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前因后果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公元前662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去世,鲁国陷入一场祸乱之中,而造成祸乱的罪魁祸首,正是鲁庄公的弟弟庆父。正是这场祸乱,使得鲁国出现了日后凌驾于君主之上的势力,三桓。

三桓名称的出现源于鲁桓公的谥号,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除了继位的鲁庄公,其他三个儿子分别是庆父,叔牙和季友。春秋时期对于公子公孙的称呼有一定的规则,以他们长幼顺序分别对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庆父为人比较专横有野心,一直蓄谋争夺君位,不仅拉拢了弟弟叔牙,还与庄公的夫人自己的嫂子,齐襄公的女儿哀姜私通。哀姜是鲁庄公的正室,但是因为没有为庄公生下儿子,所以鲁庄公没有嫡嗣,哀姜的妹妹叔姜给庄公生了个儿子公子开,但是鲁庄公并不喜欢公子开,想让宠妃的儿子公子斑继位。由于春秋的传位制度里,没有嫡嗣是可以在兄弟之中选择继任的,所以庆父与叔牙在庄公面前极力推荐庆父继任。但鲁庄公不开心啊,他还是想把位子传给儿子。知道庆父和叔牙沆瀣一气,于是又找到亲弟弟季友商量,季友则是支持庄公的想法,主张立公子斑,并且帮助庄公以庄公的名义逼叔牙饮毒自尽,并且以叔牙的家人作为要挟,而叔牙却以为是庄公决定传位给庆父,于是为了保全家人,便饮毒自尽了。经此一事,庆父失去了左膀右臂,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庄公死后,季友扶持公子斑继位,由于庄公刚刚去世,公子斑暂时住在了舅舅家没有入宫,于是庆父找到了机会。与哀姜密谋找到曾经遭受责罚而对庄公父子心怀怨恨的荦,挑唆荦刺杀了公子斑。庆父终于迎来了自己当国君的机会,但是此时他却不敢登上国君之位,一旦上位,那弑君的罪名自然就被坐实了,于是坚决不肯继承君位,想来想去,与哀姜一合谋,拥立了哀姜的妹妹叔姜的儿子公子开继承君位,便是鲁闵公。

季友知道公子斑的死与庆父有关,为了保全自己,季友逃到了陈国。庆父一看季友逃出去了,自己不逃也不合适。于是为了掩人耳目,逃往齐国。齐国此时已经是齐桓公称霸期间,按关系来算,齐桓公也算公子开的叔外祖,那自然是大力支持鲁闵公治理鲁国,并且帮助鲁国把季友接回鲁国担任宰相。庆父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丢失了鲁国的控制权,实在是得不偿失。齐桓公也看出来了鲁国祸患的原因,派出使者前往鲁国,使者回来后告诉齐桓公: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在鲁国,季友的势力远不及庆父,根本没有能力与庆父抗衡,能做的只有保护好鲁闵公,齐桓公本想直接除掉庆父,但是并没有十足的证据,而且干涉他国内政属于僭越之事,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

另外一边,庆父回到鲁国,继续与哀姜打得火热,也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鲁闵公,终于在第二年找到了机会,趁鲁闵公上街游玩派人刺杀了鲁闵公。季友百密一疏导致了悲剧,一看也是无可奈何,只好写下檄文带着庄公的儿子公子申再度逃亡。庆父终于掌握了鲁国的大权,做起了国君的美梦,只是他没有想到,季友在鲁国的名声非常好,深受鲁国百姓的爱戴,百姓看到季友的檄文,对两次谋害国君的庆父愤怒已经到达了极点,对庆父恨之入骨,鲁国也陷入一片混乱,庆父见状知道大势已去,便逃到了莒国。季友和公子申被迎回,公子申被立为国君,便是鲁僖公,整个鲁国上下都知道,只要庆父不死,那么对于鲁国来讲依旧是个威胁,于是便要求莒国把庆父送回来,庆父也知道自己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而鲁僖公也答应了不为难他的子孙,所以选择了自杀。庆父之难,也就此告终,三桓之孟孙氏也得到了保留。而与庆父一同祸乱鲁国的哀姜。也让齐桓公觉得大失颜面,但是毕竟哀姜是他的侄女是齐国的人,还是不能任由鲁国人处置,于是把哀姜召回齐国处死了。鲁僖公年幼,季友则开始掌握了鲁国的大权,又是三桓中唯一的长辈,于是季孙氏成为了三桓中最强的一脉。

庆父整个作乱的过程。感觉有点像是一个闹剧。想当国君,又不想落下口实,失去了最接近国君之位的一次机会。也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他有机会坐上国君之位,但是却又被自己的小聪明给耽误了,这可能是与鲁国长期以来的文化有关系,不过说到底,还是一个闹剧,祸乱了鲁国,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季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下一句,改写了我们认知,难怪孔子包庇庆父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语的由来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始末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究竟做了什么?
庆父与哀姜私通,接连弑杀两位鲁君,最终未得善果
两次弑君,最终自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