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帖木儿帝国使者眼里的大明风华

在诸多伊斯兰世界对古代中国世界的记载中,帖木儿的继承人沙哈鲁使者的记载和可信度可能是最高的,因为他不仅有机会面圣,而且还深入参观了中国各地的城镇,非常直观地看到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他的笔触,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时代穆斯林世界对古代中国的印象。

沙哈鲁

在帖木儿时代,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大杀四方,而且还对东方的明朝虎视眈眈,有再次入主东方的野心,对于明朝两次派出的使者----傅安使团和陈诚使团,帖木儿都是毫不留情的扣押。但是到了他死后他的儿子沙哈鲁的时代,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四分五裂,各路王侯陷入混战状态,帖木儿的儿子对于明朝也不敢表现得过于硬气,所以对明朝的态度好了很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长期扣押的傅安得以回到明朝,明史记载了九次帖木儿使者来华的经历,波斯史书也记载了同时代明朝向帖木儿帝国的几次遣使行动。这一时期两国的关系缓和了不少,此时帖木儿国迁都到阿富汗的赫拉特,也就是明史中的“哈烈国”。作为使团成员的霍加-盖耶素丁以日记记载了1421-1422年沙哈鲁派出的使团对明朝访问的情况。

永乐十六年,沙哈鲁就派出了使者前往明朝,作为回访,当年明成祖朱棣就派出中官李达作为使者,回访沙哈鲁,到了永乐十八年,沙哈鲁又组织了一群使者回访明朝,他们带上了李达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他们从撒马尔罕出发,经过塔什干和伊塞克湖,然后就进入了伊犁河谷,在翻越了天山之后,就是人烟比较稠密的吐鲁番绿洲了。

吐鲁番

在吐鲁番盆地,使团成员看到了很多精美的异教寺庙,里面有新塑的巨型释迦牟尼佛的泥像和更多更早的雕塑,毫无疑问它们都是佛教寺庙,这里的信众大都是之前信奉佛教的高昌回鹘的后裔,这些人是古典西域佛教文化的最后残影,与这些佛教寺庙和石窟相对的,则是各种清真寺。而且在哈密和哈拉和卓(火州)等地,当地的地方长官都是信奉穆斯林的畏兀儿人或者察合台蒙古后裔,比如哈密的长官曼格利-帖木儿-贝叶里,就是一个很英俊的穆斯林青年,穆斯林还在火州修建了一个济贫院。在穆斯林长官的统治下,佛教文化暂时受到了统治者的容忍,但它们将在未来的一个世纪里彻底烟消云散。盖耶素丁对于东疆吐鲁番的记载,可以和陈诚的《西域番国志》等汉语文献遥相呼应。

在哈密完成穿越沙漠-前往汉地的最后一程补给之后,一群人向东穿过沙漠,来到了一个距离肃州有10日行程的地方,这是明长城在西部最远的西陲哨所,使团在这里向中国官方报告了他们到来的消息,对于他们的行动早有耳闻的中国官方也做好了对应的准备,他们在一片草地上为来访的使团准备了各种水果,鸡,牛羊,果脯,谷物等补给品,装在瓷碟中,各种酒水饮料装在瓶子里,在宴会坐席的后面,还有羊,大麦,旅行补给品等物资供使者取用,在此地使团向中国官方汇报了使团的总人数,以便日后明朝方面的接待。在肃州城下,甘肃镇守太监王安带领5000-6000名边防骑兵出城迎接使团,这些人大都采用蒙古风格的装备和战术,他们中本身也不乏蒙古人,这里,盖耶素丁记载了明朝边防军的排兵布阵和扎营传统,这些看起来确实训练有素的操作,在日后的互联网上以讹传讹,被谣传成子虚乌有的,令帖木儿帝国使节震撼不已的“永乐大阅兵”:

军士按照方形扎营,犹如用罗盘和尺子来规划,搭建营盘的时候帐篷的绳索要相互拧结在一起,不给行人以进出的空间,该方阵的四面各开四门,在它的中间留下一大块空地,其中建有一座大小为一扎里布的大台;在前场,按照御营的样式,用两根中国式的杆子搭起大帐篷,门帘卷起,支撑起一个有篷布的亭架,使一扎里布的地面完全被它罩住,就在两根杆子下面,为王大人摆起一个椅子,然后在它的左右设有别的椅子,使者们坐在左边,中国官员坐在右边......

