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亡时三个不合理: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悍,刘邦入关太顺

曾经有一个帝国,它在诸侯林立的时候,以席卷海内的气魄接连将他们臣服,它是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如果没有这个帝国奠定的大一统基础,欧洲错乱纷杂小国并列的局面,或许我们同样会遭遇。

大秦帝国疆域图

公元前221年,大秦以横扫八荒的气势接连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公元前207年,曾经的大秦基层官吏刘邦,率领大军抵达咸阳,秦王子婴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跪地投降,大秦覆灭。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大秦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十五年。

一个帝国的覆灭是多重因素下的结合产物,大秦以勇武起家征战天下,却最终亡在了它最擅长的地方上。

让人无奈的事实是,在帝国灭亡的前夕,大秦竟然需要释放骊山的刑徒囚犯来抵御山东起义大军的进攻。昔日动辄数十万雄狮的大秦帝国在危在旦夕的生死关头竟然没兵了。

如果说大秦立国之后,连年大动干戈,导致士兵奇缺,那也不是不能理解。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大秦立国以来大的战事并不多,而且都是以绝对性的优势打赢,并没有人员大规模消耗的情况,而章邯组建刑徒军团的时候,陈胜吴广的起兵时间也不过数月,大秦帝国的兵都到哪去了?

除了王离带领的长城军团,南方赵佗和任嚣带领的岭南军团,威武大秦真的就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遣了吗?

让人不解的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时,只有区区的九百余人,不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们的队伍竟然扩充到了数十万,并且一路西进,犹入无人之境。

如此迅速的伍扩展是不是有些过于飞快了?陈胜吴广哪里得到的这么多训练有素的士兵?

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

更令人诡异的是,章邯这个狠人不愧是秦末少有的名将,竟然带领数十万的囚徒部队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陈胜吴广的数十万大军。

陈胜吴广被消灭以后,骊山刑徒军一路进发,与各路形形色色的起义军队连接交手,无不获胜,只有在面对楚国贵族后羿项梁的部队时,才开始有了败绩,但最终章邯还是成功一战干掉了项梁,让天下各路起义部队胆战心惊。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的解释是,秦军的战斗力和作战体系优于起义军,再加上名将的指挥,很容易爆发出惊人的战力,即使骊山刑徒这种毫无纪律性可言的部队,在秦国名将的指挥加持下,也能碾压所有势力(包括楚军)。

让人纳闷的是,在巨鹿一战中,让项羽一战成名的战绩,就是用以少胜多的方式全歼了王离的北方大军,而北方大军长年征战匈奴,可谓是久经战阵、沙场老兵、妥妥的精锐。而北方军团覆灭以后,章邯收缩兵力与项羽进行军事对峙,而他手中那些由骊山刑徒组成的大军,竟然止住了项羽的得胜兵锋。一度让人怀疑王离的北方军团甚至不如一群被关押的囚犯。

一个让人持疑的细节是,巨鹿之战时,章邯部队与王离的军团距离接近,但北方军团却要听从章邯的指挥,精锐军团竟然成了辅助,囚徒组成的部队竟然成了核心主力,这是什么道理?

其次,巨鹿之战正在关键时刻刘邦却趁机从武关领兵进攻咸阳,一路拦阻的军队形同虚设,反而是刘邦的军队不停的增加,越打越多,巨鹿战事虽然重要,但咸阳乃是帝国心脏,命脉所在,周边不可能没有军队拱卫,比如那支在大秦立国之时就建立的中央守卫军,真正的天下精锐,为何在刘邦入主咸阳时,没有丝毫的动静。

这支部队去哪里了?

现在,让我们试着去分析这些疑点重重的历史迷雾,当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是那个最大迷雾的细枝末节,即-大秦帝国为什么这么早亡?

大秦在战争中灭亡,那我们就先从大秦的军事制度入手,试着找出答案。

大秦的虎狼之师如何构成的?

众所周知,秦国的强大起家于商鞅变法,而变法的核心就是富国强兵。

封建王朝时代,农业就是所有帝国最重要的财富,如果以粮食的产量来衡量秦国是否富强,那么从历史资料来看,秦国早已经达到了目标。

秦兵为何强?秦人的血性和好战都是秦国军队的强悍修养,秦国能够统一天下,靠的就是赳赳老秦

为什么秦国能够国富兵强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法的规定,秦法虽然严苛,但由于赏罚分明,秦人普遍信奉,自觉自愿的遵守秦法的内容。

那么秦法都有什么呢?

