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岩鬣蜥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蓝岩鬣蜥
蓝岩鬣蜥(学名:Cyclura lewisi)是大开曼特有的一种极危蜥蜴。它们以往被列为古巴鬣蜥的亚种,后来于2004年因其遗传的不同而被重新分类为独立的物种。蓝岩鬣蜥是其中最长寿的蜥蜴之一,可以生存达69岁。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蓝岩鬣蜥
拉丁学名:Cyclura lewisi
二名法:Cyclura lewis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科:美洲鬣蜥科 Iguanidae
属:岩鬣蜥属 Cyclura
种:蓝岩鬣蜥 C. lewisi
目录
基本信息
物种概述
亚种分化
生长繁殖
蓝岩鬣蜥 - 分类
蓝岩鬣蜥 - 保育状况
展开
基本信息
物种概述
亚种分化
生长繁殖
蓝岩鬣蜥 - 分类
蓝岩鬣蜥 - 保育状况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蓝岩鬣蜥
岩鬣蜥
学名:Cyclura nubila lewisi
原产地:开曼群岛
栖息环境:干燥多岩灌木林区
体长:全长130-150公分
适温:摄氏20-33度
编辑本段物种概述
  蓝岩鬣蜥
前岩鬣蜥属Cyclura共有8种,又可细分为16个亚种,它们都是中大体型的鬣蜥而且也全部分布在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各国如古巴,多米尼加,海地,巴哈马,牙买加和英属土克凯可群岛(Turks & Caicos)等岛屿.其中有部分亚种甚至是单一岛屿上的特有种,由于数量都极为稀少,整个岩鬣蜥属都被列为CITES I 级保育类.其中最岌岌可危濒临绝种的两种就是蓝岩鬣蜥和牙买加鬣蜥C. collei.它们的野生族群都不超过200只.因此在各栖息地都已经就地展开复育的工作.
编辑本段亚种分化
  蓝岩鬣蜥
岩鬣蜥就是开曼群岛的特有种,它们是古巴鬣蜥C. n. nubila 的亚种之一,另外一个亚种就是体型较小的开曼鬣蜥C. n. caymanensis.目前市面上的蓝岩鬣蜥绝大多数是蓝岩鬣蜥与开曼鬣蜥的杂交种或是古巴鬣蜥,因此价格也比较低.纯种的蓝岩鬣蜥都已经全数交由复育单位繁殖并建立基因库 了.
由于鬣蜥科的蜥蜴生活习性都大致相同,因此都可以用饲养绿鬣蜥的方式来饲养,难度不高,只是岩鬣蜥属都是属于地栖性,与绿鬣蜥的树栖性不同而已.在食性上都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在幼体阶段可以偶尔喂食昆虫等动物性食饵,随成长而逐渐转变为全素食蜥蜴.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鬣蜥科的蜥蜴都可以完全不需要动物性蛋白质,百分之百依赖植物和水果维生.不过蓝岩鬣蜥体型壮硕,成长缓慢,幼体成长到成体需要5-9年的时间,当然寿命也就相对很长,通常都可以达到40-50年之久,甚至更久.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岩鬣蜥栖息地接近赤道,阳光一年四季都很强烈,使得它们对紫外线的需求很高,每天日照的时间也十分长,所以在人工饲养时,最好养在室外才能提供直射的自然阳光,在室内饲养时,就必须使用大量的UVB灯光.但是蓝岩鬣蜥的温度适应力很高,可以忍受高达摄氏49度低达10度的气温.它们虽然性情比较温和,但是彼此间争斗难免,所以最好是单独饲养,只有到繁殖期时才混养. 整体来说,蓝岩鬣蜥比犀牛鬣蜥甚至是绿鬣蜥都更容易驯养.雌雄的辨别也与绿鬣蜥差不多,雄性棘刺和肉垂都比较大,体色泛蓝,雌性通常为棕色.雌性每窝可以产下12-20颗蛋不等,依体型大小而定,雌性会长期看守产卵的窝.
总括来说,岩鬣蜥属各亚种应该算是所有蜥蜴类中最稀少也最濒临绝种威胁的一属,正如同恐龙一样,如果没有人类的复育协助,可能在五年内所有的岩鬣蜥野生族群都将灭绝.所幸目前市场上的蓝岩鬣蜥都是美国业者所繁殖出的幼体.对国际保育并不至于产生影响.
