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恨他!广东人恨他!英国人也恨他!
userphoto

2023.10.24 江苏

关注

⬆️点我 ⬆️













01

清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初十,清晨时分,朝霞染红了珠江水面。
广东水师的一艘捕盗船,靠上了一艘中国式帆船,千总梁国定一声令下,官兵冲上船去,抓捕了12名盗贼。
这本来是一次非常普通的缉捕行动,谁也不会想到,竟引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
第二天,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 Harry Smith Parkes)致函两广总督叶名琛,对“中国官兵侮辱英国国旗的野蛮行为”表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赔礼道歉、释放被捕船员。
叶名琛接到巴夏礼的抗议书,让人把相关资料查找出来,把当天参与行动的官兵叫来一询问:

亚罗号。
船主,苏亚成,中国人。
船是前年买,在香港注册,找了个英国人当船长,以“英国商船”的名义(广东水师一般不太敢上英国商船检查)走私鸦片,赚了不少钱。
前几天,有线人报告说,亚罗号上匿藏着几名官府通缉的海盗。
广东水师一查资料,亚罗号的香港注册时间已到期(八月二十九日),于是果断行动,对亚罗号上的人员进行抓捕,并拔下“米字旗”。

叶名琛很很清楚了——
亚罗号是中国船只,船主是中国人,被抓船员是中国人,抓捕地点在中国地面,跟英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巴夏礼这是强词夺理、硬找借口闹事......贼心不死!


02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英国人就闹过一次“入城”。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南京条约》: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说得很清楚,允许住在“城邑”的只是英国领事、管事等外交官员。
但英国人抓住“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这条,硬说所有英国人都有权住在广州城中。

晚清广州城地图

当时老叶是广东巡抚。
他坚决抵制英国人的无理要求,一边和英国人进行谈判,用《南京条约》的原文来据理力争,一边动员广州周边的士绅百姓组成数十万人的团练,准备应对英国人可能的武力入侵。
一番软硬兼施下来,英国人感觉强行进攻广州没有胜算,于是只好放弃了“入城”的要求。


03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进入了咸丰朝之后,大清国是民变四起,遍地狼烟。
先是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两年时间就打下南京,改称天京,和清廷分庭抗礼。
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起,受太平天国鼓舞,广东参加天地会起义的人多达百万,攻占了半个广东(大小40多个州县)
八月,40多万人马围攻省城广州。
晋升为两广总督的叶名琛,手里只有10000多兵力,对外交通又被断绝,城中粮食越来越紧张......
形势岌岌可危!

实在没辙了,叶名琛厚着脸皮去找英国人帮忙运送粮食和弹药。
英国人怕广州失守导致自己利益受损,同时也这是拿捏老叶的好机会,便答应下来。
年底,清军援军到达,广州解围。
此后一年多,老叶调兵遣将,分路出击,将天地会赶出广东。
广东的这场大乱总算是平息了,但经此一战,广东全省元气大伤。
军费开支巨大,藩库的银子都见了底;大批官兵死伤,严重削弱了广东的防御力量。
更要命的是,这场大乱引发了广东的“土人”(即广府人)和“客人”(即客家人)之间的大规模仇杀,双方互相屠村灭寨,惨不忍睹。
叶名琛又不得不派兵到处弹压,进一步削弱了广州的防务。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再次搞事,借“亚罗号”大做文章。


叶名琛

04
    
老叶想了想,还是尽量不要惹事,下令将抓捕的12名船员释放,交给英方。      
巴夏礼要的是入城,自然不满意,又提出必须把“侮辱英国国旗的罪犯”千总梁国定也交给英国人处置。
老叶断然拒绝:梁国定乃是大清朝廷命官,岂能任由你们处置?
巴夏礼恼羞成怒,扔出狠话:“明天中午之前不答应我们的要求,就等着开战吧!”
到第二天中午,老叶仍毫无反应,巴夏礼于是通知驻香港的英国海陆军部队做好作战准备。
九月十六日,驻香港英国海军又在伶仃洋上公然截获一艘中国官府船只,并扣押了船员。
赤裸裸的挑衅!

