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成帝初年的连环弹劾案,隐藏了三场政治斗争,胜利者输掉了未来

建始元年,汉成帝下旨,迁中尚书令石显为长信宫太仆。尚书令是皇帝的秘书长,太仆是皇家御用司机兼总装备部司令,九卿之一。不过石显这个太仆打了点折扣,他只是长信宫王太后的御用司机,名义上从秘书长到太仆升职了,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这个微妙的信息一释放,朝中闻风而动,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立刻联名上了一道弹劾书,逐条罗列石显的罪名,以及其朝中党羽。

果然,匡衡一击而中,石显被免职遣返回乡。他的党羽五鹿充宗、尹嘉、牢梁等一大批官员,或罢职或降职,这个在汉元帝一朝把持朝政十余年,害死了萧望之、张猛、京房、贾捐之等多名大臣的权宦势力,终于被彻底扫荡。

就在匡衡等人弹冠相庆之时,有人出其不意地向他扔了一颗重磅炸弹,司隶校尉王尊,向汉成帝递交了一份弹劾疏:

“衡、谭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者,不以时自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

翻译过来就是:石显祸害天下不是一天两天,你俩以前干嘛了?跟着石显后面阿谀奉承,残害忠良充当帮凶的不就是你们吗?如今看石显倒台了,不自我检讨,反而说是先帝用人不当,你俩就是大奸臣!

王尊的揭老底,如同当众甩了匡衡、张谭一记大耳光。匡衡心怀惭愧,向汉成帝谢罪,请求“乞骸骨”。

石显其实是汉成帝的恩人,当初汉成帝受到弟弟刘康的挑战,差点被废太子,是石显坚定地站在了他这一边,协同史丹等人合力保住了他。即便如此,汉成帝依然对石显追责清算,表明了不受私情干扰,整肃朝政的决心。

两面三刀的匡衡,被王尊一脚踩住了尾巴,汉成帝应该乘势把这家伙扔进油锅才对。吊诡的是,汉成帝却夸匡衡“道德修明”、“勤劳公家”,安慰他不别要在意别人的说辞。紧接着,他下令将王尊贬为高陵令!

匡衡张谭弹劾石显,王尊又弹劾匡衡张谭,汉成帝又黑白颠倒,踩王尊一脚,这是搞的什么鬼?我们先从石显的身份开始,揭开一段汉成帝一朝,隐藏的政治斗争。

弹劾案背后的第一层盖子:儒家与法家之争

石显是西汉210年最有权势的宦官,他从汉宣帝起,就从事尚书,深得汉宣帝、汉元帝两代帝王信任,协理内朝二十余年,权倾一时。

在此期间,他与史氏、许氏外戚合作,把萧望之等一干外朝重臣,搞得死去活来,先后五六位大臣命丧其手。因此,石显被历史公认为奸臣。

客观讲,这个评价有失公允,石显的手段是残忍了点,但绝不是奸臣。萧望之等人死得既冤枉又憋屈,但也不能因此认为他们就是忠臣!

说白了,这是两派政治势力的斗争,石显所代表的法家,战胜了萧望之为代表的儒家,而历史是儒家写的!

很多人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此西汉进入儒生的天下,其实不是。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确实逐步取代了诸子百家,但是一统天下,还是汉成帝时期的事。以汉宣帝为代表,他就是典型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差一点废了一味崇儒的太子刘奭(汉元帝)。

石显受宠就是因为他的思想,跟汉宣帝很合拍:

“宣帝时任中书官,恭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能称其职。恭为令,显为仆射。”

汉元帝即位后,萧望之等人,急于从外戚史氏、许氏手上抢劝,跟史高等人发生激烈冲突,史高等也是法家派,因而他们与石显结成同盟,与儒家派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战。

结果验证了汉宣帝当初的论断:儒生大多是俗儒,中看不中用!萧望之们在石显凌厉的手段下,毫无还手之力,输得相当惨!

法家人物逃不掉被清算的宿命,石显也一样,他碰上了在“儒”坛子里泡大的汉成帝。正是汉成帝,拉开了西汉上层建筑全面崇儒的历史大幕,所以石显必须被清洗!

张谭就是汉成帝的老师,这伙计原来官居京兆尹,结果在考核中得了个“不胜任”的评语,被免职了。闲赋期间,学生坐龙椅,他一步到位升任御史大夫!匡衡虽不是汉成帝的固定老师,但是也承担侍讲工作。

而王尊有点尴尬,他自幼研习法律,从基层小吏一步步干上来,虽然也学过一点《尚书》,但骨子里是法家思想。所以,王尊在地方治理时,法家痕迹很明显,一方面执法严苛,另一方面治下清明人和。中央对他的态度就是,遇到麻烦就想到让他出面摆平,事情过后立刻把他甩到一边。

这就基本弄清了连环弹劾案背后的政治斗争:匡衡张谭借汉成帝释放的信号,一举放倒政治死敌石显;王尊虽然跟石显没有私人瓜葛,但都是法家立场,因而他“炮打双灯”;汉成帝全面实行儒家思想的政治路线,需要匡衡这样的名儒支撑,因而他必须力挺匡衡!

