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血管解剖: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脑血管森林图 谱  作者:周保元

内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


豆纹动脉是一片最熟悉又陌生的血管丛林。

豆纹动脉为什么重要:

  • 前循环动脉瘤栓塞/夹闭术中应格外警惕的血管

  • 丘脑、基底节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往往较细且迂曲

  • 大脑中动脉狭窄成形术尤其关注的穿支事件

  • 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微小动脉瘤)

  • 最常见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部位

Part 1

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可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外侧组起源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的上面,内侧组起源于大脑前动脉(包括Heubner 返动脉)、大脑中动脉。

豆纹动脉穿过前穿质。供应基底节及其临近结构,如壳核、苍白球、内囊、尾状核及前联合。

Part 2

从大脑前动脉 A1段、ACoA、 A2段发出1~12支内侧豆纹动脉。

内侧组的动脉较外侧组细小,Heubner回返动脉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Part 3

外侧组发出后先内后上方走行2~5mm后转向外后方约9~30mm入脑。在脑内,它们先向内侧通过内囊的上半部和尾状核,再向外侧通过壳核。

Part 4

Heubner回返动脉(The recurrent artery of Heubner,Heubner's artery),又叫Heubner返动脉或中央长动脉。

Heubner 回返动脉,直经0.2~2.9mm(平均1mm),向外行2~3cm后进入前穿质。

Heubner 回返动脉,是大脑前动脉的最大最长的穿支,可起源于近侧 A2段(占 34%-50%)、 A1段(占17%-45%)、或A-CoA(占5%-20%)。

huebner,姓,胡伯纳,休伯纳,许布纳。又如,源自德国的保健品公司Huebner,译为郝柏娜(不!是!广!告!)。

Heubner 's artery,这个命名的来源,来自一名德国的儿科医生Johann Otto Leonhard Heubner(1843-1926)。

  • 1872年他29岁时发现ACA中总有一个小动脉供应纹状体的头部。

  • 1909年Aitken将这个动脉命名为Heubner 's artery。

  • 1920年Joseph Shelleshear将这一命名进一步完善为今天广为人知的“recurrent artery of Heubner'。

Part 5

我们知道豆纹动脉很重要,可是却往往缺乏可靠的监测手段。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动脉瘤看不见。介入手术中,很多时候也是无法完全看清的。

有报道,利用3D-DSA重建,可以比较有效地观测豆纹动脉,其中的重建阈值也很重要。

有一些少见的关于豆纹动脉的病例。

Part 6

怎么理解呢?

内侧豆纹动脉、外侧豆纹动脉,顾名思义,其实不需要解释。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两者不是平等的,而是平衡的:两者都可能成为优势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识笔记丨典型Heubner回返动脉梗死
Heubner 回返动脉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少见侧支:副大脑中动脉还是返动脉
Heubner动脉区梗死
脑血管病解剖基础.docx
前循环穿支动脉脑梗死影像识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