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么尊敬元朝?

封面图 正文就不放来

授权自 朝文社 ailishi777

01

老朱确实说过类似这句话,但要看背景。

明朝洪武三年,明军在北伐战役里反复吊打北元军队,抓了一堆元朝王公大臣回来。

好些明朝大臣们也来了精神。

大臣杨宪建议说,不妨效仿古礼,来一场盛大的献俘典礼,让咱大明朝好好风光风光。

谁知这么热情洋溢的建议,却被朱元璋一盆凉水浇头:“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令服本俗衣以朝,朝毕,赐以中国衣冠。”

所谓“朱元璋尊敬元朝”“朱元璋父母靠元朝养”的论调,基本就是来自这桩典故。

对比一下,虽然和事实有出入,却也证明了朱元璋对元朝的一些认可。

那么,在元末时作为一个苦农民,曾留下无数痛苦记忆的朱元璋,为什么还会有这种认识呢?

其实,抛开其他因素不说,朱元璋的这一番话,也恰恰道出了满是槽点的元朝,一桩曾无比辉煌的成就——那曾创造“生齿浩繁”“家给人足”业绩的农业建设成就。

02

靠强悍蒙古骑兵打下庞大版图的元朝,竟然还擅长“发展农业”?

其实,早在元朝与南宋激战正酣时,他们的许多农业政策,都远远走在“富宋”前头——元军灭亡南宋的战役进程里,元朝一面攻城掠地,一面废除南宋年间的苛捐杂税,宋代的上百种捐税几乎被一口气废除。只这一桩业绩,就不止朱元璋点赞,明朝中后期的于慎行、朱国桢等学者,都大赞元朝“赋税甚轻”“政令疏阔”,打了一堆好评。

至于“生齿浩繁”“家给人足”的景象,要是细看元朝历史,也真不是朱元璋夸张:元朝立国后,就下大力气鼓励垦荒。只要农民认真开垦荒地,这块地第一年赋税全免,第二年只收一半赋税,第三年才起征。特别是在作为朱元璋老家的淮西地区,元朝除了垦荒之外,还一度“最加优恤,租税甚轻”。

而在当时全国范围里,元王朝更大力兴修水利,推广“湖田”“架田”等技术。特别是许多先前只在小范围推广的水车,元代时开始推广全国。整个元朝年间的水利工程多达264处,遍及大江南北。树木的种植更比宋代更普及:到1286年时,元朝全境种植桑枣树木多达两千三百多万以元代《农书》等典籍记载:13世纪末的元朝,许多地方的农村“岁皆丰熟”,秋收后更常“豚蹄孟酒”庆丰收,场面无比热闹…

03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一度“生齿浩繁”的元王朝,怎么会在后半截每况愈下,叫朱元璋等贫农们一个个家破人亡,咬牙走上造反之路呢?

这其中的毛病,首先也出在元朝的农业政策上,虽然元朝号称“税轻”,但元朝的农业政策,长期都是粗线条的,连最基本的土地清丈,都从来没完成过。

发展到中后期,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士绅们享受大量特权,表面“税轻”的老百姓,却如宋末时一样,承担大量苛捐杂税…

比如元朝的商税,中后期时就比开国时增长了上百倍。

在东南地区,元初在废除苛捐杂税的同时,也保留了东南地主的特权,于是当地农民的负担,也是连年增加,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病于徭役”成了普遍现象,而在全国范围内,自耕农的破产和佃农的悲苦命运,也都成了常态…

更不要说元朝极度失败的吏治:高层官职被权贵子弟垄断,甚至还出现了省级高官不识字的咄咄怪事,底层的大权被各级吏员垄断,官府上上下下完全烂透,一切事务都要金钱开路。

这些金钱当然也是由苦农民买单。

比如朱元璋全家,就在饥荒和腐败中濒临绝路,然后走上了造反之路…

04

所以说,朱元璋这一番“感恩元朝”的言论,与其说是政治姿态,不如说恰是对元朝历史的正确认识。

于是明朝立国后,对元朝许多成功经验,也是积极吸取,比如“减免赋税”这条,明初定下了“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的极低田赋,又比如“种树”,明朝仅洪武二十六年这一年,种植果树就多达八千万株,再比如兴修水利,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整治的水利工程,多达五万多处…

而元朝的相关教训,更被朱元璋变成了铁腕行动。他在位时期十分警戒的一件事,就是“蹈胡元之弊”。针对元朝“官昏吏贪”的毛病,朱元璋不但对吏员贪污进行铁腕打压,更给官员规定了严格考核,地方官每年必须按照《授职到任须知》的要求,完成每年各种事务,贪污六十贯钱更要处扒皮塞草酷刑。犯事官员纵是逃得了死罪,也逃不了活罪。明朝官道上的常见一景,就是被拉去凤阳劳动改造的“落马官员们”…

05

值得一提的,还有明初的官员特权。

后人常津津乐道朱元璋的“低工资”,其实在明初,比“低工资”更让官员抓狂的,就是官员们的“低特权”:明初时纵然贵为高官,也同样要承担一部分“正役”,元代士绅的许多特权,明初时都给废除。而这,也恰是明代时许多学者满怀神往,碎碎念“元朝税轻”的原因,至今还忽悠了不少历史爱好者。 

而在当时,朱元璋这一系列“对元朝痛苦的领悟”,也换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建国时一片残破的明朝,到洪武二十七年时,耕地已经突破八百五十万顷,税粮收入突破三千二百万石,甩开宋元时期最高值两倍多。到明代中期时,明朝的粮食亩产量,已比宋元时期高近百分之五十,新型耕作技术大量推广,平均每个粮农可以养活八个人口。富足的农业生产,不但成了朱元璋一桩“黑不动”的业绩,更撑起了明朝三个世纪的辉煌。

何为“正确吸取历史教训”?

朱元璋这一番“尊敬元朝”严令,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参考资料:《明史十讲》《洪武皇帝大传》《元代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欲而亡的明朝皇帝,登基前默默无闻,登基后为大明大赚三个亿
永乐十九年春节,明朝迁都北京,开启天子守国门的壮举,利?弊?
开局一个碗,收云南夺燕云十六州,朱元璋能称得上千古一帝吗?
从让人趋之若鹜到躲瘟神似的明朝“粮长”,到底是个什么差事
关于明代税收的第二个事实和第三个事实
历史 | 明朝亡国的根本——极其失败的财政政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