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宋代社会救济方式弥漫出的人文关怀

文/文史小秀才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属于每个华夏儿女内心的烙印。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提倡“仁者爱人”主张的儒家学派,也成为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宋代程朱理学的蓬勃发展,明确提出“三纲五常”的行为准则。这一规定直接促使宋代社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社会救济体系,针对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救济标准。这不仅是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继承前朝的社会救济方式基础上,宋代增加了对“鳏寡孤独”的扶持,扩大了社会救济的范围

其实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方式。但是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没有用正式的语言来记录朝廷在稳定社会局面的努力。虽然无“社会保障”之名,但却行“社会保障”之实。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孟子

战国时期,孟子的这句话表明:统治阶级需要考虑到被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只顾自身的享乐,要时刻以仁者之心行爱人之事。这里的爱人是对那些不忍之人的大爱,绝非是一己私利的小爱。这一点也正印证了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而久居不衰地位是因为其满足了社会大部人人的利益需求,其中不乏被统治阶级的认可。

在汉唐之际就对《周易》中“荒政”、“保息”的政策加以学习,从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文景之治”中就可以发现,汉代充分吸收了战争带来的经验以及考虑到天灾对百姓生活的打击,实行赋税的减免,休养生息,才使得汉代国力昌盛。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更是将这一社会保障发挥到最大化,因此也创造了享誉中外的大唐盛世。

但不论是汉代还是唐代,朝廷做出的减免赋税也好,实行的弱势群体补助也罢,这些都是对已经发生的天灾与人祸的应对措施,宋代在社会救济方面取得的成就绝非如此。

“诸州版簿、户帖、户钞,委本州判官……始令诸州岁所奏户帐,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须通勘。”

——宋太祖诏令

从宋开国之时,宋太祖的明令规定,将社会救济归入到朝廷的财政支出一类,并予以保障。除此之外宋代还扩大了对社会救济帮扶的范围,明确了三类人的标准。其一,受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的灾民;其二,就是本文提到的“鳏寡孤独者”即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帮助;其三,对穷困潦倒不能自给的乞丐进行救助。

既然说到“鳏寡孤独”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那么究竟是哪些人符合之一救助标准呢?

按照宋代文化的语义来分析,“鳏”是指年老丧妻或无妻的男子,“寡”与“鳏”相对形容年老丧夫或无夫的女子,“孤”是指年幼丧父的孩子,“独”表示年老却膝下无子。从这些特征来看,这些群体有着一个总的特点:无依无靠、无亲人所待。

由此可见,宋代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救济和重视程度与前代大相径庭。而这样的举措,也是宋代能够在积贫积弱的环境下,依旧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那宋廷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的呢?

宋廷的社会救济方式主要依托三大方向:立法保护、宗族互助、朝廷保障

细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农民群体,曾经多次起义以谋求自身的利益。秦汉隋唐此类现象层出不穷,虽然宋代也偶有冲突,但却没有酝酿成全国性的起义事件,哪怕是“梁山起义”后来也是被朝廷顺利招安。这一结果的形成,其实与宋代长期坚持的社会救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宋代的社会救济有着以下明确、完善的准则和规范。

首先,宋代朝廷采取立法的方式明确保护“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使得宋代朝廷对民间有着相比前朝更加集中的管理权,宋人对儒家思想的绝对信仰,也促成了宋代社会形成了一种尊老爱亲的风气。但“海水不可斗量”,人心亦是如此。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若祖父母、父母令别籍,及以子孙妄继人后者,徒二年,子孙不坐。”——《宋刑统》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于是在《宋刑统》中就有着对子女不赡养父母的处罚标准,最高的可以被处罚三年的牢狱之灾。其实从刑罚的时间上来看,宋廷也是充分的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且这一项刑罚还可以根据受刑人的实际情况,特事特办。因此经常出现“权留养亲”“待亲缓刑”的情况,可以说关心无微不至。

除此之外,“侍丁”制度的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尊老孝亲的风气的形成。这一制度是指如果家中有需要赡养的老人,可以申请减免当年度的赋税和劳役。而这样直接减轻了子孙在赡养老人方面的压力,也使得直系血亲勇于承担起孝顺长辈的责任。

其次,宋廷鼓励民间的宗族之间相互帮扶。这一点是出于鳏寡孤独中,“孤”是年老而无子女的情况。由此可见宋代朝廷对弱势群体的救济是何等的重视。宋代宗族中也形成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如果长辈无直系血亲,那么将由宗族的富裕者单独购置田地,并取名义田,免费提供给孤寡老人,方便他们获取生活资源。

当然在长辈实在无法劳作时,就将田地租赁出去给农民,收取的租金就作为生活困难的补偿;或者是由宗族的大户人家分担孤寡老人的衣食起居。通过这样的规范,极大地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也为宋代的财政开支减少了一个巨大的负担。与宋代商品经济的稳定发展大有裨益。

最后,是宋代朝廷的保障。之前的两个都是基于血缘亲情,对“鳏寡孤独”者的救济。但是对于“独”者,在社会中没有丝毫人员关系的一群人来说,连基本的温饱都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而这些也主要是以乞丐为主。

对于这些无依无靠的乞丐来说,朝廷也成了他们唯一的指望。嘉佑二年,宋仁宗下令:“兴天下设广惠仓”。即从从朝廷征收的粮食中,抽调一部分出来到“广惠仓”,保障宋代底层社会一些特殊群体的生活。同时也鼓励个人踊跃捐助,以最大的限度保障他们的温饱。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荀子》

不得不说,宋廷的做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对鳏寡孤独四种类型的人群,采取相应的举措予以保障,这样的大爱也是儒家历来所提倡的。除了保障温饱外,宋廷还在医药方面专门出台了《庆历善救方》,由朝廷承担这些人的就医费用。徽宗时期甚至还考虑到了他们的住宿问题,专门设立“居养院”由寺庙的僧侣负责管理,既将佛家普度众生的观念加以普及,也使弱势群体得到很好的保护。

可以说,宋代朝廷从衣食住行多个角度,考虑到血缘亲疏的全方位问题,才能够制定出如此缜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

对“鳏寡孤独”者实行强有力的救济方式,彰显了儒家文化中历久弥新的人文关怀,维系了宋廷的统治

总的来说,宋代对“鳏寡孤独”这些弱势群体的关心大胜历朝历代,从宋代朝廷的政策中,每一步都是将“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儒家经典用实际行动在诠释。通过朝廷的这些举措,缓解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局面。

这或许要提及程朱理学的作用,但是能够取得这般的成就,不仅是思想上的高度协同,更重要的是从统治者到民间百姓,源于每个人内心的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也只有一向提倡“仁者爱人”的儒家学派特有。

可以说,宋代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保护,使得民众具体且深刻地体会到,宋代朝廷对解救万民于水火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宋代在如此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朝堂政治生态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身处民间的百姓却对朝廷依旧抱有幻想,企图通过科举出仕,来解救宋人的庙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结合这段史料,也就不难得知,为何宋人在国破家亡之际,仍然不放弃对朝廷的信任。“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样原本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法则,在宋代却体现在个人与朝堂的关系中。宋廷对百姓的照顾,换来的也是百姓对朝廷的守望相助,因此在宋代社会救济方式中散发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而这也成为宋代历史上必不可少且富有珍贵价值的一部分,值得后世学习。

参考文献:

《宋史》

《宋会要》

《宋刑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分析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主题:数字时代的人文关怀
同人第82期(2002.4)-1
刘刚在北京看望外交部原副部长于引
“最高龄产妇”为何让人唏嘘感慨
资治通鉴:领导智慧,少花钱,多实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