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说《山海经》之怪“蛇”肥遗

蜰(虫遗)

山海经《西山经》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西山经》里出现过两种肥遗(北山经也出现过一种),一种是华山的,六足四翼,见则天下旱。另一种在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这次我们主要来说说华山的肥遗。

关于肥遗的记载,历史上民间也有两次记载:明人朱国桢《诵幢小品》卷三一记载,【万历丙戌1586年,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群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深林去。《华山记》云:“蛇六足者,名曰肥遗,见则千里之内大旱!”戊子,己丑之灾,其兆已先见之矣。】

另据光绪《京山县志》卷一记载,明代末年,湖北京山县一民宅水沟中,亦曾发现这种“六足如鸡距”的怪蛇。【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彭杨畈民家沟中见蛇出,长六尺,围尺许,身红绿色,六足如鸡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遗也,主千里旱。”果验。】

这里有个问题,两次民间记载的肥遗,都只是蛇形六足,有一个头上还长了个角。而华山肥遗是六足四翼,有两对翅膀。所以它们很可能不是一个物种,只是相似而已。

说起六足四翼的动物我们会感觉很怪,那什么类型的生物最符合这个特性呢?答案是昆虫。再结合前面那句:鸟兽莫居,就是说作者不认为这个肥遗是兽,更不是鸟。有蛇焉的意思只是说这个生物的样子像蛇而已。山海经的作者是很写实的,之所以会造成山海经难以理解与神化的原因是缺乏名词和形容词,它的描述绝大部分是客观的。词汇的缺乏造成了大量难以理解的类比和拼凑(具体论证请查看之前发的细说山海经上中下三篇)

另外,我们从它的名字里也可以得到佐证。华山肥遗,其实本名叫:蜰(虫遗)

蜰:féi 即臭虫,身体扁平,赤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吸人、畜的血液。

(虫遗):wèi 这个字就真是只为这个生物造的了。

蜰(虫遗)的全意应该是:类似臭虫一类叫(虫遗)的东西。你看,很明显是某种昆虫了。

现在思路就清晰多了,什么昆虫样子像蛇,六足四翼,还在干旱时容易见到?蝗虫似乎很接近,六足四翼,而且我国素有“旱极而蝗”的说法。可是我们很难将蝗虫和蛇的样子联系在一起,而且蝗虫多群居,善跳跃。作者不可能不记录这么明显的特征,而只写有蛇焉,六足四翼(山海经的作者是很善于记录动物特征的,如: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等)所以是蝗虫的可能性不大。

蝗虫

不是蝗虫,那是什么呢?我的推测应该是某种大型竹节虫。竹节虫,竹节鞭,属直翅总目下的有翅亚纲,因身体修长而得名,有翅或无翅。体长而大,为中型或大型昆虫,一般体长在6厘米至24厘米。最大的62.4厘米。竹节虫中国现存大约有20多种,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先民时期华山的地理气候也是比较接近它生存的。大型竹节虫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竹节虫

这个长度说像蛇就很让人信服了。不止是长度,我们再来看另一张图:

竹节虫标本

下面我试着用山海经的口吻来形容一下这个竹节虫标本:蛇身,六足,四翼。是不是突然感觉原文中的有蛇焉,六足四翼,就像照着这张图写的。竹节虫是害虫,平时拟态伪装难以发觉。但当干旱少雨,气温高时易爆发成灾,我国近代也时有竹节虫成灾的报道。古时竹节虫爆发成灾时大量啃食枝叶,导致树木植被枯萎,又进一步加剧了干旱。这也印证了书中见则天下大旱的说法。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山海经里的华山肥遗实际上就是某种大型竹节虫。

太过遥远的年代隔阂和历代世人的增改神化硬是将山海经从一本写实的地理著作变成了志怪古籍。其实山海经里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谜团等待着人们来破解、探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经》中的肥遗,既不是蛇也不是鸟,真正面目让人意想不到
《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们!青龙鲛人大集合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凶兽,在农村随处可见?专家:一招可除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二西山经01
《山海经》中有九大传奇蛇怪,能力强大外形恐怖,或成神或成食物
上下五千年所有妖怪列表大全——(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