简单归纳来说,秦法只给当时的普通秦国人两条出人头地的活路,一个是种地、一个是当兵。

战国时期战乱频仍,所以士兵多寡,战力如何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最强标准。秦国就有着最严格的兵役制度,即普遍兵役制度,史称“博籍”,就是每个成年男子(17岁)必须登记服兵役(残疾有病除外),到了60岁才免除兵役,有爵位的可以(56岁)提前免除。

服役的成年人被称呼为卒,而卒也有详细的划分,即更卒、正卒和戍卒三种不同层次的分类。

何谓更卒?即服役时的初期阶段,主要进行劳动性质的体力活动,比如建筑、修葺等非军事类活动,周期为一年一个月。

更卒任期满了之后,经过登记就会成为正卒,主要负责地方治安和普通的军事训练,类似于民兵,主要服务于地方,期限一年。

正卒以后就是戍卒了,戍卒也就是正规军,一般有两种服役选择,一种是跋山涉水远赴边疆,一种是就近驻扎,拱卫京畿。当然,离家近、荣誉高这种好事,只有正卒中的佼佼者才有机会。

读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秦国的兵役制度明确的告诉了我们,秦国是有拱卫京畿的防卫部队的,是精锐中的精锐。并且还有其余两种部队,边防军队、地方部队。

而秦末大战中,边防军的记载相当明确,王离率领北方军队驰援章邯,被项羽击败,全军覆没;任嚣和赵佗带领的岭南大军,关闭了与中原的通道,自立起来。

秦国的地方军历史记载不多,但根据他们的组成和战斗力以及一些起义细节来看,这些地方部队不是被消灭就是被吞并,几乎没有出彩的地方。

最诡异的地方来了,相比于地方军和戍边部队,大秦帝国最精锐且核心的京畿拱卫部队竟然从历史上消失了,关于他们的记载几乎没有,并且刘邦直到进入咸阳也没有遇到丁点的激烈抵抗。

我们不禁要问:大秦心脏的守护者们,哪去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拱卫大秦心脏的军队组成。

京畿禁卫军一共由三个部分组成: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前两种人数减少,只有万余,后者人数则比较多,五万余人。

秦国的核心在关中,心脏都城也在关中,所以一些专家学者习惯将拱卫秦国京畿的部队称为“关中军团”。

在秦国灭亡的历史中,这支数量可观的大秦最精锐部队神秘消失,如果刘邦在进军咸阳时遇到的零星抵抗就是大秦的关中军团,那么这支所谓的大秦精锐肯定都是由耄耋老人组成的,毫无战斗力可言。但历史证据分析已经告诉我们,拱卫大秦心脏的“关中军团”不可能是一群散兵游勇。

那么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刘邦是否可能得到了某种消息,得知关中军团已经被替换或者抽调一空,这他才敢大摇大摆的直驱咸阳,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关中军团又在何处呢?

让我们再回首观看下秦末战场中,名将章邯带领的所谓的由刑徒组成的骊山军团吧。

根据历史记载,这支部队人数有二十余万,从开始组建的时候就能顶住陈胜吴广等人的猛烈进攻,并且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转身消灭了这支数十万的大军。要知道,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新军,在刚组建时战斗力也低的可怜,需要几场大战沐浴才能脱胎换骨,章邯的部队为何如此犀利呢?

有人说陈胜吴广只是一群手持农具的庄稼汉没有军事素养且没有名将加持,自然不是骊山军团的对手。那么另一个疑问就是这个问题的解答,为什么名将王离带领的沙场老兵战绩如此平庸,反而是章邯的刑徒部队东征西讨,打爆全场。

即使骊山刑徒各个凶悍异常奋不顾身,且都服过兵役,有着优秀的军队素养,但纵观秦末,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未免强的有些离谱吧。

讨论骊山军团战斗力的问题之前,我们先得回答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数量如此之多的骊山刑徒被释放时不造反?或者说,章邯凭什么认定骊山刑徒们被释放后会跟着自己卖命而不是反攻大秦呢?

当时的大秦危在旦夕,陈胜吴广又声势浩大,对于这些悍不畏死的刑徒们来说,反攻大秦似乎是最划算的选择。

让我们把上述问题都串联起来,拱卫大秦帝国的京畿的王牌精锐神秘消失,骊山释放的刑徒们非但不造反,反而高风亮节战力爆炸的去消灭起义军队,刘邦在项羽和章邯打的正激烈的时候,大摇大摆入主咸阳。

串联一切以后,一个让人震惊的史实出现了,章邯带领的骊山军团,其实质就是关中军团和刑徒部队的混合体,且核心由关中军团组成。

关中军团是王牌部队,是大秦帝国最后的屏障,自然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但关中军团再精锐,面对数十万的起义大军,人数还是不够看的,这时候如果能补充一支数量可观且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再由关中军团分散开来压住阵脚,那么一支强悍且立刻能投入使用的大军便成型了。

动乱时期,根本没有时间去训练选拔一支数量庞大的新军,所以骊山数量众多且服过兵役的刑徒们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凭借名将章邯的带领,再加上关中军团的压阵,一支刚组建且具备凶悍战斗力的刑徒军团诞生了,这也是为什么资历老、经验多的北方军团在巨鹿之战能心甘情愿的以辅助态度配合骊山军团了,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是关中军团,那支王牌中的王牌。

如果这一切都成立,那么另一方问题也就很容易解释了。熟悉秦制的刘邦凭什么在不知道关中军团动向时,就敢大摇大摆的领兵进攻咸阳,很大可能就是刘邦得到了关中军团出走的消息,并且非常确定正在和项羽对峙的就是关中军团,所以他才敢无所顾忌的领兵前往咸阳。

回答了上述问题以后,咱们再来聊一聊大秦帝国中那些数量重多却没有浓墨重彩的地方部队,并带着问题找答案。

一,陈胜吴广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几十万人马?

