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篆刻》第28期 新秀推介——苏文治

苏文治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生于浙江桐乡。别号迟庵。室名寻樾庐,荷石轩。师承袁道厚、陈谷时、孙慰祖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嘉兴市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海宁市书协副主席,紫微印社理事。


昆吾刻篆寄深心
读苏文治篆刻

吾国篆刻渊源悠久,官私用印,灿然纷呈。明、清以降,文人治印每喜规秦摹汉,遂至蔚成流派,浙、皖两宗,其尤者也。至若西泠八家,刀、笔并见,其中佳制深契古印神髓,渊雅深致;复寓个性思绪,怀抱别寄。须臾纳芥子,真有不可思议之处。          

篆刻之道,初患不工,盖闻印从书出,非积临池之功深者,不足与语焉。后乃渐熟,此为艺之分水岭也。曩见某公少作,惊为异禀,目以大家,及见近作,一味盘纡,尚自矜夸,真不可复观也。由是知熟、俗一线间,正宜警醒如此,方臻高明。其最难者,如孙虔礼论书所谓“复归平正”之格,质诸印刻,即由熟返生之境也。至此,则大处落墨,大巧若拙,思虑通审,圆融无碍。        

桐乡印人苏文治少承先贤书刻之能事,庶几与刀笔不一日离,积有岁时焉。观其拟古、自创旧作,皆平和蕴藉、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虽属由博返约,亦可见印路之宽,用功之勤。        

扬子云称诗赋为小道,壮夫不为,遑论书印。然则细审诗书画印,无一不需切实下功夫者,乃至穷毕生精力而无由问津,何哉?又云,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吾人读书至此,休被轻轻瞒过。篆刻之本质大抵以刀为笔,于石上表现书法之意境。故未有不知书而能刻印者也。至若书法之妙,孕自中华文化之精髓,涵融天地之大美,须终身修习,岂敢怠惰。故知,一印一书,必亦如其学,如其才,如其人乃已。          

文治于印史剧迹一番爬剔之后,潜研浙宗,尤用功于曼生、叔盖、次闲数家。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霜晨夜雨,陶钧澡雪。心灵之追慕,心手之相师。偶有所获,不知我之写古,或古之写我,更无遐书坛之喧嚣、人事之浮华,我与我周旋久矣。        

吾国文艺独有之审美风尚,尤忌浊、甜、尖丶薄,对以清、奇、圆丶厚。《中庸》曰:博厚配天,高明配地,悠久无疆。观文治丁酉以来所作,深谙此旨,于浑穆苍朴之中,时见冲和之趣。至若白文小印,厚拙烂漫,其最上乘者,质诸陈(曼生)、钱 (叔盖),未遑多让,博雅君子,必不以我为谀言。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文治丁酉入冬以来诸作,似多思变消息。虽然,智者之所为,浅人固难测。吾侪且拭目以待,期以圆融之化境,庶几不负其毕生之苦心。

戊戌新正椒江陶唯庸撰于宝鼎砖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弥坚书院学员书法篆刻展第十三回(赵超)
【】近代高式熊书法作品欣赏
终南印社中人——张哲
马松坡:在砖块上篆刻的艺术家
【书法报上展】张明君书法作品选刊
【艺苑撷英】—— 周 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