接下来是繁琐的文艺表演:包括杂技,歌舞等等,王太监以下各级文武官员的轮流敬酒致意。作为对外国友人的欢迎,王大太监给使团准备了十天的旅行物资,支持他们走到下一个城镇。十多天后,使团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坚固的合剌瓦勒,也就是要塞,要塞四壁有坚固的壕沟保护,所有的师团必须经过要塞中间进出才能出入中国的关防,这里指的是著名的嘉峪关。

过了嘉峪关就是肃州城了,在哈沙鲁的笔下,这是一座十分规则,十分干净的城市,城市格局如同一个用尺子和圆规画出来的四方形,城市的中心市场每天都会用水扫撒,打扫的干干净净,盖耶素丁打了个夸张的比方,就算在地上泼油,也能把泼出去的油再收集起来,不过令盖耶素丁感到不悦的是,汉人在城市里养了很多猪,还把猪肉和羊肉同时在肉铺里卖。中国的市场里每隔几十步都有用竹竿搭建的亭子,亭子上有中国圆锥式的木屋顶,城墙上每隔20步,就有带顶的望楼,四个城门两两相对,傻城市中央有两条比交叉成十字形的百街道,切分度了城市的主要搬地块,城中还有几运个很大的佛文寺,寺庙里章打扫的一尘不染,门口还有俊美的小男孩作为寺庙导览;城市的地面上还有制作的很光滑的干砖铺地。从明朝官员那里得知,从肃州出发他们将会经过99个驿站,每个驿站周围都有一定的村落和居民点,看起来就是一个大村庄,此外每个城镇中间都有烽火台和急递铺。急递铺的守护者一般都是世代继承的,他们要负责守护铺子,平时在铺子旁边耕田劳作,但是一旦有消息,就要将消息传给下一站。

明朝烽火台的情况

从肃州出发经过九个驿站就是甘州了,这里人口更多,城市规模更大,城市规制更加豪华,王大人派出了450匹骡子和马,还有50乘人力车,每辆人力车都有12个小童负责拉车,他们长相俊秀,每个人脖子上都有假珠子制成的珠串,头顶的头发打成了结,他们跑得很卖力,在中亚急差都很难达到这个速度。在每个驿站中,明朝都根据使团成员的身份数量提供了对应等级的鹅肉,牛肉,鸡肉,米面,蜂蜜,米酒,腌蒜和泡菜等食物,以及其他驿站中的必备食物。每当使者们到达一个城镇,他们都要按要求去城镇大厅中赴宴,在拉玛赞月12日,由于穆斯林的宗教禁忌使团不能在这一天进食,所以他们委婉的道歉并回绝了王大人的宴饮邀请,王大太监也宽容地答应了,没有进一步刁难他们,还派人将他们的食物送到了住所。之后的流程化写作,就是盖耶素丁每到一个大城镇,就要对中国的市容和城市规模夸赞一番,总体来看就是离北京越近,城市越繁荣,当然这也许是大明官方特地设定的进京参观路线,刻意避开了那些凋敝不堪的城镇。后来使团在兰州过了黄河(哈拉沐连),见识了最早的黄河大桥,大桥是由23艘船组成的,所有的船只由固定在两岸的粗铁链固定;一行人还特别提到了城市中有三座大旅社,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小姐,城市中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能工巧匠。

