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观园题匾述的是谁家的旧?(1)

作者:聂 桥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在为大观园题匾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那么贾宝玉和贾政及众清客又是如何“述旧”的呢?第十七回重点介绍了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蓼汀花淑、蘅芜苑、省亲别墅和怡红院等七个景点,一行人所到之处无不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其中所涉及的地名不乏天南海北的名胜,确实体现了“刻古”的精神。其中有据可查四个地名更是如雷贯耳:

醉翁亭 武陵源 杏花村 蓬莱仙境

“翼然”出自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杏花村”出自杜牧的著名诗篇《清明》;“武陵源”和“秦人旧舍”出自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蓬莱仙境”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尽管这四个地名最终没有写上大观园的牌匾,但弃用它们原因竟是太像了的缘故,或“犯了正名”或“太过落实”,再不就是似曾相见。作者似乎在刻意掩盖着什么?大观园题匾过程中的“述旧”,实际是在述作者家乡的旧,《红楼梦》作者谁?钱塘文学巨子洪昇洪昉思;作者家乡何地,毗邻西子湖,杭州三生石畔的西溪湿地。在这块土地上,有着无数传奇的记载,就在这些记载中,以上四处的“刻古”地名全都一一对应,下面就是见证神奇的时刻:

一、孤山东麓,有亭翼然

贾宝玉说完了“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第一个“述旧”地名就是“翼然”: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 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

《醉翁亭记》乃欧阳修的代表作,其中的“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的描写,确实与大观园此处的“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非常之相像。因此诸人拟题“翼然”也绝非空穴来风。当你知道了大观园的原型乃是作者洪昇的家乡杭州西溪的时候,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在杭州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地点“孤山”,因这里的独特风景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引得历代文人为之挥笔称道。其中就有人将孤山比做“翼然”。明末著名学者张京元在他的《孤山小记》就说过:“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和靖即晚年隐居在孤山的宋代著名学者林和靖。他和白居易和苏东坡被后人并称为杭州历史上的“三贤”。张京元把坐落在山清水秀之地的和靖故居(林和靖墓就在他生前的旧庐旁边)定名为“翼然”,而洪昇又以大观园的核心景点“沁芳亭”比附“翼然”亭,可见林和靖这位学者在洪昇心中的位置,老乡见老乡的情感通过“沁芳溪”的流水源源不息。张京和此文是专门咏杭州孤山之作,地域性很强,如果说二十岁的曹雪芹熟读万卷书,连这样的文章都能读到,纯属扯蛋,但洪昇作为一个杭州学子,晚年归隐于孤山,对关于孤山的记载理当了然于心。

二、“柴门”里面“杏花村”,沈氏酒家九间楼

在为潇湘馆题名“有凤来仪”后,一行人来到了另一处景点:

贾政的对此地的评论是:“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令人倍感奇怪的是众清客嘴上嚷着“范湖石的田园之咏”,却又说出一个酒店之名:“杏花村”。此句的确是“刻古”,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贾政听了“杏花村”之名,不但没有批众清客杜撰,反倒是吩咐在此处补一个酒幌,分明是要把这个农庄打造成一个酒家。

如果不是这段“刻古”,你就是把这里的景物描写再看十遍,你也看不出丝毫酒家的迹象来,作者在这里刻意强调酒家氛围,是因为这里的原型地确实是一个酒家,而且是一个有着“杏花村”之名的著名酒家。它就是西溪园林中的沈氏产业九间楼酒家。钱塘沈氏也是当地望族,其主要产业就是这个九间楼酒家,说起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当年沈氏曾在酒楼以“梅花泉酒”招待宋高宗,高宗皇帝对此酒颇感兴趣,亲书“不为酒税处”禁酒界牌。此酒店也因此闻名于世,并被称之为“杏花村”酒店。明代僧人释大善在其《禁酒界牌》一诗专咏此事:

杏花村里酒帘摇,行伴寻香渡小桥。

满架佳肴珍异备,几瓶娇艳座精标。

店翁含笑庖童喜,仙客贪杯美酝招。

能悦天颜留御笔,不为酒税至今朝。

不仅如此,《红楼梦》中刻意强调这里立着一块“石碣”——这是大观园景点中唯一一处立有“石碣”的地方,难道真是为了突出田园风光吗?非也,只因为沈氏九间楼酒家也立着一块“石碣”,上面有唐高宗的御笔题字:“不为酒税处。”当然,以上这些并非《红楼梦》中此处“述旧”的全部内容。

贾宝玉虽然将“杏花村”改名为“稻香村”,但他却一点也没有否定这里是一个酒家,否则他也不会在酒幌上题“杏帘在望”四个字,他为命名“稻香村”所依据的古诗里仍然隐藏着沈氏酒楼的关键信息:

柴门临水稻花香。”大家知道此语源自唐代诗人许诨的“野门临水稻花香”之句,只是把原句中的“野门”改成“柴门”。贾宝玉为什么要把“野门”改成“柴门”?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关于此,学界也是被搞得蒙头转向。除了一句“用柴草扎成的门”就再没有任何想法。甚至有人稀里糊涂地把“柴门临水稻花香”当成了许诨的原句。他们何曾知道,改“野门”为“柴门”就是再一次述西溪的旧,再一次犯了正名。如果“杏花村”之名只是存在于僧人的诗中,在康熙年间的西溪乃至整个钱塘,“柴门”可是尽人皆知的——它就是沈氏产业的代称。为什么会把沈氏产业称为“柴门”呢?这是因为古荡柴家的柴静仪嫁到了同样是西溪望族的沈家,在生下儿子沈用济后不久,柴静仪的丈夫去世,柴静仪一个人独自撑起包括九间楼酒家在内的沈氏产业,因此人们就取柴静仪的姓称沈氏产业为“柴门”。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带着独子在“柴门”度日的柴静仪正是《红楼梦》“柴门”的“稻香村”中的带着独生子贾兰生活的寡妇大嫂子李纨的生活原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稻香村命名过程藏玄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为大家画一幅经典!
七律·杏花村酒家
游西溪探大观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