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开谈语文教育

叶开谈语文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育被政治附身,被寄予了传播政治意识的需求。此种思路不做根本改变,再怎么折腾,都改变不了什么!反而,越是尽责的老师,带来的伤害越大。坏的语文教育便是反着来,目前的语文教育便有不少反着来的怪现象。

△大部分的家长,不仅没有辨识的能力,还是应试教育的帮凶。今天语文教育的病痛状态,是多方酿造的苦果。教育部门有责任,家长们同样有责任。广泛的家长还远远尚未觉醒,成了僵化制度的卫道士,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中国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的非人性化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仍然不是人性化的教育,刚刚在去年修订的教育规划大纲仍然是“育人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一字之差,一国之误。中国要成为一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强国,教育的进步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教育模式,并不是鼓励学生思考的,也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是用威权、用标准答案、用各种恐吓棒喝的方式,来把生来个性独异的、天真活泼的学生,全都教成了一个样子。中国学生走到世界各地,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中国的中学生!他们呆头呆脑的,唯唯诺诺的,躲躲闪闪的,迷迷惘惘的,缺乏自信,没有幽默感,没有想象力,甚至没有人生的乐趣。

△一个人能力有限,每一个人都参与的话,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良性发展有好处。我们的文化生态被破坏到这个程度,要恢复是很困难的,可能两三代都不够,但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 很多人觉得这些跟自己没关系,其实有关系。你的孩子一个人走在外面你会操心,为什么,因为文化生态的破坏,使这里的人唯利是图、歹徒横行。

现在的语文教材,更多的是道德教化,是无趣的崇高理想,缺乏的恰恰是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缺乏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学习不是为了念咒,把孩子钉在教材上,而是引他们离开教材。

我们的孩子现在于学校里被强行灌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大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区分什么是真正的、什么是虚假的。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10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我们的大人们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权威感,在孩子面前似乎永远正确,类乎全知全能的上帝。这不仅荒唐可笑,而且深刻地伤害着我们的孩子。

我更愿意孩子有一个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在有效的学习和训练中,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学会乐于思考的能力。天才不是我们这些庸常之辈能培养的,也不是我们的这套陈规陋习众多、专门打压学生个性的教育体系能培养的。比如一棵大树的种子,落在了草地里,发芽、生根,在风雨中生长。你不必去特别给它搭棚遮阳,天天浇水灌溉,只要给它留下尽量宽广的空间,它自然会按照天赋的本性,逐渐长成。天才更多是长成的,不是什么人培养出来的。

我国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急需转为人道主义的、人性化的公民教育。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每个人都是天生而有差异的个体存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有人悟性高有人悟性低,不必追求每个人都像天才那样发疯学习。在一个正常社会里,人不应该有高低贵贱的明显区分,而只是工作性质不同的区分。

△(我对抗语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被虚假欺骗,被丑恶伤害。一个公民的最基本责任,就是说出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被欺骗,被伤害。

一个国家的公民教育,不应该是官员学校,也不应该是“厚黑学”普遍化。一个善意的社会,是各种不同身份等级岁数的各阶层人的普遍尊重与彼此尊重。这个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对等的。

虚假的说教只会导致道德伪善纸面道德,大多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注:叶开,文学博士,作家,《收获》杂志编审,《对抗语文》的作者,有多部长篇小说出版。这些言论摘自叶开的博客及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美文被“肢解”,孩子难学会欣赏20111224
天津《今晚报》记者专访叶开:接二连三遭炮轰,语文教育最近有点Hold不住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doc
教材回归需要功利瘦身!
粗制滥造的德育教材扼杀孩子创造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