然而,广州方面一切平静如常,毫无要打仗的样子。 
为什么?
此时的大清已被太平天国和捻军搞得焦头烂额,国库见底,财政几乎崩溃,精锐军队几乎都被牵制。无力再开战局,两线作战。
“亚罗号”事件之前,咸丰就几次三番下旨给老叶:

“当此中原未靖,沿海岂可再起风波?”
“既不可忌存迁就,只顾目前,又不可一发难收,复开边患。”

说白了,就是要求老叶既要顶住洋人的压力,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又要求老叶不能开战。
因此,老叶既没有对英军的挑衅进行还击,也没有提前进行战争动员,反而要求水师保持克制,遇有英军挑衅,不可贸然开炮。 

  
05

九月二十五日清晨,英国驻香港总督包令,亲率3艘军舰和2000多陆战队,开进了珠江口,浩浩荡荡向广州开来。
沿珠江到广州,虎门是必经之地。
叶名琛也已经重建了鸦片战争中被毁的虎门和大角、沙角等炮台,作为抵挡外国舰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看到英国舰队前来,一直被要求“克制”的炮台官兵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只好一级级报告上去,一直报到水师提督吴元猷那里。
老吴也不敢擅自做主,派人报告给老叶,让老叶拿主意。
不管打还是不打,将来朝廷追究起来,自己总不能去当背锅侠。
就这样,在一级级甩锅的过程中,英国舰队大摇大摆地通过了虎门天险。
老叶接到报告时,英国舰队已经进了狮子洋,直奔广州。


当天下午,英国舰队抵达广州东郊的猎德村。
猎德村筑有猎德炮台,是防卫广州的东大门。
英舰对猎德炮台展开炮击。
炮台守军也一直被要求“克制”,所以不敢开炮还击。
为了躲避英国人的炮弹,守军只好撤离炮台,英军轻松占领炮台,并将其炸毁。   
一直到这个时候,叶名琛依然认为,英国人应该是吓唬人的,只要咬紧牙关不还击,英国人就找不到开战的借口。


06

第二天,英舰继续攻击珠江南岸的东靖炮台(位于今广州市猎德大桥南端的磨碟沙公园内),守军依旧是弃台而逃,炮台被英军占领并炸毁。
猎德和东靖两个炮台是扼守珠江航道的两扇大门,珠江航道完全敞开,英舰长驱直入,击毁“中流砥柱”炮台,然后依次摧毁了南岸的龟岗、元坛庙、凤凰岗、火枝等炮台。
这时候,叶名琛依然希望英国人打得差不多了,赶紧自己走人。
九月二十七日,英军攻占海珠炮台,并将炮台上的50门大炮全部调转炮口,对准广州城。     
九月二十九日,三艘英国军舰的全部火炮,加上海珠炮台的50门大炮一起向广州城中的总督府开火。
企图威胁叶名琛答应英国人的“入城”要求。
然而,任你炮弹乱飞,我自岿然不动。
连续轰了两天后,老叶依然毫无动静。
十月初一,英军集中火力,将靖海门城墙轰出几丈大的缺口,300多陆战队员冲进了广州城。
统率抚标(巡抚直辖军队)的参将凌芳,再也顾不上“保持克制”的命令,拔刀上阵,反击英军,血战两小时后,中枪阵亡。
这两个小时给城内其他清军和团练争取了集结的时间,纷纷赶来参战......
英军死伤四五十人后,不敢再攻,退回军舰上。 

     
07

战斗结束后,老叶终于明白:这仗是躲不过去了,日后若是朝廷问罪,我也是被逼无奈才反击的。  
老叶当即传令:
1、号召省城及周边各州县军民一起杀敌,能斩英军一人者,重赏银元三十块;
2、水师利用夜色掩护,不断袭扰英军舰队。
3、号召民众离开香港,让其瘫痪。
4、水陆两路人马驻防九龙半岛,断绝香港英军和广州英军的联系。
一番操作,弄得英军心力交瘁。
腊月十七日,英军做出最后一搏——分头攻击广州城西南角的太平门、油栏门,结果再次败下阵来。
腊月二十五日,英国舰队从大黄滘(即今珠江后航道)绕道驶出珠江。
至此,广州保卫战,取得了胜利!

