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贝母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土贝母
英文名称:
Rhizoma Bolbostemmatis(拉);paniculate bolbostemma
定义:
葫芦科植物土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 的干燥块茎。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土贝母
土贝母:中药名称土贝母 ( 《本草从新》 ) 别名土贝( 《百草镜》 ),大贝母( 《纲目拾遗》 ),地苦胆、草贝( 《陕西中草药》 )。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土贝母
拉丁学名:Rhizoma Bolbostematis
别称:假贝母、土贝、大贝母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葫芦目
科:葫芦科
属:假贝母属
种:土贝母
分布区域: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目录
药材简介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物鉴别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材饮片含量测定栽培技术功用主治药物选方作用
展开
药材简介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物鉴别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材饮片含量测定栽培技术功用主治药物选方作用
展开
编辑本段药材简介
【拼音: TU BEI MU
  土贝母
【拉丁:Rhizoma Bolbostematis
【别名】:土贝、大贝母
【药用部位】:块茎
【产地】:河南、陕西、山西、河北
【采收】:秋季采挖。
【加工】: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药性】:微寒
  土贝母
【药味】:苦
【归经】:归肺、脾经
【功能】: 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毒性】: 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贴敷。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土贝母攀援性蔓生草本。块茎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达3厘米。茎纤弱,有单生的卷须。叶互生,具柄;叶片心形,长宽均约4~7厘米,掌状深裂,裂片先端尖,表面及背面粗糙,微有柔毛,尤以叶缘为显著。腋生疏圆锥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殊;花萼淡绿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裂片窄长,先端渐尖,呈细长线状;花冠花萼相似,但裂片较宽;雄蕊5,花丝1枚分离,其余4枚基部两两成对连合;雌花子房下位,3室,柱头6枚。蒴果圆筒状,成热后顶端盖裂。种子4枚,斜方形,表面棕黑色,先端具腆质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1]
编辑本段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平地。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编辑本段药物鉴别
  土贝母
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土贝母苷甲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醋酸乙酯-甲醇-甲酸-水(12:3:8: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醋酐-硫酸-乙醇(1:1:10)混合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编辑本段药材性状
  土贝母
干燥块茎呈不规则块状,多角或三棱形,高0.6~1.6厘米,直径0.7~2厘米。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顶端常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光亮而平滑。微有焦糊气,味微咸而苦。以个大、红棕色、质坚实、有亮光,半透明者为佳。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块茎中含有麦芽糖,而在干燥以后则含有蔗糖,叶柄主要含还原糖。叶主要含蔗糖。
编辑本段药材饮片
  土贝母
【饮片名】:土贝母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块状。外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煮透着呈半透明样。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质坚硬,不易碎断。气微,味微苦。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编辑本段含量测定
  土贝母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65%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4nm。理论板数按土贝母苷甲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105℃减压干燥至恒重的土贝母苷甲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以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土贝母苷甲0.1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3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25ml,水浴蒸至无醇味,加水10ml,移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4次(20ml、20ml、10ml、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土贝母苷甲(C63H98O29)不得少于1.0%。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土贝母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细砂土或砂质壤土栽培。整地可作成宽100~200厘米的平畦或低畦,在易积水的田块应整成高垄栽培。
2.繁殖方法
块茎繁殖和种子繁殖。
(1)块茎繁殖
每年早春或秋季,将地下块茎全部挖出,选大者入药,小者留种。种植前要施足底肥,进行整地做畦。开浅沟约6~9厘米深,沟距30~36厘米,然后在沟内每隔15~18厘米放块茎1~2枚,覆土3~5厘米。若土壤湿度较好,15天左右即可出苗。每公顷播种块茎约600千克。多雨地区进行垄作,于垄的两侧底部开沟种植。
(2)种子繁殖北方在4月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8~12小时,然后取出条播。行距30~36厘米,开浅沟3~4.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约1.5厘米,镇压、浇水。每公顷播种量30~37.5千克。
3.田间管理
土贝母4~8月为茎蔓生长期,8月以后至10月初降霜前,为块茎生长期。田间管理应根据其生长特点进行。
(1)除草松土
土贝母4月出苗后至6月蔓叶未覆盖地面以前,除草松土浇水。8月以后应经常保持地面湿润,以利于根茎的生长。
(2)追肥6~8月,结合浇水追施粪尿2~3次,促进茎叶生长。9月上旬追施磷、钾肥,促进块茎生长。
