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脾阴的那些事

“脾阴”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万物皆有阴阳两面,人体亦不例外,而脾为“五脏之主”、“后天之本”,自然也该有阴阳之别。




《黄帝内经》中虽未明确说到“脾阴”之论,但提到了“脾藏营”、“其性静兼,其德为濡”等,为“脾阴”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汉代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记载了脾阴虚相关的多种病证,如“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提到的“脾约”之证,开拓了治疗脾阴虚的立法遣药之思路。

 

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观点,形成脾胃内伤学说,使脾胃之论更受重视。

 

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为后世以脾阴虚为主为辨证论治奠定基础。

 

明清以前,虽有诸多理论可见脾阴之身影,但各医家并未对“脾阴”一说有太多重视。

 

明代医家缪希雍撷诸家之精华,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首次提出“脾阴不足之候”。



 脾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故凡人体阴液发生变化均可与脾阴相关。脾阴受损,脾阴不足,失于濡养,可见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干燥、口干咽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手足心烦热、或见少量出血症状 (如吐血、衄血、紫癜等)、舌红少苔或光剥苔、脉细无力。



医  案



患者,男,74岁。口渴,尿多,疲倦乏力6个月。患者6个月前体检发现血糖上升,自觉口渴、尿多、乏力,未予重视。近日有加重趋势,遂来我院就诊。

 

刻诊:口渴欲饮、疲倦、下肢乏力、饥饿感、尿多、腰痛、手足麻木、受凉后易腹泻。舌质稍红、苔薄微黄,脉细。血压125/80mmHg,空腹血糖9.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6%。

 

辨证为脾肾阴虚燥热、津气亏耗、脉络瘀滞。治法:健脾补肾,滋阴清热,活血通络。处方:黄芪,白参,麦冬,川黄连,生石膏,五味子,葛根,枸杞子,怀山药,天花粉,杜仲,鸡血藤,丹参,山茱萸,苍术,甘草。共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嘱其避风寒,调情志,坚持适当运动。

 

一周后二诊,疲倦乏力,口渴欲饮减轻,尿多,饥饿感,手足麻木稍好。舌质稍红、苔薄淡黄,脉细。患者脾肾阴虚之症减轻。继用原方加减。处方:黄芪,白参,麦冬,川黄连,生石膏,五味子,葛根,怀山药,苍术,枸杞子,鸡血藤,丹参,山茱萸,天花粉,生地黄。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嘱其避风寒,调情志,坚持适当运动。

 

又一周后三诊,口渴欲饮明显减轻,疲乏、饥饿感、尿多、手足麻木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舌薄淡黄,脉细稍弦。查血压120/70mmHg,空腹血糖7.02mmol/L。患者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好转,故三诊仍守原方加减巩固治疗。处方:黄芪,白参,麦冬,川黄连,生石膏,五味子,葛根,怀山药,丹参,生地黄,苍术,鸡血藤,天花粉,甘草。七剂,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嘱其避风寒,调情志,坚持适当运动。


按:本例患者主诉疲倦、口渴、消谷善饥、尿多、腰痛、手足麻木,辨证为脾肾阴虚燥热、津气亏耗、夹脉络瘀滞。故处方中用怀山药、麦冬等滋补脾阴,生石膏、天花粉清热泻火,葛根、鸡血藤、丹参活血通络,黄芪、杜仲、山茱萸、生地黄益气补肾,白参生津止渴。诸药调和,疾病自愈。




患者,男,6岁。便溏或大便黏滞不爽量少,一天大便3-5次,反复发作3周余。20天前,进食凉饮和西瓜后出现水样便,服用“蒙脱石散”后可缓解。

 

刻诊:时泻时止,餐后易泻,恶心纳差,口干不欲饮,体型消瘦,面色萎黄,食凉后泄泻次数增加,便时偶有腹痛,湿疹1周前复发,舌淡苔白腻,脉缓滑。

 

辩证为寒湿伤脾。治以补脾气阴,温化寒湿,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白术炒、茯苓、陈皮、甘草炙、莲肉、生白芍、生苡仁、五味子、藿香、木香各、防风、生山药、砂仁,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一周后二诊,用药七剂后,便溏减轻,大便不畅好转,一日大便2-3次,餐后易泻,无恶心,湿疹瘙痒减轻,纳差减轻,未进凉食,舌淡苔薄白腻,脉缓滑。上方减藿香,余药不变。

