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架CRJ-900为什么有9名机组?
上月我国有一架CRJ-900滑出跑道。CRJ-900体型较小,有粉丝问拉总为什么机会会“有9名机组人员”?——对于90座支线客机来说,9名机组人员确实多了点;换算成737等于19个人,过道都恐怕不够站。不过仔细研究之后倒也不离谱,飞行员和空乘都“有萝卜有坑”——再说生意是航司的,就算弄上去几十个,赚钱就行嘛!
 

图:九名机组有点多 摄影:拉上窗帘
 
根据公开的报道,“9个人”里头飞行机组3位,分别是机长、副驾和观察员。这很正常。观察员一般是飞行学员,很多公司都这么“学习”。另外客舱机组4人——这稍微有点多,因为只有64位乘客,航程又短,节约一些的话2名就够。但网络资料显示这架飞机有3个“公务舱座位”,可能是这个“坑”需要一根“萝卜”;另外如果飞机“串飞”整体时间长;或者有“带班学习”新乘,也都可能使乘务组达到“4人”。
 
客舱机组人员(乘务组)的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它与客座数、飞行时长和实际乘客数量都有关系,它的数量要满足“疏散”责任要求,也要满足民航局“工作超时”规定。但“上限”似乎并无要求,哪怕满飞机都是空乘,只要航空公司开心就好。

图:开心就好 摄影:拉上窗帘
 
另外我国飞机上还有“安全员”。安全员通常不属于乘务组编制,他们默不出声混在乘客中,等于“空中站岗”。我国民航客机上至少都有一个安全员,某些航线可能还会配备2名。本次事件的报道中一开始说“机组8人”,后来改称“9名机组”,多出那一个可能指安全员。
 
但“3+4+1=8”,还是差了一个人。在此事公开报道里,一开始有媒体提到“有一个加机组成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今天来重点说一说。
 

图:机组还能“加”? 摄影:拉上窗帘
 
汽车可以“搭顺风车”,飞机同为交通工具,当然也可以。在民航业界,“搭顺风飞机”被称为“加机组”。加机组的人不用买票,有空座就坐,没空座就坐乘务员的“跳座(Jumpseat)”。如果加机组的人会开飞机,他还可以申请坐到驾驶舱里头——只要机长同意就行。
 
在国外,加机组通常是飞行员和空乘人员的福利。加机组可以是公事,例如公司召唤到下一地点值勤;当然也可以“公私不分”,例如返家或约会友人——反正只要机长大人同意就行。机长是航空公司的宝贵财富,在国外地位很高,给予这个权力显得尊重。
 

图:水平越高,脾气越好
 
但不见得每个机长都好脾气,所以加机组要“碰运气”。我国“加机组”多是公司公差,很多岗位都可以,但多数航空公司规定要由领导审批,机长有时不便拒绝。为了飞行安全,现在私人原因能进入驾驶舱的“加机组”在我国极少。但因为“加机组人员”英文叫做“Jumpseater”,所以从技术上讲,“观察员”也属于“加机组”。
 

图:南航777被拍到“Jumpseater”在驾驶舱 Airliners图片
摄:William van Wanrooy
 
加机组对时效性要求高,要么提前打报告,要么下机后转身到另一个登机口(混流机场)去现场申请。加机组人员一般行李很少,如果像旅游一样带着大包小包到机场,没有机票无法过安检。就算在办公室找到机组并且机长同意,一起过安检也很尴尬。
 
加机组可以穿制服,也可以便装。如果你在飞机上看到有便装人员坐后面厨房“跳座”上,那应该就是加机组的。拉总遇到过几次加机组人员,她们通常坐最客舱后排,不聊天是发现不了的。发餐时她们也许会在厨房帮忙,但不会巡视客舱,也不会代替当值空乘搞安全演示。飞机空间狭小,如果不认识或者情商不高,加机组人员不见得会“受欢迎”。
 

图:身边可能就是加机组人员 摄影:拉上窗帘
 
在国外,“空乘协会”对于加机组人员有详尽的“礼仪指导”,包括向驾驶舱打招呼,向乘务长声明(免得算错乘客数量),不占用空乘休息区,以及餐食规定等——加机组人员没有“机组餐”,也没有“乘客餐”,坦白说如果乘客把饭都吃完了,她们就得“饿着”。
 
但加机组人员有一项义务,那就是紧急情况下要作为正式人员“履职”。如果是空乘人员,她要负责乘客疏散;如果是飞行人员,机长或副驾失能时要“上座开飞机”——不过到现在似乎还没有发生过,只发生过乘客飞行员“顶替”的案例。
 

图:加机组飞行员能开飞机吗? Airliners图片
摄:Mehrad Watson -AirTeamImages
 
乘客飞行员可以申请“加机组”吗?当然不行,不然的话有了驾照岂不是就可以免费坐飞机了?但在国外,不同航空公司的空乘和飞行员确实是可以相互“加机组”的,原因是“空乘人员协会”。拉总多年前读到过一位汉莎空乘到别的公司加机组的文章,似乎因为是“大公司”出身,还颇受欢迎。空闲时大家聊天交流心得,非常有益。
 

图:汉莎机组实力强大
 
加机组一般每次一人,人多了会增加“团伙劫机”之嫌疑。在9.11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芥蒂大增,其实很多人对“加机组”都变得小心了。但当时“某航”在两座基地之间飞行,人员可能彼此熟悉,加机组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你曾“加过机组”,也欢迎告诉拉总你的经历。

>>> 喜欢拉,拉到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9年河北农民劫机逃往韩国,却被机长一脚踹下飞机,结局怎样?
飞行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如此安全的?| 解读
中国夫妇与美联航空乘争执被赶下飞机
中国夫妇遭美联航拒载过程还原与思考
美国史上最成功的劫机案 | 48年前的今天
又一部国庆档爆款,这种国产英雄片越多越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