(3)搭架,有的地方当苗高15~18厘米时,在行间插竹竿,供植物蔓茎攀援,以利开花结籽。
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异名】土贝(《百草镜》),大贝母(《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
  土贝母
《陕西中草药》),假贝母
【药用部位】块茎。
【性味】苦,凉。
① 《本草从新》:“味苦。”
② 《百草镜》:“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功用主治】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
①《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
②《百草镜》:"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淋巴腺结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摊贴。
土贝母(6张)
编辑本段药物选方
①治乳痈初起:一白芷、土贝母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陈酒热服,护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壮实者,每服五钱。二白芷梢、土贝母、天花粉各三钱,乳香(去油)一钱五分。共炒研末,白酒浆调搽,再用酒浆调服三钱。(《纲目拾遗》)
②治乳岩: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纲目拾遗》) 土贝母
③治乳岩已破:大贝母、核桃桶、金银花连翘各三钱。酒、水煎服。( 《姚希周经验方》)
④治手发背: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钱,皂刺二钱五分,土炒土贝五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甲片二钱五分(炒黑),知母二钱五分。加葱、姜、水、酒煎。( 《慈惠小编》)
⑤治疬串不论已破未破皆治:土贝母半斤,牛皮胶四两(敲碎,牡蛎粉炒成珠,去粉为细末)。水发丸,绿豆大,每日早晚,用紫背天葵根三钱,或用海藻昆布各钱半,煎汤吞丸三钱。
⑥治疬串:牛皮胶(水熬化)一两,入土贝母末五钱,摊油纸上贴之。
⑦治鼠疮:大鲫鱼一尾,皂角内独子,每岁一个,川贝母二钱,土贝母二钱。将皂角子、贝母、入鱼肚内,黄泥包裹,阴阳瓦炭火焙干,存性,研细末。每服三钱,食后黄酒调服,忌荤百日。(⑤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⑧治颈淋巴结核未破者:土贝母三钱,水煎服,同时用土贝母研粉,醋调外敷。( 《陕西中草药》)
⑨治毒蛇咬:急饮麻油一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贝母四、五钱为末,热酒冲服,再饮尽醉,安卧少时,药力到处,水从伤口喷出,侯水尽,将碗内贝母渣敷伤口。(《祝穆试效方》)
⑩治刀割斧砍,夹剪、枪、箭伤损:土贝母末默之,止血收口。(《年希尧集验良方》)
编辑本段作用
【中药名称】土贝母
(《本草从新》)
【别名】土贝(《百草镜》),大贝母(《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
【植物形态】假贝母
攀援性蔓生草本。块茎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达3厘米。茎纤弱,有单生的卷须。叶互生,具柄;叶片心形,长宽均约4~7厘米,掌状深裂,裂片先端尖,表面及背面粗糙,微有柔毛,尤以叶缘为显著。腋生疏圆锥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殊;花萼淡绿色,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裂片窄长,先端渐尖,呈细长线状;花冠与花萼相似,但裂片较宽;雄蕊5,花丝1枚分离,其余4枚基部两两成对连合;雌花子房下位,3室,柱头6枚。蒴果圆筒状,成热后顶端盖裂。种子4枚,斜方形,表面棕黑色,先端具腆质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或平地。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采集】秋、冬采挖,洗净泥土,将连结的小瓣剥下,蒸透后晒干。
【药材】干燥块茎呈不规则块状,多角或三棱形,高0.6~1.6厘米,直径0.7~2厘米。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顶端常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光亮而平滑。微有焦糊气,味微咸而苦。以个大、红棕色、质坚实、有亮光,半透明者为佳。
主产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块茎中含有麦芽糖,而在干燥以后则含有蔗糖,叶柄主要含还原糖。叶主要含蔗糖。
【性味】苦,凉。
①《本草从新》:"味苦。"
②《百草镜》:"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归经】归肺、脾经。
【功用主治】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
①《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
②《百草镜》:"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淋巴腺结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摊贴。
【选方】①治乳痈初起:一白芷、土贝母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陈酒热服,护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壮实者,每服五钱。二白芷梢、土贝母、天花粉各三钱,乳香(去油)一钱五分。共炒研末,白酒浆调搽,再用酒浆调服三钱。(《纲目拾遗》)
②治乳岩: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纲目拾遗》)
③治乳岩已破:大贝母、核桃桶、金银花。连翘各三钱。酒、水煎服。(《姚希周经验方》)
④治手发背: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钱,皂刺二钱五分,土炒土贝五钱五分,半夏一钱五分,甲片二钱五分(炒黑),知母二钱五分。加葱、姜、水、酒煎。(《慈惠小编》)
⑤治疬串不论已破未破皆治:土贝母半斤,牛皮胶四两(敲碎,牡蛎粉炒成珠,去粉为细末)。水发丸,绿豆大,每日早晚,用紫背天葵根三钱,或用海藻、昆布各钱半,煎汤吞丸三钱。
⑥治疬串:牛皮胶(水熬化)一两,入土贝母末五钱,摊油纸上贴之。
⑦治鼠疮:大鲫鱼一尾,皂角内独子,每岁一个,川贝母二钱,土贝母二钱。将皂角子、贝母、入鱼肚内,黄泥包裹,阴阳瓦炭火焙干,存性,研细末。每服三钱,食后黄酒调服,忌荤百日。(⑤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⑧治颈淋巴结核未破者:土贝母三钱,水煎服,同时用土贝母研粉,醋调外敷。(《陕西中草药》)
⑨治毒蛇咬:急饮麻油一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贝母四、五钱为末,热酒冲服,再饮尽醉,安卧少时,药力到处,水从伤口喷出,侯水尽,将碗内贝母渣敷伤口。(《祝穆试效方》)
⑩治刀割斧砍,夹剪、枪、箭伤损:土贝母末默之,止血收口。(《年希尧集验良方》)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土贝母(6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肿,解毒——土贝母
土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本草纲目在线阅读(第16页)
《本草纲目》卷七
三种贝母功效各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