蓝岩鬣蜥(5张)
编辑本段蓝岩鬣蜥 - 分类
蓝岩鬣蜥是大开曼的特有种。属名是古希腊文的“圆尾”,意指其尾巴的厚环。其种小名是取自最先描述它们的科学家Bernard C. Lewis。其近亲是古巴鬣蜥及突棱圆鳞鬣蜥,三者都是从3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分化出来。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很低,但却不像其他岩鬣蜥般缺乏生命力。 其中一个理论指它们是从单一的雌性古巴鬣蜥演化而来。它们与小开曼及开曼布拉克的开曼鬣蜥不同。
于1938年,Bernard C. Lewis到了开曼群岛进行研究。他发现了两只蓝岩鬣蜥,一雄一雌,后来被送到了大英博物馆。[4] Chapman Grant于1940年正式描述了它们并命名为Cyclura macleayi lewisi。后来于1977年,将蓝岩鬣蜥分类为古巴鬣蜥的亚种。后来于2004年确认了它们的独特性而成为独立的物种。
编辑本段蓝岩鬣蜥 - 保育状况
濒危状况
在大开曼的蓝岩鬣蜥。蓝岩鬣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群落只限制在大开曼的东部,于1998年就衰落至极为危险的情况,只余下3只。它们的分布地于过往25年就缩减得很厉害,很多位点都已经没有它们的踪迹。于2003年就发现它们的数量只有5-15只。[18]2005年前就认为它们的野生群落已经灭绝。它们是地球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于2008年,有6只蓝岩鬣蜥被杀,令它们的情况更为衰落。
蓝岩鬣蜥的草食性可以帮助在大开曼内传播种子。研究发现经过蓝岩鬣蜥消化道的种子发芽较快。它们亦可以将种子带到新的地区,可以帮助平衡恶劣环境的气候及植物生长。
自2005年从伊丽莎白二世植物园(Queen Elizabeth II Botanic Park)及萨利纳保护区(Salina Reserve)释放了到野外后,蓝岩鬣蜥发展了一个约有125只的群落。伊丽莎白二世植物园的群落是自2001年起就已经开始培育,而萨利纳保护区的则是自2006年从3只蛋孵化后开始培育。2007年亦有一次大规模的放生行动,令野外的蓝岩鬣蜥数目增加至299只。衰落原因
栖息地的破坏是蓝岩鬣蜥面临灭绝的主因。它们的栖息地被清除作为农地、公路及地产项目发展。另外,传统的农地变更成畜牧的草场也影响蓝岩鬣蜥的次级栖息地。
大家鼠、野猫及流浪犬会掠食及伤害蓝岩鬣蜥,令野生群落的生存倍感压力。路杀亦是另一增加死亡率的原因。虽然当地有法律保护,但仍旧会有猎杀蓝岩鬣蜥的情况。
美洲鬣蜥成功由洪都拉斯引入到大开曼,成为了入侵物种,数量远远超过蓝岩鬣蜥。虽然这并没有对蓝岩鬣蜥带来直接的影响,但美洲鬣蜥的出现却减低了公众对蓝岩鬣蜥的关注。公众会被大量的美洲鬣蜥误导,以为蓝岩鬣蜥并非如报告般濒危。蓝岩鬣蜥经常会被售卖给旅客作为宠物。199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就指英国政府超过20年忽视海外领地的自然保育。很多物种因而灭绝。英属加勒比群岛在生物多样性方面非常丰富,有很多特有的濒危物种,但当地却没有实施及执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育计划
美国动物园暨水族馆协会(American 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自1990年起就已经将蓝岩鬣蜥列为最高级的保育对象。他们首个计划就是希望培育蓝岩鬣蜥。计划初期就已经要面对捕获回来的蓝岩鬣蜥并非纯种的问题。.经过5年的研究,终于成功发展了两个培育的群落,让群落互相繁殖来改善遗传多样性。另外,在美国本土的25个动物园也有培育蓝岩鬣蜥的计划。例如印第安纳波利斯动物园(Indianapolis Zoo)自2000年起就两次成功培育蓝岩鬣蜥。
2006年首次有幼蜥被放生到野外。每一只放生的蓝岩鬣蜥颈上都带有识别带,并植入了晶片,其独有的头部鳞片亦有纪录。
私人的培育亦有进行。由于只有非常少量的纯种,私人培育的多为与开曼鬣蜥及古巴鬣蜥的混种,这可以减低宠物市场对蓝岩鬣蜥的需求。蓝岩鬣蜥保护计划
蓝岩鬣蜥保护计划(The Blue Iguana Recovery Programme)是源自开曼群岛1990年的计划。保护计划连合了开曼群岛的环境部门、国民信托、伊丽莎白二世植物园、泽西野生动物信托基金(Durrell Wildlife Conservation Trust)、国际爬虫类保育基金及欧盟委员会。这个计划得到豁免于现行开曼群岛禁止捕猎或饲养蓝岩鬣蜥的法律。其保育政策包括培养幼蜥至2岁大,在保护区建立亚群落。 工作包括研究、保护巢区及监察放生的动物。
在伊丽莎白二世植物园及萨利纳保护区已成功复生了两个亚群落。保护蓝岩鬣蜥的栖息地仍然很重要,而萨利纳保护区就只有36万平方米的丛林,并不足以供1000只蓝岩鬣蜥居住。其他地区也会引入新的亚群落。长远来说整体的饲养群落仍未能造到遗传多样性。 个别的蓝岩鬣蜥会被带到不同的群落,以确保整体群落的基因流。当野生亚群落到达饱和状态,计划就会停止放生,让它们自行繁殖。透过研究、监察及控制掠食来保护幼蜥的生存率及亚群落的发展。
蓝岩鬣蜥的保育需要积极管理。为确保保育的运作,需要基金的资助;另外教育及宣传亦需要提高公众对保育的意识及支持。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物世界-蓝岩鬣蜥
郭陶然:用乡土物种,修复城市自然
【rlyl物种说】今日--浅色鲟鱼(Pallid sturgeon)
反思生境丧失导致的灭绝问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公海困境:有人开发却无法保护的海洋|Nature长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