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意志内战——普奥和约的签订、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

一、普奥和约的签订

俾斯麦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曾表示,从进入法兰克福联邦议会时起,就确信同奥地利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在解决荷尔斯泰因-石勒苏益格问题时候,俾斯麦就为接下来的普奥大战悄悄地慢下了伏笔(这方面是上一篇文章的内容)。果然,1866年,俾斯麦向维也纳发出照会,抗议奥地利怂恿奥古斯特堡大公对石勒苏益格提出要求,并进行反普的“煽动性鼓动”,表示要“终止两国政府的合作”,并保留普鲁士政府行动自由权利。

普鲁士借口奥地利管理不善,将军队开进荷尔斯泰因,奥地利将该争端提交联邦议会,呼吁所有德意志国家共同对普鲁士作战(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因此加入了奥地利一方)。俾斯麦对此早有准备,于6月10日公布了《德意志联邦改革纲要》,主张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联邦,但在奥地利的控制下,《纲要》被否决。于是俾斯麦指示普鲁士发表声明,退出联邦。普鲁士的退出,标志着自1815年存在至今的德意志联邦正式瓦解。6月17日,普军进入波西米亚地区(现在的捷克),普奥战争爆发。面对早已为这场战争做足准备的普鲁士大军,奥地利最终惨遭失败。

这场战争的最后,在关于对战败的奥地利的处置上,历史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俾斯麦的深谋远虑。威廉国王和将军们对把军队大摇大摆地开进维也纳的诱人想法激动不已,跃跃欲试,俾斯麦这时候却当起了“坏人”,单枪匹马极力呼吁大家见好就收,点到为止。以威廉为代表的军队领导人对俾斯麦此时的态度气急败坏,同时俾斯麦对将军们鼠目寸光的荣誉感也大为恼火,最后他以辞职威胁普王,事情才得以解决。

俾斯麦认为,战败后的奥地利对德意志统一已经没有影响了,现在要防止给奥地利造成屈辱的回忆,避免将它推到普鲁士的对立方。普鲁士军队进入维也纳只会给两国以后的相互关系增添困难,甚至给双方带来无休止的复仇战争(就像后来的法德两国一样)。我们可以联系一下一战之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理及其后果,便不能不感叹俾斯麦的政治智慧和恢弘气度。为欧洲的政治版图中保留了奥地利这颗“棋子”,俾斯麦的用意在不远的将来就得到了体现。

普鲁士对奥地利的宽大处理充分体现在双方签订的《布拉格和约》中,它规定:德意志联邦宣布解散;奥地利帝国的领土除威尼斯让与意大利外(这是意大利参战的报酬),不割一地,但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事务之外;根据公民投票结果,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一起并入普鲁士;奥地利向普鲁士赔款300万,普鲁士则保证和约批准后,三个月内将军队撤出奥地利。

普奥战争的结局和《布拉格和约》的签订带来了几个直接后果:一是对统一运动而言,奥地利因素被永久地排除了,而对奥地利未来的发展而言,德意志的因素也被排除了,开始专心向东欧、巴尔干地区拓展空间;二是普鲁士藉由这次胜利所带来的成就和威望,终于了结了“宪政冲突”,自由派人士和进步党人在议会中遭到失败,资产阶级代表纷纷责备自己“目光短浅”,愿意同政府和解,普鲁士政府所代表的普鲁士容克-资产阶级联盟统治更为巩固;三是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并通过联邦宪法,迈出了德国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最后就是,眼看着德国统一即将成为定局,法国终于坐不住了。

二、俾斯麦与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三世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外交史中始终扮演着一个令人费解的角色:既希望成为民族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代言人,又不忍放弃传统的权力政治为法国捞取利益和声望;既希望秉承自枢机主教黎塞留流传下来的德意志政策,又在不经意间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既推动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又在普法战争的失败中间接资助了德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事业;既想不遗余力地改变欧洲的现状,又在法国自己的家门口树立起一个实实在在的强敌。有人认为他雄才大略,城府极深,无人知道他真正的意图为何(其实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拿破仑三世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他有强烈的外交野心,却没有相应的实力与之配套;他想做一个理想主义式的,脱离传统的新时代君主,却不能把原则坚持到底,从不放弃占小便宜;当他觉得应该秉持正义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无利可图;当他凯觑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权势的时候,又认为这与他的原则相悖。如此一来,他的外交总是处于混乱之中,左右摇摆,令其他大国普遍心生疑虑,严重影响了法国外交的空间和信誉,并最终把法国带到了真正的灾难之中。在战场上,拿破仑三世是单纯而又天真的,他的这种弱点很快被老谋深算的俾斯麦加以利用。

俾斯麦对拿破仑三世的心态摸得很清楚。他认为拿破仑三世的反复无常,态度暖昧反令人高估其智慧。俾斯麦拿准了他的心态,既以民族大义动人,又不忘施以小恩小惠;既不失时机地积极响应他的号召,又在最关键的时刻狠狠打击拿破仑三世的虚荣心,借此最终击败法国,一举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争端期间,拿破仑三世这种摇摆不定便表现的相当突出。他一方面对德国立志拿下争议地区以增加实力的举措惴惴不安,但同时却放弃不了对德国民族统一事业的同情。

俾斯麦对普法之间必有一战心知肚明。为了让普鲁士能够专心对抗法国,再一次祭出了“绝对孤立”的策略。对沙皇在黑海地区的野心“开绿灯”,换取俄国的中立;同时,普奥战争对奥地利的宽大处理这时开始显现威力,奥匈帝国疏远德意志事务,专心在东方应对俄国的挑战。法国在普鲁士大军面前彻底孤立,致使战争的结果成为发展的必然。法国失败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成立,法国被战争打击的一跟不振,彻底丧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拿破仑三世的不足恰恰是俾斯麦的优势。俾斯麦了解拿破仑三世的心态,但拿破仑三世却始终无法了解俾斯麦的意图(普鲁士人自己也赶不上俾斯麦的思路)。这种洞察力的不对等使得俾斯麦能够让事情按照他的心愿来发展,拿破仑三世恐怕也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再有就是俾斯麦外交始终都有一个确定不移的目标,作为一名现实实用主义政治家,他不会为其他的情感上的诱惑所动,像丛林中的狙击手一样看准目标,制定策略。俾斯麦的外交艺术和深谋远虑使他完成了统一事业,成为德意志民族的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俾斯麦:永不屈服的铁血宰相
俾斯麦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铁血的统一道路(2)
19世纪,德意志帝国统一,当时的世界格局变得面目全非
浅谈德意志帝国的诞生
闲话德意志第二帝国(21)法兰西倒下去,德意志站起来
中外最具影响的百位帝王(28)威廉一世(普鲁士国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