 

又一周后三诊,大便基本成形,大便次数减少,一日1-2次,纳可,面色萎黄改善,湿疹明显好转,无便时腹痛。3日前进食肉类,食后脘腹胀满,口中异味,大便略有腥臭,舌苔微黄腻,脉滑数。予上方减五味子、莲肉加焦楂,内金,隔山消,七剂。

 

随访半年,饮食排便正常。嘱调饮食,避寒凉。


按:本患儿系寒湿伤脾胃,白师将参苓白术散原方甘温的炒山药换用甘凉之生山药,将人参改用滋阴补气生津性缓的太子参,酌用生苡仁,既可祛湿又可滋阴,五味子收敛滋阴,配藿香芳香化湿,木香舒理湿气所阻滞气机。并非简单取参苓白术散“补脾益气”之效,巧妙运用滋补脾阴和理气化湿方药,注重解决“脾阴虚”与“湿气”,灵活用药。




患者,男,68岁。反复便秘3年余,加重10天。患者3年来反复便秘,常服泻药,大便2-3日一行。近10天以来,服泻药后仅解少量大便,努坐而不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素好食肉类及辛辣厚味之物。肠镜:大肠黑变病。

 

刻诊:便秘,腹胀,性情急躁易怒,失眠,言语强硬,口苦,舌黄少苔脉弦涩。

 

辨证为肝阴虚,肠腑壅滞。方选一贯煎加减,处方:生地黄,麦冬,南沙参,北沙参各,川楝子,当归,枸杞子,生何首乌,白术,石斛,玄参,桑白皮,牡丹皮,白芍,莱菔子,生甘草,三剂,水煎服。

 

二诊诉服第一剂药即下大量粪便,解后如释重负,言语缓和,睡眠好转,原方加青陈皮各,郁金,十剂,嘱调节饮食,适量运动,以期全效。


按:一贯煎补肾阴而滋水疏肝,使肝脏新增之液,得肾水之滋,而成有源之水,源源不竭,实为秉承吴鞠通“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的精神,全方无泻下之药,而获其效,实乃得其证,施其药,则症自除。




患者,男,6岁。长期消瘦。患儿为早产儿,出生时1.5 kg,现体重20.5 kg,身高118 cm,平素食欲好,进食多,口干喜饮,容易躁动,大便正常,睡眠较少。舌尖红,苔薄,脉浮。

 

辨证为脾骨阴虚。治以和胃理脾,滋阴清火。处方:石莲子,石斛,麦冬,天花粉,生麦芽,陈皮,法半夏,炒枳壳,竹茹,白扁豆,山药,大黄炭。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共七剂。

 

服药后患儿口干较前明显好转,容易平静相处,嘱原方继服7剂,配合饮食调适和捏脊治疗。


按:患儿形体消瘦,容易躁动,口干喜饮属疳证疳气范畴,脾胃阴虚并现。脾主四肢肌肉,脾阴不足,运化无力,不能将水谷精微化为营、卫二气布散全身,营气亏乏则四肢肌肉失养而增重缓慢;脾阴虚则火旺,表现为患儿烦躁多动,口干喜饮;胃阴虚,虚热扰动,消谷善饥,消食较快则进食多。脾胃同病,阴虚火旺为本患儿之证。治以理脾和胃,滋阴清火。方中石斛、石莲子、生麦芽、白扁豆、山药甘淡平补脾阴。麦冬、天花粉滋胃阴清热。陈皮、半夏、竹茹、枳壳为温胆汤化裁,和胃清化痰热。胃以降为和,辅以大黄炭消食导滞,兼能清胃之虚热。全方共奏理脾和胃、滋阴清火之功。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刘保和教授运用《难经》腹诊理论的验案举隅

◆  温经汤用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验

◆  “立冬”已过,开始“冬藏”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治糖尿病,中医解忧愁!
一方在手:巧治糖尿病,中医解忧愁!
治疗糖尿病的8大中药处方
心悸胸闷又干咳,年事已高问题多
中医 民间中医网 中医论坛 健康论坛 养生论坛 育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糖尿病验方2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