在经过中国北方的重要省份陕西和山西之后,来到了河北的真定府,这是一座很繁华,很宏伟的大城市,城市中有一座巨大的佛寺,也就是著名的隆兴寺,此庙在隋代就已经存在,在北宋时得到扩建,寺庙中有一座铜铸涂金的大佛,金光闪闪,外表看起来就像用真金涂抹的那样,十分贵气,佛的四肢十分匀称,而且有一千只手,每只手中间都有一个眼睛,名叫千手佛,在全中国都非常有名,大佛用的铜矿可能需要十万头驴子一起拉,建筑物外面是十分宏大的保护性建筑物,建筑物的顶盖是圆锥形,共有八层,大佛四周有染色涂金的泥塑小佛,还有和尚和头陀在苦修,在旅行,在做宗教祈祷的样子,十分精致巧妙,令人眼花缭乱,这些变化虽然是异教的壁画,但是作为画师的作者同样对此赞不绝口。寺庙中还有精致的转轮塔,同样非常精美。

真定府的出现意味着北京越来越近了,靖难之战后,北京成为了明帝国的新首都,所以盖耶素丁一行发现当时北京正在进行大规模扩建,城墙上有很多竹竿子搭建的架子供建筑工人上下爬行,在宦官的引导下,使团从一条铺满砖石的道路进入内城宫殿,在前往内城的道路两边各有5头石头大象,官员们就是通过这十头大象进入宫城参加朝会的。中国宫殿一般是石头基底+木结构建筑物,各种优秀工匠看到了都会觉得十分惊诧;站在内城中的还有2000多名士兵,纷纷披甲戴盔,手持斧钺,长戟,钩叉,偃月刀,圆锤,还有人手持伞盖,羽仪等仪仗用品,旗帜上会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还有八卦等中国特色的图案,看起来十分威严,几千人的队伍杳无声息,仿佛没有一人;除了卫戍部队之外,还有2000多人的宫女和太监在按照节拍,给皇帝歌唱颂词,赞颂皇帝的英明神武,不同的官员在进场的时候,前面的导引人士也会手持木牌在前面引路。这段材料,也许就是网络上子虚乌有的“永乐大阅兵”的另一个出处,被一群无脑明粉胡编乱造成了令帖木儿帝国使者胆战心惊,乃至威慑了帖木儿东征的阅兵行动。

终于,盖耶素丁一行人见到了本行的最重要目标:大明天子朱棣,盖耶素丁以外国使者的身份,近距离观察了明朝皇帝:中等身材,胡须不多不少,但是中须很长;当他从后宫里出来的时候,太监们把金色宝座放在御座上,然后在御座下摆好了银质脚蹬,供皇帝踩上去然后坐在黄金宝座上,御座的左右有两个面容姣好如明月的美丽宫女,她们还是将头发在头顶扎成发髻,用穆斯林的话说是打了结,耳朵上戴着漂亮的大珍珠,同时她们手里拿着纸和笔,记录下皇帝说过的每句话,等皇帝结束发言之后,皇帝要看她们的手书记载,并且听取皇帝的圣谕,然后以此为依据发布接下来的命令。

在听候圣谕,处理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囚犯之后,使团就得到了面圣+近距离接触明朝皇帝的机会:在朱棣身边,有一个名叫穆拉纳-哈吉-优素福的色目裔判官,此人精通波斯语,阿拉伯人,突厥语,蒙古语和汉语,可以在几种语言间自由切换,他负责为皇帝和使团做翻译:他要求所有随行的穆斯林使者们先跪下,然后磕头三次,但穆斯林们面对异教君主,还是有所保留,只是象征性地低头,没有将头彻底磕在地面上,皇帝也没有过分追责,接下来就是外交活动中的场面话:使者们将本国君主的国书包裹在黄绸缎里,呈递给司礼太监,然后皇帝给使者和他们的家属赏赐了3000多套衣袍,皇帝接下来又问他们的旅途是否劳顿,国中谷物的价格,前来中国之旅是否安全,以及国中的特产是什么。在完成了仪式性的问答之后,皇帝示意太监将一群人带去用膳,消除旅途的劳顿。

