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需三分钟,从此告别“话题终结者”!


沟通中,最怕遇到的就是“话题终结者”。



你刚去一家新公司,本想着跟坐在旁边的同事套个近乎,可是连说了三句话,对方都不肯抬头,只是淡淡地回了你一个“噢”字。


你看了部电影兴冲冲地跟朋友推荐:“这电影太棒了,快去看吧!” 谁料,朋友冷冷一笑,“看个电影就把你高兴成这样”。


好不容易约到心仪的妹子出来吃饭,你在仰头说,她在埋头吃,你问了一堆问题,姑娘却满不在乎地说:“哦,不是的。”



遇上“话题终结者”最糟糕的地方还不在于碰一鼻子灰,而是你甚至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该来到地球上!


我把“话题终结者”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闷葫芦”型,第二种叫抬杠型,第三种叫挑刺儿型。


“闷葫芦”型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性格使然,社交恐惧症患


这类人中男性占了大多数,他们从来都寡言少语独来独往,认为没有和别人沟通的必要,或者觉得始终找不到话题索性闭嘴。其实,这类人也感到烦恼,他们也想跟对方多聊点什么,可就是张不开嘴,找不到聊天的方法。


抬杠型的人大多自我意识较强,爱用自我感受评判一切。


自己认为好的就是好的、赖的就是赖的,生命中没有“客观”两个字,还经常爱用匪夷所思的逻辑反击别人。


有一位大哥特别爱和人抬杠,一天开车经过高速路收费站。


收费员礼貌地说:“您好。”


这位大哥张口就回:“好什么好,交钱有什么好的!”


收费员收了钱,又礼貌地说:“您慢走。”


大哥更来劲了:“慢什么慢,这是高速公路!”


收费员:......




第三种挑刺儿型是“话题终结者”中隐藏最深的。


有时候我们很难察觉到这类人,不过跟这样的人说话说久了,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疲劳感和挫败感。


任何积极的、热情的、美好的事情到了他(她)那里,都会统统被刷成灰色调。


这类人也不直接反对或打击你,而是挑一些不起眼的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独特”观点。


小罗的女朋友小敏特别喜欢日本卡通文化,尤其对熊本熊爱到痴狂。


一天小罗路过三里屯,发现那里正举办一场日本美食活动,活动上还有只熊本熊玩偶跳来跳去。小罗兴奋地掏出手机对着熊本熊连拍几张照片发给了小敏,还兴致勃勃地发微信说:“哈哈,看我遇到了谁?”


过了两分钟,只见小敏非常冷淡地回了两个字:“假的。”


小罗的热情顿时被泻了一半。不过他还是问了一句:“这是三里屯的一个日本美食活动,你想来看看吗?”

小敏又拽拽地回了四个字:“仿得不真”。

聊天结束。



遇上以上任何一种“话题终结者”我们只好认命,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避免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话题终结者”,学几种方法就可以让谈话轻松顺利起来。


 

否定+解释

 

别人对你提出问题,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一般你都会否定说“不是”,这个时候别停下,再追加一句“解释”。

 

“我不是东北人”+“我生在江苏,祖籍在东北”


“这个熊本熊是假的”+“因为国内还没有指定的专营店,不过能在北京看到它已经很难得了”。

 

加上一句解释,就给对方留下了继续和你对话的“引子”,说不定对方正好也是江苏人,说不定对方也正想和你研究一下熊本熊的历史渊源呢。

 

拒绝+肯定

 

拒绝别人的好意和请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你确实无法抽身,可是往往那种生硬的回绝会让对方不高兴甚至造成误会。这时,如果在拒绝之后加上一句肯定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今晚要加班参加不了”+“不过明晚有空我很愿意去”


“现在心情很差不想和你讨论”+“明早我在办公室,你可以那个时候来,我们聊聊”。

 

拒绝+反问

 

当你既无法满足对方要求,又无法给出确切的补充回答,又该怎么办呢?不妨用“反问”把问题抛给对方。反问可以让话题继续下去,或者干脆换个话题,不至于尴尬。

 

“我去不了,所有周末时间都被安排满了”+“我记得你周末也要看孩子,怎么突然有时间了?”


“我现在不想考虑谈恋爱的事”+“你为什么觉得我们俩合适呢?”

 

 

肯定+反问

 

有时候,不光否定句式,连肯定的回答也会终结话题。加上一句反问,可以使话题递进下去,说不定还能激起对方的好奇心。

 

“你为这份事业坚持了十年真不容易啊!”

“是啊,的确不容易”+“你知道是什么支撑我一路走下来的吗?”

 

这时对方自然会竖起耳朵迎候你的故事。


我们发现,以上方法都是在否定和拒绝之后,加上一个肯定式的补充句。除了能给对方留下接话的“引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减弱否定句本身的“无力感”。

无力感的意思是,否认、拒绝、禁止、强制要求等这类意志并不会让人们心甘情愿地遵从。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

 

A.此处禁止吸烟。


B.本楼二层设有专门的吸烟室。

 

哪一种说法对禁止吸烟的效果更好呢?再比如:

 

A.以后回家不准晚于10点。(晚了又怎样,你管我!)


B.你想几点回家都可以,不过10点以后我和孩子会担心你。(我可不想让家人担心,还是早点回家吧)

 

看似严厉和不容辩驳的否定式语句,实际上是“纸老虎”,它产生的无力感使我们无法达成沟通目标。


话题终结者”看似在用干脆利落的方式解决眼前问题,可实际上,这种方式只会造成出更多负面反应。


“话题终结的实质”,是无法(不想)提供对方期待的回应。回应分为内容回应和态度回应。


话题终结者”令人抓狂的地方就在于,他(她)既不提供你期待的内容,又传递给对方“漠视”和“否定”的态度,这是一种对双方关系的双重破坏。


有沟通力学者形容说,“我们就像永不关闭的传送机”。不论高谈阔论还是保持沉默,不论情绪化地应答还是摆出“死人脸”,我们都在将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传送给对方。就好像这种情况:


女孩问男朋友:“你能保证结婚以后不再抽烟吗?”


男朋友转过身看着她,什么也没说。


女孩说:“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不过这种情况算好的,至少男朋友有了肢体语言和眼神的回应,而不是生硬地说出“不能”两个字。


话题终结现象并非小事


从心理学层面讲,习惯性终结话题的人往往受到长期缺乏亲密关系的影响,生活状态消极,安全感低下,而这些情绪状态会严重威胁到健康。我来列举几个经过长期科学观察得出的医学结论,请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


(1)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其寿命要比生活孤立者平均长3.7年


(2)相比拥有活跃社交的人,性格孤癖者患感冒的概率要高四倍


(3)婚姻幸福的人要比单身的人,在肺炎、外科手术和癌症上的发生率更低。


在所有这些研究当中,关系的品质要比关系本身更重要,影响关系品质的,正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沟通。


不仅为了建立更好的关系,也为了身心健康,从今天起不再做“话题终结者”,和对面的人愉快地聊起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种化解窘境的急智说话术
杨坤情感学:掌握聊天四要素,告别女生厌烦感
六招教会你,如何避免做一个话题终结者
你说的每一个字,都在出卖你!
如何优雅回应熊亲戚的“关心”?
不想当话题终结者,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