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传——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帕夏

简介

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帕夏(1881-1922),青年土耳其党领导人,奥斯曼帝国末期三驾马车之首,奥斯曼帝国陆军部长(1913-1918),民族主义者,泛突厥主义者。在执政期间积极地展开了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也将帝国拉入一战。战争中先后在埃及,巴勒斯坦,加里波利痛击英国军队,但他的军队也在高加索战役之中损失惨重,而后并且制造了亚美尼亚大屠杀这种令人不齿的恶行。在叙利亚防线崩溃之后,于10月31日与政府的另外两位首脑塔拉特帕夏和杰马尔帕夏乘德国鱼雷艇逃亡德国。在德国流亡的日子之中,他依然积极地指导着青年党在国内的运动。1919年在国内被缺席判处死刑,而后去往中亚,积极地组织当地人反抗苏俄红军,在战斗中阵亡,被当地塔吉克人秘密掩埋。1996年,被重新下葬在土耳其烈士陵园。

发迹的岁月

恩维尔本人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富商之家,早年的岁月之中恩维尔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军校学生,他学习十分努力,一心通过成为一个军官来报效国家,当奥斯曼帝国内部的不稳定情绪蔓延到军校的时候,他也置若罔闻。当然,最后他依然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成为一名骑兵上尉,在1903年被派往马其顿地区处理当地的叛乱。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面,恩维尔目睹了保加利亚人发动起义,将奥斯曼陆军轻松击败。他看到了俄国大使可以借着国力的强盛在奥斯曼人的领土上为所欲为,这些事情让他早年那种不涉政务,一心只做一位军事统帅的想法彻底破灭了,奥斯曼帝国已经国力衰微,如果没有人挽救这个局面的话,帝国最终会被列强瓜分殆尽。

1908年,恩维尔在加入了青年土耳其党几年之后,已然成为了党内的重要人员,他负责在农村建立游击队,以促进在人民中传播革命思想,必要时还可作为协会成员逃避苏丹当局追缉的避难所。随后他发动革命,迫使苏丹阿卜杜哈米德恢复1876年宪法,暂时结束了奥斯曼君主专制的时代。

1909年,他担任了驻德国的武官,在德国的日子中,恩维尔对德国境内发达的工业,强盛的国力感到震惊,他讲到“土耳其是属于土耳其人的,但是土耳其需要德国人的帮助。”随后苏丹阿卜杜哈米德又企图恢复君主专制,并试图消灭青年土耳其党,恩维尔立刻回国,带领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驱逐了苏丹,将奥斯曼帝国从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国家,恩维尔成了全国瞩目的“自由英雄”,到处受到推崇和赞扬。

在革命初期,恩维尔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赞成民族团结平等。他慷慨激昂地说:“从此我们都是兄弟,再也不分什么保加利亚人、希腊人、罗马尼亚人、犹太人、穆斯林,我们在蓝天之下一律平等,都以身为奥斯曼人而感到光荣。”

初入战争

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前先后经历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和意大利战争,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意大利战争失败之后,青年土耳其党逐渐的被亲英法的自由党取代。恩维尔本人则自告奋勇前往奔赴利比亚前线指挥北非战事。事实证明,奥斯曼帝国军队武器装备陈旧,人数都不占优势,根本无法抵御敌人的进攻,而恩维尔本人又喜欢制定的大计划,最后搞得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相反当时他的下属,未来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则更务实一些,二人虽然关系比较紧张,但是还算是可以合作,毕竟他们的心还是往一处去的。

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之中,恩维尔交到了好运,他率领部队收复了奥斯曼帝国的故都埃迪尔内,被人民誉为民族的英雄,他本人也十分乐于接受这个称号。在首相马赫穆德·谢夫凯特帕夏被暗杀以后,恩维尔接任军事大臣,兼总参谋长,军衔从上校晋升为将军(帕夏)。

因为影响巨大,甚至在美国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皮,被称之为奥斯曼军队之中最英俊的男子。

