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心曲领通天冠,日月山河九龙袍”——彰显文化特色的皇帝朝服

引言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无论上古的夏、商、周三代,可以考证的时间大约有四千年,期间建立过的朝代有四十余个。而在封建社会极端严明的等级制度下,如何体现一个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最基本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进行衡量。这在数字中就可以体现:即九为最大,因此天子饮九鼎、驾九车、称 “九五之尊”等。在衣饰上也要体现是最高的象征,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专用朝服,便成集合哲学思潮、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世俗民风等诸多方面的载体。通过描写中国主要朝代的皇帝朝服,就可以管窥当时社会发展的脉络和形势,从而更好的把握当时的社会风俗。

图|团龙云纹

一、五德循环论与朝代更迭

  • 五德终始说

这是一种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由战国时期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创立。其主要内容就是把阴阳与五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和命定论。主要内容为:金、木、水、火、土为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要素。在邹衍的理论体系中,每一个王朝都有相应的“一德”,并按照五行相胜的顺序,因果循环的进行更替。这种学说诞生后,其影响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因为每个王朝都需要有立朝的理论依据和法理基础,这就为王朝建立者找到了建国必然性和合理性。秦始皇是第一个践行五德终始说的皇帝。并把这套理论运用于皇帝服饰的设计之中。《吕氏春秋》载:

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

图|五德

  • 社会环境的风格与认知

皇帝的服饰和寻常百姓穿的服饰有很多相同点,即都是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审美水准的认知。处于不同的朝代,对于事物的各种认知和想法都是不同的。如唐人“以胖为美”,崇尚“丰腴”,由此唐代皇帝的服饰就以圆润曲线为架构,从总体上突出“丰腴”之美;而宋代由于“以文立国”,加之经济社会极大发展,导致城市阶层的兴起,民众受教育程度较高,那宋人就偏向喜欢风雅,追求时尚,因此宋代皇帝的服装就以凸显气质为要。

  • 地区与民族交融带来的因素

在中国历史浩浩荡荡的几千年历史中,交流与碰撞是发展的主题,有地域之间的交融、民族之间的碰撞和国家之间的交流,都对当时的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有感于盛行于传统中原地区以宽袖和阔裤的服装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行动,进而在战争年代就会影响军队的效能,因此,赵武灵王吸收胡人的短装紧身服饰的装饰,开始系皮带、着皮靴,以便于适应战争的节奏。这就是著名的“胡服骑射”。这样所带来的改变,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皇帝的装束。

二、从秦汉到明清,各具特色的帝王朝服

  • 秦汉之际

作为中国史上首个大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代在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开创式的发展。秦王嬴政在战国时期商鞅改革之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在其当上皇帝之后,推广至全国,有力的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中重要的一点即包括服饰制度的标准化推广。序言中提到,嬴政深受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的影响,认为周代为“火德”,那水克火,秦克周,即秦为水德,颜色就要为黑色,这样我们可以看到秦代以黑色为尊,史书记载和影视作品中也都可以看到秦人尚黑色。

图|秦始皇龙袍

而在汉代,中国人以“汉”来命名民族,可见汉朝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现在人们穿着的汉服,也是目前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式样。在汉服中,皇帝穿着的称之为“冕服”,“冕服”大致分为玄上衣和朱色下裳两部分,上下皆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若干配件进行点缀,如外还有蔽膝、佩绶等三种,由此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史记》载:

衣者,事大也,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

  • 唐宋之交
  •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在政治、文化上最繁荣的朝代,唐朝民众的穿着也十分具有研究意义。唐开国皇帝李渊于武德四年(公元612年)颁布“著衣令”,规定天子的十四种和服衣八章。从此成为定制。此外,由于唐朝奉行多民族的融合政策,因此在服装的样式上也体现,其中在外观上最大的改变就是吸收了西域各国的设计经验,变传统服装的宽袖为紧袖,以便于劳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从此时期开始,黄色慢慢成为了皇帝的专属颜色,摆脱了原来的黑色、红色等较暗色调,以黄色成为权力的象征。

    图|唐太宗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宋代,物质条件的改善,势必会在衣服着装上更加考究和细致。宋代皇帝服饰承袭唐制,但是也有很多的创新。常见的有履袍、御阅服、衮冕、及裘冕等。此外,隋唐时期的不太流行的幞头到了宋代,已经成为男子的主要服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除了祭祀、隆重朝会等场景需要着冠冕外,一般都着幞头。

    • 明清之间

    明代的皇帝服饰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最高水准。明代皇帝的常服总体来看为盘领、窄袖、斜领绣龙袍,其中龙袍以黄色绫罗为主,上面绣有团龙、翟纹及十二章纹;再加上“乌纱折上巾”,构成了皇帝的日常用度。因为朱元璋起义以“红巾军”著称,因此明代人喜欢红色。所以有明一朝,皇帝礼服分为三种,其中最为显贵的不再是传统的黄色龙袍,而是全红色龙袍,再次为黄色龙袍,最后为青色或黑色龙袍。

    清代的皇帝龙袍,堪称是满汉在审美上的碰撞。皇帝的龙袍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上衣和下裳组成的通身长袍,另外增加了箭袖和披领,这是一大创新。皇袍的衣身、袖子、披领都绣有金龙,通身共三十四条。按《大清会典》的规定,清代皇帝的朝服一般为明黄色,祭祀时有不同颜色:祭和祈谷圜丘的时候用蓝色,祭太阳的时候用红色,祭时月亮的时候用白色。此外,只有皇帝及皇室成员的袍子开为四个部分,其余所有人的袍褂只允许前后开两部分。

    图|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不同于今天西式的服装,中式服装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道路。以皇袍为代表的中式服装可以说以一部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史,而皇袍可以说是集合了当时中国制衣的最高工艺和最高水平,无论是衣服的式样还是风格,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更是皇权的象征。但这些中华传统审美的瑰宝,已经随着时代和匠人烟消云散于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皇袍的实物,在画卷里抚摸千百年前的制作服饰最高工艺。出现断流的现象因素有很多,其中不乏有匠人的断层、战争的影响、技艺的失传等内部因素。但是究其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近代以降,西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带来的传统文化缺失。我们在学习西方时,一定要注意“中体西用”,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并不是西方的所有东西都适应中国的国情。

    图|传统服饰

    中国的传统服饰虽经过长时间的流变,每个时代都不尽相同,但是其本质适合中国人的穿着,西方的西装洋服比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反而在不断的引进中,丢失了自己的东西,反观近邻日本和韩国却完整的保存了其和服和韩服,并成为本民族特有文化符号,这种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的深思。

    结语:

    我们对于皇袍的研究和关注,其实是透过简简单单的几件衣服来触摸和体会那一段段离我们很远的历史,在这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服装样式,随着民族碰撞与融合而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以及随着文化交流而不断发展的美学认知。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全唐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朝代龙袍特色讲解皇帝们还有这些小心机?
    龙袍是历代皇帝专属,为何到了清朝,太后皇后也可以穿?
    从《大明风华》看龙袍演变史,哪个朝代最合你意?
    清代皇帝朝服 (组图)
    历朝历代,只有两位皇帝的龙袍是黑色的,其他的全是黄色的,为何
    皇帝穿的龙袍为何大多是黄色?黄色代表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