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孩子天赋所在的地方点一盏灯 | 名校长访谈

导 读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生命动力,有成长的渴望,一定要相信这样的内在力量。”夏青峰说:“教育就是把这些力量调动起来,在孩子天赋所在的地方点一盏灯。”

2013年9月,北京中学成立。以“北京”二字命名,可见这所新学校的分量和它背负的期望。

作为首任校长,夏青峰从刚刚任命时起便备受关注。时光荏苒,如今,他已在这里耕耘近8年。对于教育者来说,8年时光可以见证稚龄学童成长为风华正茂的少年,也可以见证一所学校从无到有,声名鹊起。

“我希望学校能够成为孩子享受的地方、热爱的地方,在他们离开之后,仍然能够给他们一种精神力量。”夏青峰说。在他的引领下,北京中学正在不断前行,迈向理想中的样貌。

“去那没有去过的远方”

时间拨回到北京中学建校之初。崭新的学校拥有一支崭新的队伍,来自各地的教师抱着共同的情怀加入其中,都怀着一腔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憧憬是美好的。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朝阳区委区政府的期待,北京中学要办成一所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学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国际教育交流的窗口。但这些期待要如何落实,新学校要办成什么样,在当时,谁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全体老师第一次开会时,夏青峰做了一次讲话,题目叫《去那没有去过的远方》。“'没有去过的地方’就是说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回忆往事,夏青峰笑道,“但我们充满憧憬,一定要去到那个地方。”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夏青峰认为,首先要让师生有家的感觉,学校要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学习中心和创新沃土。“青少年时期人格的形成,对未来的人生非常重要。我希望孩子们是舒展的,相信世界的美好。”他说。

在他眼中,《中庸》里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让每个人、每件事各得其所、各就其位,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运作。因此,北京中学从文化入手,将营造良好的生态作为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工作。

他们树立“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并将“世界因我更美好”作为校训。其中,“和而不同”强调人与周遭世界相处的智慧,是世界观;“乐在其中”鼓励孩子们找到能让自己乐于追求的事业,是人生观;而“世界因我更美好”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价值观。

近8年来,北京中学不断朝着“具有北京风格、中国气质、世界胸怀的现代学校”的目标努力迈进。“实践当中,理想与现实之间一定是有许多差距的,”夏青峰说,“但前进的道路就是这样,不断向前走,达到一个境界,然后又会产生一个更高远的理想,再继续向前走。

2021年5月,夏青峰带领学生在北京郊区植树

教育即生长,学生像种子

“一个正常成行的孩子,就像是一颗正常发育的种子,给他适合的阳光、水分和土壤,他就有可能长成最好的样子。”这是夏青峰秉持的理念。他告诫老师,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加工”学生,而是要像培养种子一样,营造良好的生态,促进他们的成长。他主张,要让孩子们在自由中学会负责、在广博中形成志趣、在实践中形成能力。

每年,北京中学都会举行两次“中华文化寻根之旅”,前往西安、徽州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展开游学。孩子们带着课题上路,在当地实地走访、调查,回来后要进行答辩。不仅如此,一路上的生活起居,也几乎都由学生组织管理。导游组的同学要负责给大家做讲解,活动策划组要负责策划诗会等活动,宣传报道组要负责拍照片、写微信文章,生活管理组要负责组织大家上火车、分配座位和房间,还要负责查房、组织消防演练……

每一次旅程,都是对学生视野、能力、思想和意志的提升。在共处和合作中,孩子们与老师、与同学的情感变得更加紧密;在对中国文化的实地感受和探究中,他们对祖国的情感也更加深厚。

一年一度的春游,也是全校的大事。在北京中学,春游去哪儿玩、玩什么,都由每个班级的学生自己来决定,但时间、预算和安全方面要符合学校的规定。春游前,全班同学分组拟定出游计划,再提交给全班共同讨论。方案确定后,还要选出代表,在包括校长在内的十几位评委面前答辩。“一开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要互相竞争,说服别人。但定下方案后,大家又成了合作者,要群策群力把方案完善好。”夏青峰认为,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做事的不易,也能让他们体验一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整个程序里,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被妥善关注。比如,校长手中有“一票否决权”,用于确保活动安全,而一旦方案被否决,老师会及时介入,引导孩子们不要指责上台答辩的同学,而是要正视分析答辩失败的原因,拿出更完善的解决办法。

从校内的演讲、辩论、演出,到校外的露营、科考、越野,北京中学搭建了内容丰富的“阅历课程”系统,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获得知识,学做人、学做事,从而真正实现“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让世界因我而美好”。

寻找“心之力”与“根之润”

谈到学校管理时,夏青峰喜欢提起一个词:平衡的智慧这其中,包括理想与现实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也包括核心素养与考试成绩的平衡。他把这种平衡之道比作骑自行车:“要在过程中不断地微调,而微调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他看来,学生的头脑里有个“开关”,而教育者要帮助他们打开这个开关。打开开关的关键词,是“心之力”与“根之润”。“心之力”就是调动他们的心智力量,“根之润”就是在根和土壤上做文章,让孩子们既能在快乐中学习,又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将“智、趣、毅”融为一体。

在课程建设上,北京中学搭建了三层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潜能课程,并建构了以自主的学习、可见的学习和融通的学习为特征的学习体系。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北京中学在开展走班制的同时,还开启了自修制度。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夏青峰发现,有些学生适合跟随老师,有些学生擅长小组讨论,但也有些学生更适合独立学习。在北京中学,学生可以申请单科或全科自修,也可以申请长期或短期自修,但必须自行拟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并且实现目标。用夏青峰的话说,这是一种“契约式学习”,比起其他形式,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要更高。

无论是走班还是自修,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找到最适合自己、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夏青峰强调,信任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老师要做的,就是信任、发现、支持和引导。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生命动力,有成长的渴望,一定要相信这样的内在力量。”他说:“教育就是把这些力量调动起来,在孩子天赋所在的地方点一盏灯。”

作者简介

夏青峰 北京中学校长,博士,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曾任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朝阳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朝阳区教委副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大会”的金句分享
【重磅】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行走一次,让学生们成长一次
夏青峰:把握平衡,学校教改的底层逻辑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如何创建一所理想的学校
走近明师
领军校长专访丨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教育即生长,营造健康教育生态,为国家育才树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