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融人其实已经没有选择

从17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实际就已经拉开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序幕,就像话剧一样,所有的情节和桥段都是环环相扣,最终引向一个想要的结局。

而身处其中的金融人,就像一片片雪花,在大势面前根本无从选择,只能去适应和顺应这种变化,所有的一切只会迟到、不会缺席。有时候的变革可能是外部力量的推动,例如政策监管,有时候可能是技术变革带来的经营模式的变化,例如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如果说要纠正或者改革一个行业,那首先必须得认定“错”在了哪里。资管新规已经给了一些定性,例如错在资金空转、错在脱实向虚、错在金融资源分配、错在监管套利和权钱交易等滋生的问题等,总之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没有起到更好的、与之相配的作用,反而滋生了很多fubai问题。当然这背后可能是市场化的一种结果,尤其是快速膨胀过程中必然伴生的问题。

在解决上面问题的同时,还要优化管理、兼顾社会公平,对于当下的金融行业来说就是需要达到两个目标:行业集中度提升、缩小行业差距(主要是薪资调整)。第二个问题纯属于部分金融民工的“作死”行为。

行业集中度提升既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手段。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对优胜者的肯定,有利于防范风险,提升行业效率;也可以减小管理沟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政策调节效果。此次的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就有非常明显的向头部银行政策奖励的意图,例如内评法下更低的资本计提,5000亿以上银行此次整体受益于权重法的调整,资产质量越好的银行资本占用越低等等。

中小金融机构要么主动合并做大做强(很多省内的银行合并),要么被其他大的金融机构兼并,要么退出市场。省内同质金融机构的合并,如果不能做到1+1大于2,那最后肯定会有人被替代,或者只是被延缓了被兼并的时间。

不够市场化的机构,一方面面临竞争的压力,必然会有业务收缩,人员减配的问题,但也不用过于担心,由于地方机构具有一定的政策性,例如支持地方经济等,短期还是会获得一定政策庇护,依然会继续享受牌照的红利,不过长期的趋势并不能改变。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外部可以借力的资源,那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要有危机意识,保持学习的心态,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金融民工来说可能会更加困难,毕竟要兼顾的东西太多,而身体又跟不上,中年职业危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总会有人受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清辉:金融行业需要一次“大手术”
银行为何对文化产业态度发生重大变化?
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系列 | 对话一:绿色金融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大文化资本论
PPP项目公司常见融资贷款问题浅析
中国公布重大政策:银行、券商、保险等机构要注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