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春时节,五彩斑斓送春牛

“立春习俗”

进入腊月,大街上的门市也热闹了起来,常常有穿着彩衣或者戴着面具的人到各门店恭贺新春——这种敲锣打鼓或者舞着狮子、类似民间傩戏里的人物,我们称之为“送财神”,而“财神”贺新春的这一古老习俗,则源自于“送春牛”。

我们通常说的“属相”,是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来划分时间并确定的。它一般处在今年腊月和来年正月相接的日子中,往往容易混淆。有的年份是在本年腊月立春,有的则在来年正月立春,所以“春节”的概念有点宽泛。

以已经到来的庚子年为例,立春的时间为庚子年正月十一日十七时十八分,这个时间就是界点,在此时间之前出生的小孩属相为猪,在此时间之后的属相为鼠,这样,一天之中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属相。虽然,人们习惯上把每年的正月初一日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其实这和很多人印象里的“公历2020年1月1日出生的小孩属相就是鼠”一样,在严格意义上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古时候的“元旦”是指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而现在所说的元旦则是以公历来计算的。

“打春牛”

对节气来讲,节前节后气温的变化,往往能让人们通过自身体会到,而且据传说,在立春的时刻,拿一个鸡蛋,把任意一头放在桌子上,都能够竖起来,这在其它时间是不可能的事情。正因为立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有着新的期待,这一天才为人们所重视,从立春的前一天开始——这一天也被称为“迎春节”,到立春当天,农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准备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即“打春牛”,也因此,立春又被称为“打春”。

在农村,这是很隆重的一个仪式。据记载,清朝时期,这两天要由官方主持举行迎春典礼,每年都要用泥塑造春牛和芒神。迎春节这一天,乡村县衙的文武官员,身着吉服,来到县城的东郊迎接芒神和春牛。为什么要到东郊呢?原因是这样的:

芒神,又叫勾芒神(或者写作“句芒神”),他是春神,又是草木之神。春天万物复苏,最先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就是草木萌芽,有欣欣向荣的预兆。在方位中,东方属木,所以要去东方迎接这位草木之神。这与《山海经.》之“海外东经”里的记载相似:“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晋朝郭璞对句芒的注解为:“木神也。方面素服。《墨子》曰:昔秦穆公有明德,上帝使句芒赐之寿十九年。”看来这位长着方脸、穿着素服的句芒神还掌管着人的寿命。清朝学者毕沅说:“《尚书大传》云,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搏桑之野,太皞神勾芒司之。《淮南子.时则训》云,东方之极自石碣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搏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勾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这是说勾芒神居住在极东,受太皞帝的统治,太皞帝又称“太昊”,晋朝人王嘉的《拾遗记》一书说他就是春皇庖牺氏,因以木德称王,所以叫“春皇”,他们居住的地方有一万二千里的路程。

那为什么要塑造春牛呢?这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有关,其含义是“重农”。我们知道民间对耕牛的重视,这在农历十月初一有专门为耕牛设置的“牛王节”可以为证,另外一个就是立春这天的“鞭春牛”或“打春牛”。

这天,由穿着朝服的县令大人率领众官员,首先祭拜完勾芒神,然后各执彩杖,击鼓三下,县令环绕土牛鞭打三下,谓之“打春”,是督促春耕的意思。乡农们接着鞭打土牛,抬出仪门,沿街巡行。这就是最初“送春牛”的习俗。

“送春牛”

我们家乡送泥塑春牛的习俗是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才废除的,但送春牛的风俗仍然保存了下来,只是现在送春牛的人送的是纸制或者塑料材质的印刷品,包括黄历、春牛图和灶王爷和财神爷的图案。

十多年前,来自外地和外省送春牛的人很多,他们三五人一起,在乡村分散开来讨喜钱,这些人每人各走一处,到晚上则在场镇集合休息,他们往往斜跨一帆布包,拿根木棍走村串户,陪伴他们的通常是一只小猴子,这猴子也被打扮一番,有“沐猴而冠”的滑稽样子,最扯小孩子的眼球。送春牛的人说着吉祥话——无非是四言八句,比如“四方出门,八方来财。空手出门,抱财回来。”之类,他们很会说,张口即来,见一样说一样,很少有重复,如果再有小猴在一旁打拱作揖的话,主人家是很乐意发喜钱的。

“五彩春牛的来源”

泥塑春牛还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牛身体部位颜色的选用。这一风俗在宋朝时就已兴起,当时在景祐年间颁布了一部《土牛经》,规定塑春牛时以太岁的天干颜色为头;地支的颜色为身;以太岁的纳音颜色为腹;再以立春这天的天干颜色为角、耳、尾,地支的颜色为颈、膝;纳音的颜色为蹄。到了元朝就简化了些,即只以立春这一天的天干地支为法则:天干的颜色为头、角、耳的颜色;地支的颜色为身体的颜色;纳音的颜色为蹄、尾、肚的颜色。后来的明朝、清朝直到民国都沿用元朝的定式了。

举个例子,比如即将到来的新年为庚子年,即我们说的“太岁”,纳音五行为“壁上土”,这也是明年庚子为土鼠的来历,明年立春这天的日子为正月十一“丁丑”,它的天干为丁,五行属火,颜色为红色,地支为丑,五行属土,颜色为黄色,丁丑的纳音五行为“涧下水”,颜色为黑色。这样一来,明年的春牛形象就应该是红色的头、角、耳,黄色的身,黑色的蹄、尾、肚,一共三种颜色。想象一下,在宋朝时春牛的颜色,头为庚子太岁的天干庚的颜色白色,身为地支子的颜色黑色,腰部为纳音五行“壁上土”的颜色即黄色;然后以立春的日子“丁丑”决定牛的角、耳、尾为红色,颈、膝、蹄为黄色,真是五颜六色,看起来花花绿绿,在巡行的队伍里,想必围观的小孩子一定不少。

巡行完了的春牛要打碎,人们争相把泥牛抢回家,称之为“抢春”,抢来的泥牛扔在牛圈里,据说可以祛牛病、利繁殖呢。

现在,在乡村基本上没有送春牛的了,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靠主人打发的小钱不足以维持个人的生活,更别说像以前那样可以挣点钱回家过年;另一方面,资讯的发达,黄历在场镇可以随便买到,但单张的“春牛图”,我是很多年不曾见过了。虽然,现在的黄历错别字不少,但是还是有可取之处。老年人仍然习惯从黄历里小小的“春牛图”来分析来年的天气、收成、物价、造作等,即使大部分没有科学依据,迷信的成分实在太多,而且也不太准确。

比如庚子年极小的春牛图(农人挥鞭犁田的图案)下面有“大利东西,不利南北”,以此判断修建动土的方向;下面还有“五日得辛,九屠共猪,二龙治水,四马运粮,十一牛耕田,六人共十丙,二姑把蚕,蚕吃二叶”, “六人共十丙”原来“丙”是“饼”的通假,这在原来流传的所谓“庄稼书”(或者叫“当家书”)里有详细的解读,据说读过此书方能成为种庄稼的能手,这也是农耕文化的一种体现吧。如今,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极少数老年人能够理解其中的奥妙。我们也只是据此了解一下古人的认知,仅此而已!

2月4日:立春

寒冬即过,中国加油!

文:康君

编审:赵霞

图片源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迎春牛、打春牛、碎春牛:看宋朝人民如何玩转立春日
今日立春:打春、戴春、咬春,如何迎接春天?自古就有这些方法
立春习俗之鞭春牛习俗的由来
广东立春美食风俗 广东立春这天有哪些习俗活动
宁波立春习俗
习俗 | 立春,唤醒内在的生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