二,岭南军团为什么选择自立,而不是救援大秦?

《阿房宫赋》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

“戍卒叫、函谷举。”

《史记.陈胜世家》交待了陈胜及大泽乡起义的背景: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结合上文对秦国兵役制度和司马迁《史记》中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得出一个结论,即陈胜吴广这些人,本身就是地方军。

根据兵役制度来看,更卒只是单纯的劳工,戍卒却是远赴疆场或者留守京畿驻地,只有正卒既能四处活动,又有军事训练。

秦灭六国后,统治疆域急速暴涨,治下百姓数量也是急速增多,单纯指望秦人来维持天下的统治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所以,帝国派出秦人官吏管理地方并担任主要职务,再选拔当地人充实管理层,辅助管理。

这种策略用在军事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疆域的暴涨,让秦人无法完成如此规模的戍卫工作,只能让地方组成地方军来缓解秦军的负担。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缓解了帝国战争和戍卫的庞大压力,但另一个可怕的事实就是,在大秦帝国的疆域中,大量经过军事训练且还记得亡国之恨的原六国之人组成的军队,如果他们愿意服从帝国的意愿,那将会是秦国维持统治的利器,但如果他们心怀仇恨,早有二心,那么这些力量也同样是摧毁帝国的利器。

只有核心领导层是自己人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很容易被轻易架空,当这些地方军开始选择是捍卫大秦还是干掉大秦的时候,只有一名官吏的怒吼是极其无力且被动的。

何润东饰演的项羽

比如项梁项羽起兵时,就是果断的杀了会稽郡守,而失去了长官的地方兵们不过是三两句忽悠便立刻转身投效,这一刀,他们得兵八千。

再结合陈胜吴广等人火速崛起,我们不难看出,当帝国危亡的时刻,大量原本起着守卫防御职责的地方军队,反而成了壮大义军队伍的干柴,成了秦国灭亡的中坚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秦末的动荡战乱,其本身就是一场秦国中央军队与地方军队的火拼。

通过陈胜吴广等人的坐大以及其他络绎不绝的起义来看,大秦帝国的地方军队对故国的认同感是远超秦国的,毕竟只有短短的十五年,而这个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磨灭六国对秦国的仇恨,何况那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诅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亡秦为什么一定必楚?

如果仔细研究陈胜吴广的进军路线和发展情况,我们会意外的看到,陈胜吴广的队伍在原楚国行进时不但没有遇到抵抗,队伍反而是爆炸式的增长。

还有,秦国各地的统治都是在抵抗中瓦解,只有楚国的秦人统治是直接崩溃,而且崛起了无数的起义队伍,像火苗一样燃烧向各地,从上述这些点来分析,消灭秦军的中坚力量,就是原楚国的力量。

六国都为秦所灭,为什么楚人的反秦热情最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律法与楚国的不适配,秦国在统治之后没有因地制宜的做出调整变通,反而视而不见的强制执行,这自然造成了楚人的怨恨和背离。

大秦覆灭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那支秦国灭亡也没有回救的岭南大军。

秦始皇征服了百越等地后,为了防止再次分崩离析,重为他国,向当地大量移民,其中以罪犯、流浪汉、乞丐等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为主。

由于移民需要考虑路程和损耗,所以移民任务的大头被楚国不幸承担了(距离太近了)。

而同样的,岭南军团作为劳师远征的队伍,六国之人占据了大量的比例,秦人几乎百不存一就连统帅任嚣(祖先是楚国人),赵佗(赵国人)也都不是正儿八经的秦人,即使主统帅任嚣有着很强的亲秦倾向,但任嚣身体不好,很快就病死在了岭南,由赵佗接任了主统帅。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尴尬情况,那就是堂堂数十万的戍边雄狮,从上到下竟然对秦国没有一丝感情。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岭南将军们的选择了。

现在,我们从所有的细枝末节推导出了发生在秦末动乱以至于大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秦国统治了十五年,却依旧没有让天下认同秦人的统治。

秦人以强势霸道的手段取得了天下,却也因为强势霸道失去了天下

自古天理昭彰,循环往复,只有深得人心大众的支持,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唐太宗曾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外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帝国最大的未解之谜,两支消失的军团
秦亡时三个不合理:陈胜做大太快,骊山囚徒太狠,刘邦入关太顺
秦帝国赫赫有名的“四大军团”,对于帝国的覆灭他们为何无能为力
大秦帝国这两大主力军团突然消失,不然项羽刘邦不可能灭秦
秦朝灭亡时,秦人的百万大军去了哪里?
未解之谜-秦朝四大军团最终是如何消失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