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齐的建立,高洋掌权的第一件事

高澄被兰京杀死的消息传到了官场后,在高洋强悍的驭人手段干预下,东魏官场依然风平浪静。高澄的死,却有一个人激动万分,在一间无人监视的房间里,他激动得仰天流泪。他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

他,就是沉默了十六年的东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元善见。自从北魏宣武帝元恪驾崩之后,鲜卑魏(包括东、西两魏)的皇帝们再也没有品尝过真皇帝的滋味,他们全都是提线木偶,一点自主的权力也没有。

高澄的死,让元善见看到了大魏中兴的希望,他在恍惚中,看到了高祖孝文皇帝在空中向他招手,鼓励自己,勇敢,再勇敢一点,元家的天下,你一定能够夺回来!对于这一点,元善见很自信,他私下告诉还算能说得上话的人∶'大将军今死,似是天意,威权当复归帝室矣!'

至于高洋,元善见根本就没把高洋当盘菜,高澄死了,高洋会是自己的对手么?

此时的元善见,还在梦中没有醒来。自从高澄死讯传开之后,元善见就开始谋划恢复大魏天下的伟大构想。在元善见眼中,他只惧怕高欢和高澄,至于高洋,元善见听说此人素愚,这种愚人哪里是自己的对手?

正在元善见胡思乱想的时候,内侍来报∶'京畿大都督高洋求见陛下。'元善见坐在昭阳殿的榻上,准备等高洋进来,当场向高洋发难,然后一举夺回权力。这一天是东魏武定七年(公元 549年)八月十一日,也就是高澄遇刺后的第三天。

元善见听到外面一阵甲胄走动的哗哗声,还夹杂着听不甚清楚的喝骂声,还没等元善见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一身戎装的高洋站在了阶下。

随同高洋进殿的,还有二百多名全副武装的精锐甲兵,怒目对视元善见。这些人左手按住刀鞘,右手按住刀柄,似乎只要高洋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冲上去,把元善见剁成肉泥。元善见远远望去,在殿外,黑压压站着不下上万人的甲兵。据史载,昭阳殿外共有八千名甲兵。

高洋并没有和元善见谈话的意思,只是给身边的朝仪官递个眼色,朝仪官会意,趋步上前,跪在阶下,以高洋的口吻向元善见说明了高洋的来意∶'臣京畿大都督洋,因有家事,需去晋阳,请陛下准行。'

朝议官说完,自行退下。

高洋冷冰冰地看着元善见,元善见也在看着他,就在二人的目光碰撞的那一瞬间,高洋立刻扭过了头。高洋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极不情愿地给元善见行了君臣大礼,然后转身离去。二百名铁甲武士跟在高洋身后,慢慢走出了昭阳殿。只留下元善见,呆呆地坐在榻上。直到今天,元善见才悲哀地发现,高洋的傻,完全是装出来的。

高洋留下了太尉高岳、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吏部尚书杨喑留守邺都,监视元善见。其他一线高官勋旧皆随高洋北上晋阳。

高洋去晋阳的目的,一是掌握兵权,二是镇服那些平时瞧不起高洋的元老旧臣。高洋来到晋阳后,立刻派人四处发帖子,请留居晋阳的各派大佬赴会。

听说那个傻头傻脑、说话白痴、老婆被大哥奸污连个屁也不敢放的侯尼于(高洋的鲜卑名)来到了晋阳,许多大佬不屑一顾。

高洋轻咳两声,示意大家安静,他有话要说。等众人稍稍安静后,高洋操着流利的鲜卑语,和大家讲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从大将军被刺,到平定六贼逆乱,高洋神色飞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最后,高洋告诉众人;:大将军薨逝,国家诚危亡之秋也!望各位贤辅与我齐心,共治天下,以福及万民。有违国法者,斩!'

