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昱重摹阮氏覆宋本石鼓文刻石拓片》

先秦石鼓—— “田车”

《石鼓文》被誉为我国的石刻文字之祖,为世所重。因其刻石形似鼓而得名。唐初在天兴(今陕西凤翔)三畤原被发现。共十枚,大小不一,高60-95cm,直径约60cm,质地为花岗岩。刻有文字七百馀字。唐代韦应物、韩愈作《石鼓歌》言为周宣王镌石表功。张怀瓘《书断》中认为是“周太史史籀之所作籀文”“盖讽宣王畋猎之所作”,南宋史学家郑樵《石鼓音序》则据文字字形及内容中“嗣王”“天子”认为“此则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所作”。清末唐晏《石鼓文集注》认为是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在《石鼓为秦刻石考》中主张是秦穆公称霸西戎,周天子使召公致贺时所刻。郭沫若据石鼓出土地及文字内容与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和建畤的史实相符断为秦襄公时代遗物。石鼓具体断代,目前尚无一致定论。

石鼓文书法体势整肃,笔力稳健,端庄凝重,古朴雄浑,开小篆之先河。是学习篆法的重要资料,被历代书家视为学习篆书的必习范本。

石鼓历尽沧桑,文字剥蚀严重。胡世将《资古绍志录》载北宋欧阳修所录其文可见者463字,明代范氏天一阁所藏松雪斋旧藏北宋拓本(剪裱本),存字462字。今原石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仅存272字。

故宫博物院 石鼓馆

清季张燕昌、阮元、盛昱曾据“天一阁北宋拓本”摹刻。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海盐张燕昌登天一阁双钩“北宋拓本”,其次年作《石鼓文释存》,越一年即以所摹天一阁本刻于石。此刻石毁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

嘉庆二年(1797年)夏,仪徵阮元重橅天一阁北宋石鼓文,跋记“细审天一阁本并参以明初诸本,推究字体,摹拟书意。属燕昌以油素书丹被之十碣,命海盐吴厚生刻之。”“刻既成,置之杭州府学明伦堂壁间,使诸生究心史籀古文者,有所法焉。”


《仪徵阮元重橅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拓片 

嘉庆十一年(1806年)阮元又重刻“天一阁本”置于扬州府学。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盛昱重摹阮氏覆宋本石鼓文刻石,置于韩文公祠壁 。

以上摹刻均本“天一阁北宋拓本”,惜“天一阁北宋拓本”已于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火。今《阮元重橅天一阁北宋石鼓文》及《盛昱重摹阮氏覆宋本石鼓文刻石》均有拓片存世。

“盛刻石鼓”是盛昱任国子监祭酒期间,即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主持摹刻的。以阮元“天一阁北宋石鼓文”为本,由崇志堂学录德清蔡右年校文,钩摹排比,监生黟县黄士陵刻,光绪十三年(1887)九月黄士陵受吴大澂之邀赴广州,馀则由尹彭寿续刻完成。

盛昱(1850-1900) 字伯羲,亦作伯兮、伯熙,号韵莳,意园,滿洲鑲白旗,清宗室 ,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山东乡试考官等。喜金石,富收藏,金石学造诣深厚。著有《雪屐寻碑录》《意园文略》《郁华阁溢集》等。

蔡右年(1847-1894),原名赓年,字千禾、一字崧甫,浙江德清人,同治四年贡生,同治六年举人,国子监学录。光绪十七年二月签掣四川绥定府城口厅通判。博学多闻,藏碑拓富。

黄士陵(1849-1909),字穆甫,亦作牧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病叟等。安徽黟县黄村人,擅金石书画 ,精于篆刻,创“黟山派”。

尹彭寿(约1835-1904),山东诸城人,光绪十一年拔贡,淹博嗜古,精训诂,工篆隶,著有《汉隶辨体》《石鼓文汇》《说文部读补正》《益都金石志》《汉石存目》等。

此四人在金石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所摹刻石鼓自是精良。摹刻完成,盛昱即寄赠吴大澂拓片,吴在复信中赞“黄兄刻手精能,俟石经毕工”。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亦记载“论者谓胜于阮刻”。我们今天比对阮元、盛昱二刻,的是。

今避疫封控,居家隔离,拣“盛刻石鼓”原拓,辑以微信,以助同好临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鼓文拓本
大师之师——石鼓文
福利 | 石鼓文拓本(四种珍贵古版本)
《仪徵阮氏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两种拓本,中国最早的文字刻石
《仪徵阮氏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北宋拓本
石鼓硬,笔画柔,背后故事来瞅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