在精致而繁琐的宴会之后,使者们被引到外宾旅馆中休息,在寝室中有放置锦绣坐垫和被单的长椅,地毯和长宽两头都能卷起来的精美席子,每人都被分配给一组这样的房间,以及对应的烹饪器皿,杯子,汤匙和茶几,十几人每天可以得到一只羊,一只鹅和两只鸡,以及若干量的米饭,面粉,糖饼,蜂蜜,蒜和葱,醋,盐还有各种酒,每组都会分配几个长相清秀的仆人,为外籍使团奔走不停。准备各种物资。

盖耶素丁准确的记载了中国人的建筑习惯,那就是坐北朝南;在宴会开始前,太监们为参加宴会的官僚和使团准备了碟子,食物,伞盖还有酒器,在臣子对皇帝下拜5次之后,臣子们纷纷落座,首先所有人都要观看漂亮小童表演的杂技,节目就是踩高跷;然后是用铙钹,锣鼓等乐器演奏的音乐,表演结束后皇帝赏赐了他们很多纸币作为奖励,接下来就是盛大的宴会,吃完饭之后,使团参观了朱棣的巨大禽鸟园,里面有来自北方西域和中亚的各种珍奇猛禽:比如乌鸦,海东青,鸷,各种猎鹰等等,后来,朱棣还亲自将13只御鹰赏赐给来自中亚的使者作为礼物。

北京牛街就是元代色目人在北京的最后遗存

在北京逗留期间,他们正好赶上了穆斯林的宰牲节,朱棣还特批给北京的穆斯林建造了一座清真寺,所以使者们和北京本地的色目人后裔一起前往清真寺中去朝拜,并一起度过了宰牲节。哈沙鲁也发现,其实当时北京城中还有不少来自西域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畏兀儿人的后裔,他们还保留着可以识别的异域特征,他们在明朝和西域,中亚的外族交流时发挥着中介的角色,也是他们熟悉穆斯林的风俗和节日,让明朝在接待中亚来客的时候,避免因为不了解对方风俗而在特定的宗教节日做出很多冒犯性的举动。事实证明,在明朝度过宰牲节,

当然除了朱棣有意展示给外国人的大明盛世,使团还是看到了很多并不和谐的画面,比如有死囚犯和穷人在冬天冻死在北京城墙下,比如平民和普通士兵为了迎接使团来华要额外承担很多花销和劳役;虽然朱棣赏赐了很多礼物给外宾,但是有的礼物对于使团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经济价值,比如普通的衣袍,长枪,调味品等物品对于使团而言,就显得比较鸡肋了。

万岁灯

在完成了对北京的外交任务之后,使团一行人踏上了漫漫回国之旅,往返中国的旅途一共耗时2年10个月又5天,和来时的旅途相比,他们途径了平阳,除此之外其他路线和来时情况大致相同,由于听说蒙古人在威胁明朝的西北边境,所以他们取道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的于阗归国。总体来看,这次使团对中国和明朝天子的印象很不错,因为和当时帖木儿帝国分裂后的大乱相比,战乱对明朝的破坏,以及明朝的战后重建都比帖木儿帝国迅速很多。而且和很多民间人士的游记相比,盖耶素丁因为受到了中国官方的高规格接待,所以他写的内容干货满满,可信度很高,他准确记载的一些历史事件,均得到了汉文史料的呼应:明成祖在永乐十九年正月颁布大赦令,免除除死刑犯之外所有人的罪行,免除贫民欠国家的税款,三年内不大规模出使外邦;还有当年在皇宫午门外扎“鏊山万岁灯”,以及永乐十九年四月雷电击中紫禁城,焚毁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等三个殿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路余晖:明朝和帖木儿帝国的外交互访
帖木儿东侵明朝病死引发帝国分裂,朱棣为何不反击还与之友好相处
杨永康 王晓敏:洪武永乐时期明朝与帖木儿帝国外交关系新探——从大国争衡到平等合作
波斯人游记里的明代中国
撒马尔罕风云:东西两大帝国的一次危险碰撞
辟谣明朝“永乐大阅兵”:明成祖阅兵震惊中外?纯属张冠李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