众人愣在当场,互相对视,似乎都在问对方∶ 这是以前那个傻子侯尼于么?高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知道自己已经初步征服了这些老家伙。高洋趁热打铁,利用这个机会和老臣们联络一下私人感情。高洋含笑走下阶来,坐在老臣们旁边,和叔伯大爷们聊天,问寒问暖,把老臣们感动得鼻涕横流。

接下来,高洋需要做的,就是展现自己处理政事的决断和能力,这才是能让老家伙们臣服的不二法门。高洋坐在殿上处理公务,某地有灾情,蠲免赋税;有人有冤情,明察洗冤。高洋走笔如飞,不停地签发文件。

众人已经看得痴了。《北史·齐纪二》称∶'帝(高洋)推诚接下,务从宽厚。事有不便者,咸蠲省焉,群情始服。'

经过几个月的精彩表演,高洋已经彻底征服了那些居功自傲的老臣。大家都叹服大都督的英武明睿,心悦诚伏地跪在高洋脚下,接受大都督的指挥。高洋坐在晋阳宫的大殿下,享受着征服的快感,他远望殿外的湛蓝天空,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知道,属于高洋的时代,即将到来。

天下尽在高洋掌握之中,是时候改朝换代了。从自高欢控制东魏,到高洋接班,已经过去了十六年,积高欢和高澄两代之功,高家的天下稳如泰山。和之前的'禅让'需要'封公—封王—称帝'三步走的方式不同,高家的政治身份是齐王,所以不需要封公,只需要高洋先履行做齐王的手续就可以了。称王之后,即可以踢掉元善见,挂上一块新招牌。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 550 年)三月十一日,有诏下,晋封大丞相高洋爵为齐王。

齐王高洋距离皇帝的宝座只差最后一步。其实像这样的事情,根本不用高洋亲自出面,自有心腹人替他打理。高洋出道以来,在身边搜罗了不少心腹,计有∶首席'幕僚长'记室参军高德政、吏部尚书杨惰、度支尚书崔昂、功曹参军祖斑、相府主簿崔瞻、吏部郎中尉瑾、秘书监魏收、中书侍郎崔劫、从事中郎将封孝琬、丞相府仓曹张耀等人。至于高澄的那拨人马,除了崔季舒和赵彦深勉强挤进了高洋的心腹班子,其他人都被踢了出去。

对于高洋要废魏称帝,东魏统治集团内部有不同意见,许多人都反对。当高洋禀告母亲说准备称帝时,娄昭君摇头苦笑∶'你父亲献武王英武如龙,你长兄文襄王明睿如虎,他们威赫天下,犹向魏称臣。你有何德何能,敢行舜禹之事?'当初高澄准备称帝时,也没见娄昭君跳出来反对,说明娄昭君并不了解二儿子,以为高洋是个傻子。

高洋见母亲反对,有些犹豫,为了稳妥起见,高洋又找来肆州刺史斛律金和贺拔仁,问他们对自己称帝的态度。二人都反对高洋仓促称帝,至于他们反对的理由,于史无载。

高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干脆把大佬们都叫到娄太妃的宫中,当面把事情讲清楚。既然是放开了讲,大家也就没什么顾忌,纷纷反对高洋称帝,火药味非常浓。脾气最大的还是娄昭君,她指着高德政的鼻子大骂∶'我儿向来懦弱,行事恭谨,要不是你在暗中挑拨,我儿怎么会做这种事情?'高德政沉默不语。

虽然称帝困难重重,但高洋依然不会死心,皇帝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徐之才和宋景业同样遭到了勋贵们的指责,不过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人的七嘴八舌,只要高洋有这个心思,他们就一定能成功劝说高洋称帝。他们知道只要高洋称帝,他们就是首功之臣,金票大大的有。

二人成天在高洋身边转来转去,抱着一个乌龟壳子不停地算卦,今天说是卦吉,明天说《易经》有云'时乘龙六以御天',把高洋馋得抓耳挠腮,就像一只吃不到桃子的猴子。高德政也天天聒噪,并亲自跑回邺都,拉拢了杨、张亮、赵彦深等人,大家一起为齐王登基造势。

的任务是在邺都准备禅让典礼,包括写九锡文、禅让表、劝进册,这些具体事务由大才子魏收主笔。同时为了配合高洋称帝,高洋的狗腿子们把留在邺都的元魏诸王全部关押起来,不要让他们惹是生非。

