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古代“进士”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啥意思

在古代学子们能高中“进士”就是一辈子的梦想,因为“进士”是最后科举终点,能高中进士也就是成了国家的正式干部。然而,同样是考中进士,却又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之分,这是咋回事?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以前盛兴的科举考试分有四个档次,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又叫院试。院试之后,就是乡试。这里面的乡,指的不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乡村的乡,而是家乡的乡。乡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秀才,在古时候,秀才就是代表有文化的人。总而言之,到了秀才这个阶段,就已经算是脱离了平民阶层,步入'士’的范畴了。

如果有门路的话,甚至可以到县衙去谋一个师爷之类的差事。就算没有门路,也可以做一个教书先生。当然,秀才只能说算是个文化人,还不能吃国家的俸禄,尤其是那种只会读书没有一技之长的秀才,日子就会过得很清贫。人们后来所说的穷酸秀才,多半都是指此类人。

秀才再经过会试,考上为举人。会试也就是等同于省级考试,最后就是殿试了,殿试是最后的一关,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考上就为进士。那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又是如何的说法呢?

进士也就是说是在最后的殿试中选拨出来的,中了进士也就是说以后就可以吃皇粮吃俸禄了。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这榜上第一名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古代的进士也就意味着一个秀才、举人走到了最后的终点。如果中了进士能上榜之后,哪怕一个进士再不怎么地,也会是地方上最小的一个县太爷。也就是和现在的地级市县委书记一个级别。而且在地方做的好的还会提升官位,比如以前的包拯,大家都熟知,一个百姓的清官,从县令最后成了龙图阁的大学士,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干部了。

“三甲”人数各个朝代皆不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 ”,“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

一甲前三名,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官。而后面的二甲、三甲进士,则需要再参加一次馆选,优秀者可进入翰林院。翰林院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中央党校,只要能够进入翰林院,以后的前途,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科举篇(上)
我国古代殿试一整天不吃不喝不上厕,考生能够做到吗?
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现代什么学历?进士及第者前途无量
科举制度下的攸县人
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
明代科举考试的程序 - 小百科 - 历史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