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 | 早筛早诊提高前列腺癌治疗水平,创新药物推动前列腺癌学科发展

健康中国,泌尿先行。在数代泌尿人的共同努力下,40年间我国泌尿外科事业高速发展,泌尿系统疾病诊疗理念、手术技术、基础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前列腺癌作为泌尿外科诊疗中的重点和难点,40年的发展历经荏苒、方兴未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的旅程,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显著的进步,而下一个“十年”也已大幕拉起!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健康中国泌尿行·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栏目,全面覆盖领域内院级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临床专家以及药学专家,揭示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困境、解析前沿技术理念、探寻下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路径。本期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潞林授、刘承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崔昕教授围绕前列腺癌学科发展、诊疗水平提高以及药物创新等热点话题畅谈前列腺癌新十年。

【马潞林教授】

创新药物推动学科发展、改变诊疗策略、改善患者生存功不可没

高质量研究的开展与国家整体战略、经济水平、科技基础息息相关。高质量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在研究类型方面,需开展前瞻性研究;在研究诊断方面,需提高相关辅助科室诊疗水平;在研究数据方面,需建立疾病相关的数据库;在研究随访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组织随访队伍并开展长期随访工作。医生主要参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普及和筛查、统一核磁共振检查的判读标准以准确诊断前列腺癌、提高或设立前列腺癌病理专科医生、融合影像学提高穿刺活检的早期诊断率、加大临床设备的经费投入等。

为了实现前列腺癌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是重中之重。马潞林教授分享到:“实验室方面可以设立专门做基础研究的助理研究员,管理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同时可以带教研究生;临床方面对于学生应因材施教,善于发现热爱搞科研的人才,根据临床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我国经济水平已和国际接轨,亟需在科研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才有望使科研水平处于引领地位。科研工作的分配应有的放矢,目前我国各级医疗单位的前列腺癌诊疗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基层医院应着重加强临床诊疗工作水平。

前列腺癌的全程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其中MDT模式在全程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展每周二早晨7:00~8:00及周五上午MDT讨论已有十多年历史。MDT讨论集泌尿外科、放射科、化疗科、肿瘤放疗科、超声科、病理科等各专家所长,针对患者是否可行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哪些患者可能是高危患者,高危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化疗等策略展开讨论,以此来全面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

除此之外,创新药物对推动学科发展、改变诊疗策略、改善患者生存等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达罗他胺为代表的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剂与第一代抗雄药物(比卡鲁胺等)相比具有更多的作用位点,效果更好。未来在前列腺癌创新药物领域仍需不断探索、提高肿瘤治愈率。

早筛早诊,综合治疗是未来新十年前列腺癌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希望未来前列腺癌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惠及更多前列腺癌患者!

【刘承教授】

术前新辅助治疗使前列腺癌的治疗充满惊喜

前列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是针对局部晚期的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癌体积较大,立即手术较为困难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的辅助治疗,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抗雄药物治疗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等,以期降低手术难度或增加手术的可行性。目前的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对前列腺癌的总体生存率的改变效果不显著,但对于减少肿瘤切缘阳性率与减瘤降期是有一定意义的。有的新辅助治疗仅几个月就可完成,有些则需要更长时间,这是由于患者病情的不同及对新辅助治疗的反应程度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案,并在新辅助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做手术。因为需要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往往是局部进展的前列腺癌,所以这部分患者需要评估患者是否手术中获益,那么评估的指标则包括PSA、直肠指诊及相关影像学特征等。

随着对前列腺癌药物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ARi),如达罗他胺等,同时我们也借助于精准医疗,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药物,比如说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地更换其他药物。


另外一方面,因为我们知道在药物去势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去诱导神经内分泌分化,一旦发生这种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化疗等。

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指的是临床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持续升高且维持去势状态且无转移证据的前列腺癌患者,nmCRPC的患者的数量并不太少,实际工作中对其用药进行具体分析,目前针对nmCRPC的患者,指南认为达罗他胺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有效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在接下来的10年,我认为前列腺癌将会往这三大方向上发展。首先是诊断方面,一是早诊断,在前列腺癌发生周围的侵犯和转移之前就把它诊断出来。二是在诊断的过程中,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其次就是对转移灶的诊断,如何去更早期发现转移,这是一个诊断的问题。最后就是精准医疗的问题,这个阶段是从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前列腺癌患者的益是比较明确的,把握患者的疾病状态,及时高效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最后也希望在广大泌尿外科医师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前列腺癌的患者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同时也感谢《中国医学论坛报》在医学知识的推广传播方面做出的努力。

【崔昕教授】

落实早筛早诊,积极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MDT模式存在已久,它不仅应用于前列腺癌,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MDT涉及到外科、肿瘤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多个学科,通过多个学科共同讨论,把各个学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并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最大获益。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MDT模式开展了一段时间,已经凸显出它的优势。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并应用到临床,相信MDT模式在前列腺癌治疗中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泌尿科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前列腺癌分期偏晚、总体预后差,因此完善落实早筛早诊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的出现,精准治疗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患前列腺癌高危风险的人群,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早筛早诊,一经确诊,便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一些争议,问题在于新辅助治疗是否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前些年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达到缩瘤、降期的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随着新型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对于前列腺癌肿瘤体积过大或者局部晚期,但仍有手术需求或手术必要的患者,术前给予患者3至9个月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实现缩瘤、降期、降低肿瘤负荷的目标,从而让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随着新型内分泌药物的诞生,逐渐取代了传统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延缓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时间,以达罗他胺为代表的新型内分泌药物在临床治疗上被逐渐推广。在选择药物前患者应完善基因检测,明确有无耐药及基因突变,同时还要考虑到几种内分泌药物之间联合及替换方案,进而选择更优治疗方案。

对于手术切缘阳性,周围淋巴结侵犯及肿瘤分期大于T3的术后高危复发风险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随访。初期一个月检测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而后三个月到半年检测PSA,并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结果采取积极的新辅助内分泌或放射治疗,从而控制疾病进展。

未来前列腺癌发展的三大方向早筛早诊、系统性治疗、MDT。希望通过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狐大医 | 北刘明:前列腺癌开展MDT模式让患者生存更长久
齐鲁医院前列腺癌MDT团队开展新技术,助力前列腺癌精准诊疗
【转】叶定伟教授、张健教授:从临床和药学角度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不一定需要接受手术
前列腺癌化疗能活几年?
前列腺.doc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