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游月陂·月陂堤上四徘徊》【北宋】程颢
 20190107


​           游月陂

         【北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译文】1

   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
   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
   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
   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




【译文 2

   我在月陂堤上四面观望,看到北面的百尺高台。
   
大自然的一切都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变得萧瑟了,傍晚天凉不妨开樽饮酒。
   云彩
的影子映在水中,欢快的泉水声在耳边跳动,闲静幽雅。
   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久几个朋友相聚就是最大的快乐。




   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注释】
    程颢(hào):(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
    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
    堤:堤岸。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中天:天空
​    
百尺台:比喻朝廷。
万物已随秋气改:作者不同意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作此感叹,以下也是表达出政治上的不如意,无奈只能寄吟乐于山林。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无端:没有头绪。
     计:算计、计较。
     约:预约。
     重陪:再来陪赏。
​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作者介绍】

    程颢(一○三二~○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令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祜二年(一○五七)进士。历郡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裹行。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元丰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三年,罢归居洛讲学。六年,监汝州酒税。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如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或作“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树林下的泉声在静寂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故用了反衬的手法。其表达效果,要答出语境意和情感意,即用树林下的泉声突出了夜晚的静寂,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     :
①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②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触景生情,折射人生哲理,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③抒发作者对静谧、幽静及超然淡泊的情怀。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②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淙淙的泉声及系列画面,处处写景,处处显情,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③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
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



这首诗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了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由淙淙的泉声凸显月夜的宁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千家诗》121《游月陂》程颢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千家诗(一百二十一)——游月陂
宋·程颢《游月陂》阅读训练
【雪浪书法】
冷雨秋风 下乡散记四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