第一次广州保卫战示意图


08

捷报报到北京,咸丰又喜又忧。
喜的是,老叶果然是强干之臣,保住了广州;忧的是,恐怕英国人不会善罢甘休。
因此下旨,要叶名琛“仍以息兵为要”,还是尽量靠谈判解决问题。
可问题是,英国人愿意跟你谈吗?
进攻广州失败后,英国政府马上任命额尔金爵士为全权代表,从本土和毛里求斯、新加坡、印度等地共抽调兵力8000余人,前往香港会合,准备再攻。     
但就在此时,印度爆发了上千万人的大起义,英军不得不把原定用于进攻大清的兵力抽出三分之二,支援印度方面。
这么一来,额尔金能使用的兵力不到3000人,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就拉拢起了法国。
此时的法国,是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
拿破仑三世是拿破仑的侄子,1852年复辟法兰西帝国之后,就一门心思想对外扩张,重现他大伯的丰功伟业。
于是就以“马神甫案”为借口,组成联军一起进攻中国。


09

1857年十月二十七日,额尔金派人到广州送信,提出“求地、补饷、入城”三项要求,限十天内答复。
老叶当场拒绝。
三天后,英法联军从香港出发,二攻广州。  
兵力总计5600多人,是上次的近三倍;战舰32艘,是上次的十倍!
而此时的老叶,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四面楚歌。   
自去年腊月英军退出珠江之后,他一天都没闲着,又要指挥官军打击天地会的残余力量,又要派兵弹压土客之间的仇杀。
还要面临广东本地士绅的讨账——当初为了激励各州县多组织团练义勇保卫广州,老叶承诺每人每天都有补贴。但当时藩库没那么多钱,所以让本地士绅先垫上。可朝廷这几年和太平军打仗,国库空了,富庶的江南又被太平军占了,军费全指望比较富裕的广东上贡银子。
老叶哪有钱还给士绅们?便一拖再拖。
这次英法联军大举来攻,老叶又想组织团练义勇,士绅们就都不干了——上次的都没还,又要忽悠我们出钱?对不起,没钱,干不了!


10

没了团练义勇,那就只能靠正规军了。
可此时广东的绿营主力,都在粤西一带追剿天地会和弹压土客仇杀,广州附近只有3000多兵力。
另外就是没啥用处的驻防八旗2000多人。
被毁的炮台都还扔在那里,一座也没修。
这仗根本没法打。
十一月初三,英法联军舰队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大摇大摆进入珠江航道,兵临广州城下。
额尔金再次派人送最后通牒给老叶,要求48小时之内让出广州,不然就开始攻城。
老叶的回答是:
本总督受皇上之命镇守广州,城池决不可让!  

十一月十三日,英法联军对广州的进攻开始了。
32艘军舰火炮一起开火,广州城内一片火海。
绿营和驻防八旗虽竭力抵抗,但寡不敌众,武器又处于绝对下风,苦战一个昼夜后,终于抵挡不住。
十一月十四日黎明时分,英法联军攻入广州城。
守军继续同联军巷战,又苦苦坚持了一个昼夜,到第二天下午,广州城彻底沦陷。
叶名琛被俘,押到了印度加尔各答。

英国人绘制的俘获叶名琛的画作
         

老叶以为英军会把他带往英国,可以借机向英王申诉事理,在得知晋见英国君王无望后,决心不食周粟,为国尽节......饿死在异国他乡。


当咸丰收到奏折,知道叶名琛在印度病死后,只是轻描淡写批了句“览。钦此。”

为什么这个态度?

其实叶名琛早被咸丰拉黑名单了,对他的评价都是刚愎自用、孽由自作这类的:

叶名琛自任总督,刚愎自用
当以叶名琛孽由自作,事有使然
......

老叶死了,广东人也给他编了个段子,后来也成了史书对老叶的盖棺定论: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不战?第一次保卫广州不是战了吗?
不和?英国人提出的条件朝廷无法接受,怎么“和”?
不守?守了啊,但确实没兵没钱,守不住啊!
不死?非得自杀才算忠臣?
不降?投降英国人当汉奸?
不走?按《大清律》一律处斩,你敢走?
老叶:我太难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史列传》、《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国近代战争史》、《广州府志》(光绪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次鸦片战争:广东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进犯
清咸丰,两广总督叶名琛
大清一品大员叶名琛,真的被“抓到印度当猴展览”?
精读系列第七十九篇:万园之园的覆灭(上)——《天津条约》始末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后,士可杀不可辱
此人是大清的千古罪人,将广东拱手让人,还恬不知耻自比民族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