将帝国引入大战

恩维尔后来迎娶了苏丹的女儿,成为了国戚。军权政权在握,他几乎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他提出了三个口号“现代化,图兰主义,保卫伊斯兰。”在国内无休止的提出了大突厥主义的正确性,让帝国一大部分人口支持他的行为。虽然苏丹本人私下咒骂他是个“只会用帽子思考的跳梁小丑”,却又不得不接受他的计划。

随后奥斯曼帝国因为英国扣押战列舰的事情,倒向了德国一边,在接收了两艘回不去的德国战列舰之后,帕夏直接命令避难的德国战舰挂上奥斯曼国旗,让水兵带上苏菲帽,向俄国港口开火,将帝国引入战争的熔炉之中。

在1914年的高加索战役失败之后,帕夏决定通过屠杀亚美尼亚人来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并洗刷耻辱。150万亚美尼亚人在奥斯曼军队和当地库尔德人的组织下被杀害,而他们的死,在当时给德国人的报告中是这句话“亚美尼亚问题已经被彻底的解决了。”

大战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解体,帕夏本人通过德共的介绍,来到了苏俄的中亚地区,苏俄当局以为他是来倡导共产主义革命的,结果没想到他是来以哈里发的女婿,奥斯曼帝国帕夏的身份来领导当地人反抗自己的。在混乱的交战之中,帕夏本人战死沙场,与他一同埋没的是他疯狂的民族主义之梦和伟大帝国的复兴。

结语:毁灭于狂热之中的人

恩维尔本人其实一直处于一种法国大革命式的热情之中,他坚信自己是上天派来拯救帝国和土耳其人的英雄,在加入大战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将在无数人的尸体之上浴血重生,新的大突厥帝国将会领导整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于是在大战开始的几个月奥斯曼帝国就开始了动员。他并不在乎多少人会死于战争之中,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达成他的目标。在疯狂的民族主义情感之下,他做出了无数违反常理的行为,比如率领连冬装都没准备好的军队进入高加索山区,在缺乏淡水补给和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向苏伊士运河发动进攻,以及在1917年夺取高加索之后天真的认为靠着当地人的支持自己只需要三个团就可以拿下中亚和伊朗。而当他失败之后,他就会选择屠杀当地的无辜的非土耳其人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在高加索失败他屠杀亚美尼亚人,在巴勒斯坦失败了之后他又准备执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当然第二个计划被德国将领法尔肯海因将军阻止。

然而事实上他错了,错的彻彻底底。在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奥斯曼帝国倡导大突厥主义无异于自寻死路,所谓的“现代化,图兰主义,保卫伊斯兰”,其实矛盾百出。建立大帝国的梦想,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纸空谈。帝国的根基不能经历惨烈的世界大战,他需要的是时间来逐渐的缓解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理智的人来小心翼翼的把这艘老船驶过暗礁无数的海湾。他没有那些历史上伟大的奥斯曼苏丹们一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像凯末尔一样务实的心态和作风。他驱动于自己的疯狂之中 ,却又有着土耳其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再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又重新崛起,又一次次的失败。狂热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支配着他的大脑,曾经那个率领资产阶级对苏丹发动革命的青年军官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狂热民族主义者。战争中,与他的梦想陪葬的不仅仅是奥斯曼帝国,还有70万奥斯曼军民死于战争之中,以及150万无辜的亚美尼亚人。

叙利亚总督杰马尔帕夏的话,很好的证明了他们参加一战的目的,即不成身则成仁。与其成为列强的鱼肉,不如最后一搏。

“土耳其人的最终责任在于,要么作为一个民族堂堂正正的生存,要么光辉灿烂的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凯末尔完成了他的部分任务,至少保住了安纳托利亚,保证了土耳其没彻底的被列强瓜分,而今日土耳其依旧陷入在泛突厥主义的影响之下,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光与璀璨已经注定和他们无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83维也纳战记(一):7000抵挡25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叹息之墙!
浅析1876-1930年的土耳其和伊斯兰教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44(1&2)杰马勒帕夏
奥斯曼帝国的简史:帝国扩张的百年黄金时代(中)
从七丘之城到帝国废都,这是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 400 年来的故事
亡国风云(4)最后的亚欧非帝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