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燕中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一、名家注释

张介宾注:“寒之而热,言治热以寒而热如故。热之而寒,言治寒以热而寒如故。及有以寒治热者,旧热尚在而新寒生;以热攻寒者,旧寒未除而新热起。皆不得不求其详也

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之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热之而寒者,谓以辛热治寒而寒反甚,非寒之有余,乃真阳之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而为寒,故当取之于阳,谓不宜攻寒也,但补水中之火,则阳气复而寒自消也。故启玄子注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曰:脏腑之原,有寒热温凉之主。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故或治热以热,治寒以寒,万举万全,孰知其意?此王氏之心得也。然求其所谓益与壮者,即温养阳气,填补真阴也。求其所谓源与主者,即所谓求其属也。属者根本之谓,水火之本,则皆在命门之中耳。”

二、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

一般来说,中医的治疗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是治法的准绳,是不变的真理。但是病人病发热证,用清热的方法治疗,而有热不退;病人病发寒证,用温热的方法治疗,而有寒不祛。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寒热的形成有标本不同,寒热之本是由于精的收藏与化气,精化为气则热,精藏则寒。寒热之标是来自气分、阳分之气。因此当病人表现寒热病症时要分清寒热的原因,如果是气分的寒热其治疗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如果是精的收藏与化气失调形成的寒热,应该以调精的方法治疗。

三、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此段经文非常著名,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不断重复,而且还着重强调了王冰的注释,尽管王冰的注释很多,但让人们真正记住的不多,而这段注释也成了《黄帝内经》注释中的千古名句了,那就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削阴翳。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倡导“命门水火”之说,指出保持命门的真阴、真阳最为重要,命门亏损而百病皆至,在倡导人体命门要义的同时还提出甘温固本学说。张师对本段的经文的注释也颇为详尽。在其所著《类经》中论述到:“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其基本观点就是,寒之而热者,不是实证而是虚证,是因为真阴不足,阴不足而阳有余,治疗不宜治火而是要补真阴。“热之而寒者,谓以辛热治寒而寒反甚,非寒之有余,乃真阳之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而为寒,故当取之于阳,谓不宜攻寒也,但补水中之火,则阳气复而寒自消也。”针对热之而寒的基本观点是,用温热的方法治疗寒证,寒证不祛的原因,不是阴有余而是真阳不足,阳不足阴有余而有寒。张师所说的真阴、真阳大体上就相当于肾阴、肾阳。简单来说,此证是肾阴虚有热,治疗应该补肾阴;肾阳虚有寒,治疗应该补肾阳。这种解释似乎与王冰的注释意思很类似,“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削阴翳。”虽然注释中比较烦琐的文字很多,但简单来看就是一个肾阴肾阳的虚证。

我认为这应该不完全是经文的本意,比如注释内容还不够完整,尤其是其治疗方法的注解基本上已经脱离了经文的原意了,以至于此段经文的解释前后不是非常连贯。下面就自己对阴阳的理解来谈一下我对此段经文的理解。此段经文的本意应该是治病求其本。例如,病人有热用寒凉的药物治疗无效,倒不一定是使病情加重,寒者热之是治疗原则,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病例无效呢?其实治疗无效的原因不是治疗原则的错误,而是选择治疗的对象不对。热和寒都属于天之六气,是太阳热能加上地上的水气形成的,寒气可以祛除热气,热气也可以温暖寒气,这是自然规律。比如,在一间房间里,气温很高,这时所应该做的清热方式或者开窗户,或者开空调,就是用寒气清除热气。

但是如果房间的热不是来源于空气中,而是由于墙壁或者地下有加热的装置,或者由于屋里烧着火等原因形成的,这就不是气的热,而是来自地下的或者墙壁里的深一层的热,在人体属于五脏之精化气所生的热,如果要清理这一类的热,依靠空调或者凉风等办法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暂时缓解空气中的热。也就是所谓的用寒气祛除热气的时候,热气不除的原因。要想彻底消除热气,其根本方法应该是关闭一切和热能有关的装置,祛除发热的源头。在人体就是属于藏精的部分,精藏则阳秘,阳秘而阴平,热的根源得以解除。

而调节五脏之精的开阖,是要依靠五味酸、苦、甘、辛、咸的敛、坚、缓、散、软的作用来完成。经云:“气为阳,味为阴。”五味的功能的作用在调精,与四气相对,属阴。四气有寒热的不同,五味通过调精来调整五脏之气。五味也有阴阳的不同,经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作为五味的阴阳关系对比,咸味未在其中,说明咸为中性。这里的发散是指在外的水湿的发散,同时帮助五脏精气生发,苦泄是指对内的精气的收敛,清除在外的热邪,而咸味的作用是“软”。

“软”作用在精上时主要体现为软坚,咸味属肾水,水性寒,寒可以生坚,咸味可以防止寒水生冰。古人是观察到了一种自然现象才做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天气有多么的寒冷,海水不会结冰,如果把一定比例的盐水放到寒冷的气温下也不会结冰的,这就是咸味可以软坚的功能来源。

这里在解释具体经文之前,先讲一下药物的性味问题,中药都有性味归经,药物的基本功能就是由四气五味来决定的,所谓四气就是寒热温凉,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四气是天气之所生属阳,五味是地气之所生属阴,四气五味共同组成了药物的阴阳属性,四气主要是用于调节人体的“气”,五味主要是用于调节人体阴位的“精”。

经文所谓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其中“取之阴”和“取之阳”的“之”就是指五味。

临床上看到病人有热时,第一个治疗方案应该是清热,如果使用药物治疗就应该选用四气中的属寒凉的药物。但当使用寒凉药物后热不退,这时候就应该想到第二种的方案就是藏精,如果寒凉不能清除说明这个热不是来自于气分的热,而是来自于阴分,是由于阴虚精不藏而精化气太过,治疗以五味来调整精的状态,“取之阴”就是选用五味中属阴的部分,也就是酸与苦,通过酸收敛、苦坚实的作用达到藏精泄热的作用,同时所谓“酸苦涌泄为阴”中的涌泄是指阴成形,经过酸味的作用使气生形,涌是指出于上窍的意思;经过苦味的作用使气化水,泄是指出于下窍的意思。

临床上看到病人有寒时,首先想到的治疗方案应该是以温热祛寒,当选用四气中性温热的药物,如果温热不能祛寒,说明此寒证不是来自于气分之寒,应该是由于土湿水寒,五脏的精气不化所造成的,严重者,还可以出现精泄的症状。治疗应该选用五味中性属发散的一类药物,温阳化湿,开精化气。“取之阳”是指选用五味中属阳的部分,这类性味的药物以辛温为主,同时也可以加上淡渗利湿,芳香化湿的药物为佐助,五脏精气不化多是由于水湿的郁滞,治疗时以温阳祛寒,健脾补肾为主要治法的同时,还要包括有燥湿利水,减少“精化气”的外在负荷,有利于五脏阳气的恢复。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燕中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卷下五
<黄帝内经1000问>(10)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十六
内经临床精要 (治求其属)7.6.2.
《内经时代》补注第十五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