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伤寒”者不可小视吴鞠通

杏林墨香 

每天早7:00

推送中医药干货盛宴

//

喜欢就置顶我,方便您找到我


研“伤寒”者不可小视吴鞠通


现在中医院校课程安排,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而外,《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也列为必修课程,并有一套考试考核制度,学习有得者还对之发表了不少文章,这些过去被视为“经典”的古代著作,能够对其研习,已不再是很为神秘之事了,尽管其中有些问题前人没有说清,后人也就人各一解。

但是,在过去有一时期,为医者能够解释《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 能够对其中一两个问题发表言论,实在是一番了不起的事。终其原因,余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医生为糊口计,以《医宗必读》《临证指南》《汤头歌诀》等为入门之书,浅尝辄止,便出而问世。


二是,社会上确有一部分“市医”,根本就不读书,凭着熟记的几个成方,为人治病,成则居功,败则诿过,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人事的应酬上。


在医疗队伍中出现了上述的医生,自然为学人所不齿了。但是,有人却将责任推到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身上,这实在是太不公允的。至少,也是一种门户之见吧!

近人程门雪,可说是对仲景学说有研究的医家,他在《未刻本叶氏医案》的校读记中,便对叶氏有着持平之论,他说:
“近人以叶派与长沙相距,以为学天士者,便非长沙,学长沙者,不可涉天士,真真奇怪之极!……不知叶氏对于仲师之学,极有根底也。案中所载,历历可征,诋者苟澄意阅之,不致狂言如呓矣。


鞠通私淑天士之学,对于仲景之书,同样极有根底,且亦未尝不用仲景方,可以随便举出例子:

(1)中风漏汗,兼之肾水上凌心,心悸腹痛,昨用桂枝加附子汤,诸症已退,今左脉沉缓,表虽清而浊阴未退。议桂、苓托肾邪,归、茴温冲脉,吴萸、半夏、生姜两和肝胃,白芍以收阴气,合桂枝而调营卫,加黄芩一以清风化之热,合诸药为苦辛通法,此外感之余,兼有下焦里证之治法也。

(2)症似温热,但心下两胁俱胀,舌白,渴不多饮,呕恶嗳气,则非温热,而从湿温例矣,用生姜泻心汤之苦辛通降法。


(3)内暑外寒相搏,既欲成疟,大便溏泻,恐致成痢,口干不渴,经谓:“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合之腹痛则更可知矣。”仲景谓:“表急急当救表,里急急当救里。”兹表里无急之象,议两和之,救表仍用柴胡桂枝各半汤法,以太少两经俱有邪也;救里与理中汤。


(4)先暑后风,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验,次日用桂枝八两,服半帖而愈……


上面只是从鞠通临证治案中随便摘取几个例子,便足以窥见其善用仲景方之一斑了。至于辨证之精切不肤,遣药之甚为切实,
较之用大枣三五枚, 生姜二三片,而自诩为“经方派”者,可说大不一样的


总之,古医家之能从前人成法中提出新见,方为善学。医学之发展,主要应归功于善于开拓之士。当然,新见未必尽确,提出不同看法与之争鸣是可以的,认为新的出现“古道遂湮”就要具体分析了。


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如果不过好实习关,纵然熟悉“经典”,也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知“经典”也不是万能的。


老匋读医随笔——

先生的随笔,我们的经典


书分为医验撷秀、方药阐微、医理钩玄、诊余漫录、治学门径五个部分,有读书心得、古方释义、流派观点、追忆案例等, 案话结合,自成体系,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医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芩汤—伤寒之胆热下注,春温之伏邪主方
新书--张文选《叶天士用经方》写在篇首节选之一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李可对附子古今临床应用剂量的回顾
方证相对论 (作者:刘渡舟)
三三六九:伤寒温病如何融会贯通?
巧用经典名方,提高临床疗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