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曲》赏析之十四

《红楼梦》第五回


读红品诗词-53

《红楼梦曲》赏析之十四

/墨吟 筱蕊


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收尾曲是对十二支红楼梦正曲的概括和总结。

有红学家说收尾曲每一句均具体指向金陵十二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自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我们认为,收尾曲自然概括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但并不仅限于十二钗,如此简单对号入座难免牵强附会。

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哪一家不是“为官的”、“富贵的”?后来一损俱损,哪一家不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妙玉自持清高,爱洁成癖,却也不能说她“无情”。说迎春是“欠命的”,更无依据,书中只说贾家欠孙家的钱,没有说欠命,何以要迎春还命?倒是王熙凤欠了不少人命,其他“欠命的”还有许多,薛蟠、贾赦、贾珍、贾琏、王夫人、薛姨妈等等,哪个不欠人命?至于命短的,又何止元春一人?十二钗里,秦可卿、林黛玉、贾迎春、王熙凤不命短吗?其他如瑞珠、金哥、金钏儿、香菱、晴雯、尤氏姐妹等不命短吗?

其实,收尾曲更是对《红楼梦》整部小说的概括,作者以“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预示了贾府最后家破人亡、子孙流散的悲惨结局,也预示了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多女性被封建礼教折磨摧残的悲剧命运。

续书作者不仅在对十二钗悲剧的描写上违背了作者原意,而且对贾府最后彻底败落的结局肆意篡改,完全违背了作者原来设定的构思。

我们不妨引用鲁迅对《红楼梦》的论述来加以说明。

鲁迅在提到贾政雪夜过毗陵,见光头赤脚、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宝玉向他拜别而去,追之无及时,两次引用续书中“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这句话,提醒读者注意,续作者煞费苦心利用自然界的雪景来混充“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原句,以此来歪曲曹雪芹所隐喻的贾府败亡景象。

鲁迅还指出,后四十回虽则看上去“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 ’者颇符”,其实续作者“心志未灰”,所续之文字与原作的精神“绝异”,所以,“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这就深刻地揭示了续书是用貌合神离的手法给读者设置了一个“小小骗局”,借此从根本上篡改原作的精神。所以鲁迅说:“赫克尔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1】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坟·论睁了眼看》)

注释

【1】类人猿和原人:按进化论来说,类人猿是人类未出现之前最接近于人的猿,而原人就是猿人。所以类人猿和原人的差别在于:前者是猿,后者是人。日本拍过一部电影《北京原人》,讲的就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的故事。可见日本是将“猿人”写作“原人”的,因鲁迅在日本留学,可能受其影响,也写作“原人”了。唐·宗密写过一部《原人论》,是探究人之本源的,显然不是鲁迅所说的“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版红楼梦原声插曲合辑】
红楼梦曲十四首【诗词鉴赏】
红楼梦没有结局?大结局已写在这首曲子里,很多人没看出来
红疯子细谈红楼梦 石呆子详解石头记86-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收尾·飞鸟各投林
增补月谈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