同时为了进一步表彰阵亡将士舍身殉国,激励生者奋勇杀敌、忠君爱国,南宋政府还极为频繁、大范围的赐予阵亡将官谥号,几乎致使"朝廷典法殆成虚文,将无以昭示激劝,而为善者怠矣"

若限以官品赐谥,即节义之人其名不显,无以激劝。应守 臣守御临难不屈,死节昭著,不以官爵上下,取旨特赐谥。——《宋会要辑典》

甚至宦官如果为国家牺牲了,也可以按照武官荣耀进行追封

在这种大背景下,甚至宦官如果为国家牺牲了,也可以按照武官荣耀进行追封:

举往鄜延议之,及永乐被围,急断衣襟作奏曰:臣死无所恨,愿朝廷勿轻此贼。城陷为乱兵所杀,赠昭信军节度使,谥忠敏。 舜举资性安重,与人言未尝及宫省事。颇览书传,能文辞笔札——《宋史》

宋廷对阵亡将士家属的实际物质优待

除了对阵亡将士追赠、赐谥、立庙等精神上的鼓励和弘扬,宋廷还希望对其家属给予一定优待,毕竟失去了壮劳力的家庭,经济支柱也就垮了,所以为牺牲将士们的家属提供经济支持是很有必要的。

在宋朝之前的汉唐对此一般的物质优待是封叙女眷,荫补子嗣,或者直接给予遗属一定的经济补偿,赐予金银、绢、钱都是比较正常的操作。

宋代也不例外,基本也是这种操作习惯,在平定恩州之乱中,三班奉职、北京指使马遂,入城招降未果,惨遭杀害,宋仁宗特封"其妻为旌忠县君,赐冠帔":

马遂....初隶龙卫军,补散直,改三班奉职,为北京指使....犹詈则曰:“妖贼,恨不斩汝万段!”贼缚遂厅事前,支解之。则仓猝被驱骇,伤病数日乃起。事闻,仁宗叹息久之,赠宫苑使,封其妻为旌忠县君,赐冠帔,官其子五人。

马遂,尽管生前本官阶仅为三班奉职,但阵亡后,朝廷则"官其子五人"。通过这个不难发现,宋廷在荫补阵亡将士子嗣时,放宽政策,以示对阵亡者的旌表。

对未及入仕年龄者,宋廷则先发放俸禄:

"尝经战没及为盗所杀,其子孙补班行,而年幼者,并给以俸"。,"亲属录用充承奉郎以上及使臣、三班差遣、借差、殿侍,虽年小未该出官,其俸钱衣粮乞与支给"。

贪腐:"孤遗累重,并无俸给"

有宋一代,在承袭前代抚恤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改进,令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在制度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军队抚恤制度的完善,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每战后,宋廷则根据战争胜负情况、阵亡者官阶高下给予死者及其家属一定的政治优待和数额不等的经济补偿,上至节镇官下至普通士卒皆可得到政府的优待,抚恤力度也超过前代。

童贯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然而,宋廷的军队抚恤举措并未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反而成了军官逃避罪责、中饱私囊的温床。按宋制规定,军队伤亡过大,统兵官会受到责罚,因此,许多军官为逃避罪责而故意将阵亡谎称为逃亡:

"死敌者不恤,纪律如此,而欲驱之以抗大敌,岂不难哉"?

特别是童贯掌兵的 20 年间,更是"乾没军赏,悉充私藏",战伤之士秋毫无所得,而殁者又诬以逃亡之罪"。童贯的不法行径,令广大将士对宋廷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靖康元年八月,完颜宗干围攻南关,统兵官解潜做战前动员,"迎敌者赏及子孙,退走者诛及妻子,或有奇功,定加高爵"。

但士卒却私下说: "向日童宣抚时,亦有此言,然战死者申为逃走,奔溃者立赏招安,今日之令,又恐虚文"。开战不久,士卒"不顾军令,后军乃缒深沟,唯求自脱,然垒中亡者不知几千也",最后导致了宋军全线溃败。

宋军北伐失败

南宋时,忠州防御使赵良辅妻子就向孝宗反映,"孤遗累重,并无俸给",宋廷只好特补发"每月特支料钱二百贯文、米二十石、春冬衣绢各二十匹、冬绵一百两"。笔者认为,这笔钱很可能被人贪墨,由此不难想见,宋代军队中贪腐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成为了宋代军政体制中难以治愈的毒瘤。

究其根本,是宋代以"防弊"为核心的"祖宗之法"造成的

童贯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行径严重地侵害了广大将士的利益,导致军心涣散,兵无斗志; 也使得宋代军政体制腐败不堪,最终招致北宋覆灭。虽然军队抚恤制度中存在诸多纰漏,但统治者并未对此加以整饬,究其根本,是宋代以"防弊"为核心的"祖宗之法"造成的。

总结

宋代的"祖宗之法"可归结为"防",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军队内部稳定、统治秩序稳固,最终确保赵宋皇权。而整治抚恤制度中的弊端,必然会损害现行制度,会引发军队内部更大的动乱,这是宋代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

由此可见,宋代的军队抚恤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却因人为因素影响,纰漏百出,腐败滋生,在军事上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倒成为宋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控制军队的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冷知识:古代如何抚恤阵亡将士?以两宋时期的军队抚恤制度为例
明清两朝对阵亡士兵的抚恤,反应了对待军队的态度
我国古代退役军人会有什么待遇?
社会优抚
优抚工作的历史起源和早期发展
2012罗平飞同志在全国优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