随后又进了宫,给元善见做思想政治工作,希望元善见能配合他们的工作。元善见是个明白人,事已至此,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只能顺着高洋的指挥棒转,也许还能在高洋的屠刀下多活几年。

五月初六,皇帝有诏,进齐王、大丞相高洋为相国、总百揆,备九锡礼。只等高洋回到邺都,即时举行禅让大典。

此时的高洋已经在高德政等人的撩拨下,决定称帝,谁再劝,统统乱棒打出,娄太妃也不行! 高洋的狠劲一上来,他是六亲不认的。几天后,高洋率大队人马回到邺都,准备尝一尝桃子的滋味。

高洋在邺都做的第一件事,是征调强壮民夫,在邺都城南建一座受禅台。太保高隆之对高洋不太感冒,他明明知道高洋想做什么,却装傻充愣,问高洋∶'殿下建此台是看戏的吗?'高洋大怒,指着高隆之大骂∶'我做什么,干汝屁事!想灭族了是不是?'高隆之自讨没趣,灰溜溜地退下。

一切准备就绪。

高洋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元善见挪个窝,把地方腾出来,这事由杨喑来做。两天后,也就是五月初八,杨惰拉着张亮、潘相乐、赵彦深等人窜进宫里,请皇帝陛下离开宫里,自有地方安排您住。

元善见很淡定,这一天早晚是要来的,高洋不做,高演也一定会做的。在十六年前,天下就已经姓了高。元善见面色平静地问杨惰∶'你们准备把我送到哪?'杨督毕恭毕敬地回答∶'陛下勿忧!已经为陛下在城北建好了新宅。'

元善见点头,然后缓缓从御床上走下阶来,轻轻念着《后汉书·献帝纪赞》∶'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见元善见到了这个时候还有心思摆造型,有些恼火,就派人催促元善见赶快上路,没人愿意听你吐酸水。元善见没理会这些狗腿子,在征得高降之同意后,元善见和后宫嫔妃们做生死道别。此次一别,也许永无再见之日。

元善见和嫔妃们微笑着告别,在场的所有女人都痛哭失声。元善见头也不回地登上了车。

御车驶到了云龙门外,邺都百官们都列队整齐,给元善见行了最后一次群臣大礼。三跪九叩后,许多人已经泣不成声,只有元善见面无表情,不见落泪,只有一声幽幽的叹息。

御车继续向前行驶,经过许多条街道,来到了北城元善见的新监狱,这座宅子其实是司马子如在邺都的住宅。在出宫之前,元善见派彭城王元韶奉着皇帝玺绶,去齐王宫,请齐王殿下顺天应人,即皇帝位。

高洋抱着玉玺,欢喜得看个不停,仿佛是一只饥渴的猴子摘到了一枚可口的桃子。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 550年)五月十日,齐王高洋在邺都南郊受禅台正式称帝,国号大齐,大赦天下,赏赐鳏寡六疾、义夫节妇各有差,改东魏武定八年为大齐天保元年。南北朝有两个齐朝,史家为了避免两个齐朝混淆,就把萧道成开创的南朝齐称为南齐,(高欢)高洋开创的北朝齐称为北齐。

南郊受禅台下,孔雀翩翩起舞,灵龟转个不停,大白兔子上蹿下跳,和群臣一起山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洋被服滚冕,端坐在御床之上,心满意足地看着俯在自己脚下的臣民们,强烈的征服快感,涌上高洋心头。

大齐皇帝有诏下,降封魏逊帝元善见为中山王,食邑万户,上书不称臣,仍行魏正朔年号。同时追尊祖父高树为文穆皇帝,父亲高欢为献武皇帝,长兄高澄为文襄皇帝。生母娄太妃为皇太后。高洋册立时年六岁的长子高殷为皇太子,王妃李氏为皇后。宗室勋贵们都封为王。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90战:最后的三国(2)“厨子不偷,五谷不收”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九千长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
第五十四回 饮宫中魏主遭鸩毒 陷泽畔窦泰死战场
北齐六帝简介
高洋“以退为进”成霸业
闲话“儿皇帝”(72)元善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