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技巧、套路更重要的是你的认知和习惯!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今天,有一个朋友来我们公司交流,聊起他的困惑。最后,他决定推荐他的几名员工来参加我们个人发展学会的“个人竞争力发展训练营”。

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到有个下属令他很头疼:首先,这个员工是公司的销售,公司呢,每个月底都会鼓励员工定一个下个月的销售目标,并通过画押来增强仪式感。

当时画押的时候,这个员工斗志满满地画了押,到了第二个月中,老板就问这个下属:“业绩完成的怎么样了?”

对方就说:这个客户我去约了,他不见我啊,那个客户呢,见面聊了之后没回应了,然后,昨晚还和一个客户喝酒喝到两点多,好累啊!

听起来似乎很努力,但是他的业绩完成看来也是没有希望了。

面对这样的员工,我的那个朋友很沮丧,但是似乎又找不到解决办法。员工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回避目标,天天讲,约客户,客户不见,见了客户吃饭,又总是喝到一两点。

而作为老板,他当然更希望员工告诉他,既然已经试过的办法没有效果,那么解决方案在哪里,怎么办,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他很是来气的责问这个员工:“你上个月画押的时候不是很自信吗?怎么这个月却提出一堆的问题呢?我不是让你来给我提问题的,我需要你告诉我解决方案,告诉我接下来怎么去搞定客户啊!”

可是,这个时候这个下属就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啦。

听完朋友的苦恼,我说:“这个员工这样确实有点问题,你为什么不把他开掉呢?”但紧接着他就表现出一副很可惜的样子:“那我也不能把他开掉啊,我觉得这是个好员工,工作确实很努力,积极主动。”

后来,我告诉他:“其实,你已经抓住重点啦!你所遇到的情况,对于大多数初入职场的人来说,真的很普遍。”

前段时间我看了美团CEO王兴回答记者问的文章,记者问王兴:你的员工说,当他们问你一个事情怎么解决,他们想要答案,但你总是给他们方法。

王兴是这么回答的:“当我认为一个事情很重要,而且能帮助他们成长,我会倾向于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因为我的速度再快,决策质量再高,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采访中,王兴还谈到:“在美团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那就是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而我们愿意反复筛选,反复地培养愿意思考的少数人,如果有人不认可,他可以不加入这个公司,我们不需要讨好所有人。”

王兴说的没错,方法比答案更重要。从我朋友的角度来说,王兴的回答能给他参考的是,不仅仅要给员工定目标要答案,更要学会给员工提供方法和思路。很多时候,老板充当的就是一个教练的角色,而太多的初入职场的人、甚至工作很多年的人,恰恰需要的是教练。但从根本性的角度来说,我们面对的问题,并不只是员工却少技巧和套路的问题,而是认知和习惯的问题。

对员工来说,死板的努力是不够的,更要学会主动的想办法。我们要学会和老板沟通的过程中改变陈述的习惯,不是说自己做了什么就够了,因为当你在陈述你做了什么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一个辩解的维度里面去。我们需要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回答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做?还应该做哪些努力?如果自己认为的办法还并不是那么感觉靠谱,你还可以问问老板,有什么样的建议?

就像我经常说的,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努力。我在给内部同事开会的时候就提到:我希望每个同事都能做日总结,每天写日报。而日报,不是写给老板看的,是写给自己看的,是自己对自我每天工作的梳理与反思。

写日报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写,写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坚持写就很难,应付老板很容易,但是走心写很难。如果有人能够坚持写有深度思考的自我总结,坚持个两三年,那么这个人一定能够超越世界上95%的人。所以成功其实很简单,坚持就行。

这个坚持是什么?是坚持思考,而不是坚持机械性的忙碌。当你不去思考的时候,你就很容易陷入每天低效忙碌的怪圈。当你坚持思考的时候,你的努力才有可能持续优化,越来越精准、有效。

要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有它的步骤。如果你做完了第一步直接跳到第四步,最后还得绕回来做第二步和第三步。这就很容易造成时间和效率的浪费,思考是避免重复的有效手段。

当你决定去做成十件事,但有八件做砸了,只有两件成功了,还不如只做四五件事,把每件都做好。精确努力就体现在这里。

当我们探讨了这些之后,我告诉我的那位朋友,我们做训练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于帮助大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去培养大家的思考力,去重塑认知、建立自己的框架。于是,他迫不及待地问我训练营什么时候开始,要让他的四名员工参加我们的训练营。

但我更想告诉他的是,我们开设训练营的底层逻辑。过去我们是在一个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走出来,学校里面不会教我们如何适应职场。不管我们是什么学历,都是一毕业就开始工作,没有人教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怎么去工作?

我们一入职场就相当于“裸奔”,所以才有了年轻人不靠谱这种说法,所以大量的企业领导者需要承担大量的“教练”角色。市面上也有很多课程教我们各种技巧、套路,但当一个基本的职业观与习惯都难以培养的时候,技巧和套路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当下社会发展的现状而言,过去我们太不注重商学教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美国的优秀留学生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技术与研发型人才。那为什么在美国的硅谷,印度裔的高管比中国多太多,几乎统治者整个硅谷呢?

因为在印度的精英阶层看来,修习MBA是工作前的一个基本动作。这种认知也直接决定了印度在高科技领域的管理上很多时候也比中国更加精细化,特别是在IT产业领域。

过去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实在太丰厚,我们很会山寨、很会抄,模式上的创新从来不缺乏。但是互联网发展到下半场,抄到大差不差的时候,创新就越来越难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一个朋友就向我发出过这样的抱怨,他问我:应该怎么办呢?我告诉他:大家都在一个领域里赛跑,商业模式我们很快可以借鉴与模仿,我们是时候比比长跑和耐力了。这个时候,大家比的是管理,比的是精细化,比的是员工素质与团队凝聚力。

所以,大家是时候回归到传统管理的重视上来了,基础的职业教育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就变得越来越迫切。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太多太多的年轻人都缺那么一堂基础的职业教育课。这也是我们个人发展学会的使命与机遇所在。

最后,如果你认同我们的观点,想要来这么一场蜕变之旅,扫描下面二维码添加我们的学习顾问吧。愿大家能一起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板把员工辞退时,会使用这三个套路把员工边缘化,要多加小心
老板批评员工的5大套路,学会了,员工挨骂还得感激你
高管高效学习的4种方式
领导和员工都应学会的说话技巧(收藏备用)
马化腾:竞争到最后都是人品的竞争
马化腾:竞争到最后都是人品的竞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