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十次起义都失败,为何“武昌起义”能成功?清廷犯了大错

写在前面:1911年10月,武昌的一声“枪响”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道分界线,从此,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开始土崩瓦解,不一样的时代到来了。】

“辛亥革命”之前,已有多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其中以“秋瑾起义”和“黄花岗起义”为典型。

秋瑾手里拿的不是扇子,而是一把短刀。意思是随时准备“拼命”

秋瑾起义

1907年秋瑾、徐锡麟准备在7月19日发动起义,结果秘密泄露,徐锡麟被捕,秋瑾遭到牵连。13日在率领学生奋勇抵抗后被俘,严刑拷打之后于15日被绍兴知府贵福杀害。后来她女儿追杀贵福为母亲报了仇。

黄花岗起义

并不是在“黄花岗”那个地方起义的,而是在广州起义,最终烈士遗骸埋葬在黄花岗。1911年4月,黄兴带领130多名起义军攻打两广总督衙门,与两千多清军奋勇激战。最终寡不敌众,黄兴负伤逃到香港,其余将士大部分牺牲,其中找到的七十二具遗体埋葬在“黄花岗”。

武昌起义前的起义次数不下10次,义军多是依靠“精英敢死队”进行“刺杀”,由于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不仅伤亡巨大而且收效甚微,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武昌一声“枪响”震碎了整个大清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第八师工程营自行起义。没想到还就成功了,一下子拿下了湖北。前十次不成功的起义有学生发动的,有华侨发动的,有帮会发动的……这次完全不同,是军队“哗变”了。

  • “新军”究竟是什么军?
    湖北新军,是实行“新政”后张之洞训练的新式军队。这个“新军”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八旗兵丁”和“汉绿营”,而是完全西式装备并且进行西式训练,连训练手册都是英文的,晚清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 “新军”里都是些什么人?
    由于全部西洋化训练,新军里不要文盲,士兵最低也要小学文化,不认字的不收,大部分军官是留学生,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军官在日本士官学校留过学。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同盟会的“大本营”,留学生一到日本基本上就被同化了。“新军”半数以上都是“革命派”,等于大清“亲手”为孙中山组建了一支“革命军”。
  • 为何“新军”是“自行起义”?
    其实原定的起义时期不是10日而是13日。结果由于9日孙先生做炸药时不小心弄炸了,自己受伤逃走,名单留屋里被巡捕搜走。湖广总督按名单抓人,义军领头的基本抓起来了,所以10日,班长熊秉坤领着手底下的上等兵就起义了,义军职位最高的军官是队官(连长)吴兆麟。

“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最终在袁世凯逼迫下,隆裕太后抱着6岁的小皇帝退位。

退位时的小皇帝溥仪(左)

为什么武昌的“枪声”可以震的各省独立?

谁都不能得罪的清廷,得罪了所有人

武昌起义后,为何清廷呈现出一种“破鼓万人捶”的情景,说起原因就不能不提那个“预备立宪”。

1905年亚洲发生了件大事,日俄战争爆发了,日本战胜了俄国。张之洞等大臣连忙给朝廷上书:“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看,立宪国厉害吧,小国也能打过大国,咱们也“立宪”吧。慈禧太后别的不懂,朝廷没钱了她还是懂的,如果立宪变法能解决财政问题也是好的,就开始有点活动心思了,可是又实在不愿意放弃手中大权,左右的纠结。

载泽懂太后心思,马上挠太后“痒痒肉”:“咱们应该立宪,但是不能马上立。咱们的子民愚钝,要给时间训练他们,咱们设预备期。”老太后一琢磨,我今年70多了,估计也再活不了多少年,这事可行。于是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

虽说内容胡闹,但是也还是有意义的,毕竟是中国第一部,而且比俄国还早

  • 这一“预备”,意味着彻底来不及了
    其实到了这时,留给大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赔款赔的财政崩溃,外国列强不断施压,各地暴动接连不断,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且孙先生那头都已经“驱除鞑虏”了,马上立宪是否来得及都两说,更别说“预备”了。
  • “钦定宪章”的内容太搞笑,“立宪派”彻底失望了
    一听说朝廷“预备立宪”,各省纷纷摩拳擦掌,成立立宪团体,梁启超等人在日本也大力宣传立宪,结果《大纲》一出来,彻底失望了。大清所谓的“宪章”——《钦定宪法大纲》23条,分上下两部分,上部14条叫“君上大权”,下部九条叫“臣民义务”,“君上”对“臣民”,“大权”对“义务”。首先,名字里这个“钦定”就很不合时宜,各国宪法都是议院商定,哪有皇帝自己定的道理。再看内容,皇帝随时有权召集、关闭、解散议院,随时可以开除议员;皇帝有权任用罢免官员,议员不能干预;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都是皇帝裁决,议院不能干预;皇室经费,数额皇上定,直接国库拿,议院不能管……臣民呢,有纳税和当兵的义务。“立宪派”看完之后两个字评价:无语……
  • 立宪就要组阁,于是把汉族官僚也得罪了
    《大纲》虽然搞笑,但是好歹也“前进了一小步”,后面的“组阁“”彻底搞砸了。1911年5月,清廷裁撤军机处,设立内阁。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其余内阁成员中,皇族5人,满八旗贵族8人,蒙八旗贵族1人,汉族官僚仅4人且无实权,被人称为“皇族内阁”。汉族官僚们一看,“原来没我们事啊!”,对清廷彻底失望,纷纷投向革命派队伍中去了

君上大权十四条

臣民义务九条

总结:清王朝末期一系列的“神操作”,彻底让世人看清了大清的嘴脸。得罪了地主阶级为主的“立宪派”,得罪了“汉族官僚”,只剩下“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跟着大清干。于是在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不愿意跟着大清这艘“到处漏水的破船”一同沉没。但是由于各省官僚只是投机行为,并没有完全统一认同,也为袁世凯篡夺“果实”埋下了隐患。

至于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既不是“为了中华”,也并非认同“革命”,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等着做中国的“拿破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松峰:辛亥革命的含义及其背景 | 辛亥革命专题系列一·《政治通鉴》
2016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宣布独立的领导人都是谁,你能知道几个
革命浪潮席卷全国,细说武昌起义后各省光复活动及革命政府的建立
辛亥革命后,全国各省都督一览表
辛亥革命前后杂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