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僧修禅至臻化境,书生大喝一声高僧还俗,方丈惊叹:此人留不得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华是明朝成化十七年的状元,最高官职做到了南京吏部尚书。

王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帝师”。所谓“帝师”就是古代的“高考状元”给皇帝当老师,负责专门给皇帝讲课,从弘治九年起到弘治十一年,王华就曾担任过明孝宗朱佑樘两年的老师。

因此,王阳明的出身极为显赫,父亲王华也给予了他莫大的希望。大凡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也不例外。

对于王阳明的教育,作为“帝师”的王华倾尽了100%的心血,不仅如此,他还另请名师办了个课外辅导班,单独给王阳明开启了个“小灶”。

王阳明不愧是状元王华的儿子,天生继承了父亲王华善于学习的优质基因,老师随便点拨下,他就能立马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足以让先生们为之咋舌。

但他喜欢舞枪弄棒的不好苗头很快也被老师们发现了,而且据老师们反映,王阳明还似乎还伴有某种间歇性的“精神臆想症”,整日里琢磨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甚至在课堂上经常无端地向教课的先生们提出各种离奇古怪的刁钻问题,搞得老夫子下不来台。

父亲王华思索了一阵儿后,于是决定带王阳明去居庸关散散心,没想到王阳明去了居庸关散心完回来后,他就给皇帝上了封万言书,要求给他十万兵马立即荡平鞑靼!

王华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反手一巴掌直接给了王阳明几个大耳瓜子,鞑靼人打不成了,王阳明只好回书房继续学习。

不久后,王阳明找到了父亲,真诚悔悟地说道:“孩儿知道错了,我也不会再向皇帝上书征讨鞑靼了”,王华很高兴,以为王阳明省悟了,想了想也不枉为父的一片苦心啊!欣慰之余的王华就问道:“那你想做什么?”王阳明回答:“我想好了,以后要做大圣人”。

王华楞了片刻,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王阳明也以为父亲会夸她志存高远,大大的表扬一番,过了很久,如梦方醒的王华终于做出了反应,他再次以娴熟的金牌动作“黯然销魂掌”向王阳明的脸瓜子甩了过去。

王阳明不愧是反应机灵,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他迅速躲开了父亲“毒辣”的“掌法”,然后,一溜烟地消失在了王华的视野之中。

从此以后,王阳明绝口不提“成圣、成贤”之事,一心扑在了科考上,王阳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生。28岁那年,王阳明一举金榜题名,考中了二甲进士。

王阳明依据名次排行榜被分配到了工部,在工部混了几年后,王阳明被抽调到了主管案件审理诉讼的刑部。由于弘治朝治安混乱,犯罪率居高不下,王阳明不得不远离“朝九晚五”小资生活,开始到全国各地出差办案。

有一次,王阳明出差来到了杭州,忙完手头上繁琐的公文案牍后,王大人饶有兴致地在杭州到处游山玩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座寺庙。

据方圆五百里的人说,寺庙中有位得道高僧,静坐三年不言不语,而且已经悟透生死,看破红尘,高僧的修禅更是已至臻化境无人可及。

书生王阳明决定去会会这位传说中的得道高僧,也好向他讨教讨教“天理”和“人欲”的问题,看自己能否从中获得灵感之一二,以解决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理”与“心”等疑惑。

王阳明甫一踏入寺庙大殿,只见一名年近古稀之年的老僧端坐在蒲团之上,一派老僧入座的庄严和肃穆瞬间袭来,给人一种不愧是得道高僧的印象。

老僧见有人来,也不开眼环视,仍如枯木般端坐于蒲团之上,王阳明见老僧似如榆木疙瘩呆坐不动,轻轻发出了几声诡异的笑声后,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围着老僧来来回回转了几圈。

最后,他在老僧面前站定,用凌厉的目光,死死地着老僧紧闭的双眼,陡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不知是王阳明深不可测的禅机触动了老僧,还是王阳明凌厉的嗓音惊醒了老僧,老僧慌忙睁开了双眼惊叫道:“啊呀!”

王阳明趁热打铁,用审讯犯人般的锐利目光紧紧盯着老僧问道:“有家吗?”

老僧答:“有”

“家中还有何人?”

“老母尚在”

“你想她吗?”

老僧低头,沉默半晌不语,周遭静得只能听到他汗水涔涔的声音,良久过后,老僧缓缓抬起头来,以一种近乎愧疚的气若游丝的声音回答道:“怎么不想啊!”

说完,老僧嚎啕大哭了起来。

王阳明缓和了口气安慰道:“想念自己的母亲,乃人之本性啊!有什么好羞愧的呢?”

是夜,书生王阳明留宿寺庙之中,得道高僧想到白天这位书生的话,不禁潸然泪下,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打点好行囊,天不亮就起身向寺庙的方丈请辞还俗,然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寺庙。

寺庙的方丈怎么也想不到,一位潜心修禅至臻化境的得道高僧,居然会被一个刚出世面的书生三言两语打发还俗了,方丈惊叹之下,暗自忖度:这位书生实在留不得,再让他待几天,寺庙恐怕得关门大吉了。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白面书生王阳明就被寺庙方丈,客客气气地请出了佛门,王阳明倒也不生气,因为他已经参悟到了程朱理学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完全是一派胡言。

“天理”是自然规律,“人欲”也是自然规律,将两者严重对立起来,岂不是对人性的抹杀吗?

自此,王阳明抛开了程朱理学的桎梏,开启了一段龙场悟道的霞举飞升,大彻大悟的王阳明终于参透了世间万法唯有“心”乃一切之本源。

“格”破脑袋都没能找到的“理”,居然一直都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当你有颗洞明万物的“心”,还有什么是你不明白的呢?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你呢?

从这一刻开始,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心学”诞生了,几乎所有的史书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了“心学”的横空出世——顿悟。

气贯长虹的“心学”自问世以来,整个明朝“心学”之风大盛,其后,“心学”漂洋过海来到日本,日本人将“心学”奉为“至圣之书”用以指导他们明治维新的行动。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随身携带的腰牌上,隽刻有“一生伏首拜阳明”的七个大字;

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随身携带着王阳明心学名著》传习录时时学习;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在《日本之阳明学》中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国学大师钱穆也说:“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中国人必读的书”。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杜维明说:“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任正非高度评价说自己的成功得益于王阳明心学。

这么多牛人都对王阳明心学名著《传习录》顶礼膜拜,可见《传习录》这本书拥有非同一般的智慧。

因此有人说,《传习录》20岁可读、30岁爱读、40岁后必读。

参考资料:《明史》、《明朝那些事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痴情女子怨恨书生失约,寻找到来世纠缠,老僧帮忙化解
1917年老僧留下两个预言:一个指明中国出路,一个成为毛主席憾事
前世是位高僧,这世乃一代圣人,50岁时在金山寺遇到自己前世肉身,明朝大儒王阳明,莫非真是高僧转世?
从前有座山(故事新编)
前世今生(二)
三首禅诗揭示人生大境界,第一首即是妙句,王和尚解诗,细读惊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