可是有个问题,汉成帝一朝的“名牌升降机”王尊,他的地位跟匡衡相比悬殊太大,更别说还有汉成帝给儒家站台,连石显都倒台了,他凭什么敢公然挑战儒家呢?

弹劾案背后的第二层盖子:士族与外戚之争

法家也不是没有狠人,其实王尊只是炮手,他背后有靠山——大司马王凤,汉成帝的舅舅。原来,这场看似简单的儒法之争背后,还有一场暗战:儒家士族与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

王氏外戚的第一代,王凤的父亲王禁,是典型的法家;第三代以王莽为代表,已经演变成儒家;第二代以王凤为首,思想以法家为主,并不排斥儒家。

本来匡衡等儒家士族,是可以与王凤兼容的,但是王凤外戚的身份,成了儒家士族的靶子。

自汉武帝之后,西汉的基本政治形态,就是以大司马领衔内朝,掌握朝政的决策权,丞相、御史大夫等外朝官,成了大司马的跟班,而大司马一直由外戚担任。由此而导致的外戚政治,让儒家士族领衔的外朝,与外戚领衔的内朝,水火不相容。

在儒家势力并不强大的昭宣两朝,这种矛盾并不突出,汉元帝以来,儒家势力不断发展,又碰上“优等儒生”汉成帝,儒家抢班夺权的烈火,终于窜出了胸腔。

王尊是王凤最欣赏的能臣干吏,他一生多次跌倒,每一次都是王凤重新把他拉起来,给他重新展现才华的机会。王尊的表现,也没有辜负王凤的一片苦心,他多次为西汉帝国立功解难。

也正是因为这份相互之间的信任感,王尊义无反顾地替王凤,向匡衡张谭开出了这一炮!

王凤为何要对匡衡主动开炮?又为何自己躲在身后?

首先,儒家士族与法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两派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太大。汉宣帝时期,这种矛盾就屡屡呈现,只不过汉宣帝能镇得住,矛盾被消弭了。汉元帝压制不住,就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斗争一旦爆发,绝无可能自动衰减,唯有分出胜负!

其次,治国理念的斗争,其实也是利益之争,诱惑力太大。哪一家思想占据优势,就是哪一派势力占据权力中枢,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斗争,而是庞大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再分配。

最后,不排除王凤为石显出头的可能性。石显与史氏、许氏外戚的合作经历,表明这是一个可以合作的人,与王凤有共存的可能性。另外,当年傅昭仪母子对王政君母子打压最残酷的时候,正是石显的帮助,才摆脱危机,汉成帝不认,王政君未必不认,王凤也未必不认。

至于王凤为何躲在后面,一则王尊司隶校尉的身份,弹劾丞相是他的本职工作,二是王凤出面,就成了他与汉成帝的矛盾对垒,那就麻烦大了!

弹劾案背后的第三层盖子:甥舅暗战

汉成帝粗暴的干预,让王凤的预期落空了,王尊的炮弹如同落进粪坑,除了崩匡衡张谭一身臭外,对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汉成帝黑白颠倒的处理方式,恐怕大大出乎王凤的意料,结果受伤的反而是王尊。为了避免冲突演变为甥舅矛盾,王凤只能吃哑巴亏。

汉成帝是否意识到王尊背后是王凤?一定是知道的!

历史上一直说汉成帝是昏君,其实是误解,汉成帝一点不“昏”,很聪明。王尊是王凤的心腹,汉成帝怎么会看不透?弹劾丞相这么大的事,如果没有王凤支持,王尊怎么会自作主张?

汉成帝在思想和心理两个层面,都是不成熟的奶娃子。一方面受教育影响,他偏爱儒家,排斥法家;另一方面守个人情感影响,他依赖亲情,排斥“外人”。

这个内在的自我冲突,导致汉成帝对大舅王凤的矛盾心理。骨子里他并不信任外臣,只信任和依赖王凤,但是又讨厌王凤大权独揽,想依靠儒家士族集团削夺王凤的权力。终其一生,汉成帝都没有摆脱内心的这个挣扎。

所以,这场连环弹劾案,其实也是一场甥舅之间的暗战!

结束语

汉成帝似乎取得了一场完胜,石显被清洗,王尊遭贬黜,王凤受暗伤。不过,还有一个受伤最严重的人——西汉帝国!

像匡衡张谭这一类俗儒,走向汉帝国权力中枢,其实就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岔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振荡期,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西汉帝国的没落和灭亡,他们难逃罪责。

汉成帝赢得了今天,却输了明天,此后不久,匡衡就以一系列拙劣的表现,从能力和品行两方面,左右开弓狠狠地抽红了汉成帝的脸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一)
被妖魔化的西汉最后一根大梁,他死后,帝国大厦塌了一半
【中州作家】徐继明:生存法则
王莽和淳于长都是王家后起之秀,为何王政君支持王莽弄死淳于长?
王莽走向巅峰前的几度沉浮——王莽揭秘(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