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误判的糖尿病纹状体病
userphoto

2023.07.27 上海

关注

糖尿病纹状体病(diabetic striatopathy DS),(又称高血糖非酮症偏侧投掷/偏侧舞蹈症;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舞蹈病,高血糖,基底节综合征),被用来描述一种相对罕见的高血糖状态,这一状态具有舞蹈症/偏侧投掷临床表现并CT/MRI独特的可逆性基底节异常。大都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建立在糖尿病并发症基础上的特殊类型的脑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尽管1960年Bedwell, S临床首次描述了本病,但仅十多年前才启用“糖尿病性纹状体病”(DS)这一术语。该病多见于亚洲人,女性多于男性,最常见于老年人,多数患者伴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史;但也有其余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报道,甚至包括儿童,这类患者大都无法明确发病的高血糖阈值及其发病所需的高血糖持续时间,考虑与遗传基因相关。实验室检查示血糖高且无酮症,因基底核受损尤其是纹状体(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其中壳核最易受累,而引起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可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肢体不自主、无规律、迅速的偏侧舞蹈或投掷症,在面部可表现为不自主的咬牙、努嘴、挤眉弄眼等。上肢不自主运动发作频率多高于下肢,一般仅累及单侧肢体,双侧受累的仅占9.7%。舞蹈病从上肢进展到下肢的病例比从下肢进展到上肢的病例更常见。此外,大多数舞蹈病患者在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有时也可伴随有癫痫样发作、认知功能低下、精神障碍、四肢无力、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等。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

   舞蹈症发病的主要生理结构包括尾状核、壳核、丘脑底核、丘脑及其相互连接通路,出现损伤或功能异常会使基底节环路的直接和间接通路失衡,产生过多的多巴胺能活性,最终出现舞蹈病,可以解释糖尿病纹状体病出现舞蹈症;但对于糖尿病纹状体病造成基底节环路失衡发病机制暂不明确,同时基底节环路失衡除因结构性及功能损伤外,还可能由选择性神经元变性、神经递质受体阻滞、代谢紊乱或自身免疫损害所致。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改善糖脂代谢,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在高血糖状态下,GABA水平会快速消耗,其耗竭使神经元抑制水平降低,出现肢体活动。另一方面,在酮症中,GABA 可以通过使用肝脏中产生的乙酰乙酸重新合成以防止其减少,从而解释了 DS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较少发生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长期和急性高血糖发作的患者都在神经影像学上显示纹状体改变或显示运动障碍。因此,遗传易感性(从亚洲国家报告的大量病例这一事实可以看出)可能在纹状体受累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 DS 患者中。

  影像学资料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特征性表现部位:CT检查早期表现为患侧肢体对侧的尾状核、壳核或苍白球丘脑底核病变的高密度影;对于 DS 的检测,脑部 MRI CT 具有更高的灵敏度。MRI T1WI表现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1-WI 上没有周围水肿或占位效应,T2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总体而言,单独的壳核受累是最常见的发现,其次是尾状核和壳核的联合受累,在某些情况下,所有三个纹状体成分(壳核、尾状核和苍白球)都受累。临床症状消失后影像学异常可恢复,也可继续存在。解释纹状体异常信号的可能因素是:高血糖状态导致高渗透压,导致脑血流减少,并可能导致髓鞘破坏、梗死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毒性水肿、细胞萎缩、钙镁沉积、其中以微血管点状出血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积聚和血脑屏障破坏可能性最大。磁共振波谱研究发现异常运动发作期间基底神经节的神经元损伤、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轻度缺血。另一方面,磁共振波谱研究病灶侧纹状体发现可能有山梨醇通路功能受损的表现,考虑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 DS 的常见发病机制有关联。

大脑 CT MRI 的发现是相关的;然而,这两种技术之间存在一些不匹配的证据。有研究发现约为 17%的患者在 MRI 上检测到纹状体变化,但在 CT 上没有发现。此外,CT 图像的后续纹状体异常似乎比 MRI 更快地消退。有研究观察到CT 的最短随访消退时间为 10 天,而 MRI 为 60 天,这意味着 MRI 可能是跟踪后续临床观察纹状体异常的更准确工具。

还有发现近 7% DS舞蹈病患者在神经影像学检查中未显示任何纹状体受累。有趣的是,2% 的患者可能显示放射学纹状体病变,但没有临床表现的运动障碍(放射学孤立的 DS

DS 病例中,还观察到神经影像学病变偏侧性和异常运动受累侧的不相同的现象。部分单侧神经放射学病变患者表现为双侧肢体舞蹈症,而部分双侧纹状体病变患者表现为单侧舞蹈症。令人惊讶的是,有些症状会出现在与神经放射学损伤同侧的身体一侧, 症状发生的身体区域(手臂/面部/腿部)与纹状体异常的位置之间也没有发现显着相关性。这些特殊的临床-放射学冲突为研究解码 DS 的潜在发病机制提出了重大挑战,并对传统的神经学定位概念提出了质疑。

图1:MRI 显示右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 T1-WI 成像信号强度增加

目前,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或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影响脑部血供,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脑部流体力学改变;或引发颅内微出血,或导致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或增高脑组织渗透压等有关,最终导致基底节区,尤其是纹状体区腔隙性脑梗死,进而产生对侧肢体舞蹈样动作。常见的病理学特征:① 促进炎症反应,损伤血管;② 干扰细胞代谢,使细胞发生氧化应激;③ 微血管栓塞或血管炎,造成缺血等。对糖尿病纹状体病患者的纹状体进行活检,结果提示存在细胞坏死、小动脉壁增厚、血管腔变窄,红细胞外渗、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考虑动脉闭塞且伴炎症性血管病变。

糖尿病纹状体病的临床表现与高血糖状态及多巴胺活性密切相关,治疗以降血糖为主,尽早明确诊断, 及时筛查高血糖非常重要,即使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非酮症性高血糖所致偏侧舞蹈症治疗的重中之重是强化血糖控制。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迅速缓解偏侧舞蹈症的症状和体征。控制血糖后症状消失。预后一般较好,

如伴有舞蹈症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减轻舞蹈样动作,同时合理使用镇静类药物或苯二氮萆类药物可有效改善预后。临床上有四大类抗舞蹈病药物可以选用,即抗精神病药、GABA 受体激动剂、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多巴胺消耗剂。如氟哌啶醇最常用;一般数周可缓解,但治疗周期差异性较大,预后良好。其次是丁苯那嗪、利培酮和氯硝西泮。其他抗舞蹈病药物包括泰必利、喹硫平、匹莫齐特、地西泮和丙戊酸钠。文献报道:早期合理控制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6.0-7.0 mmol·L-1,餐后2 h血糖7.0-8.0 mmol·L-1;但有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有可能持续出现偏侧舞蹈样动作。文献报道临床上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单独通过控制血糖成功治疗舞蹈病,但大多数患者需要额外的抗舞蹈病药物来控制症状    尽管纹状体病变在经过及时治疗后完全消退,但仍有高达 20% 的病例可能表现为舞蹈病复发。由于纹状体病变治疗以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无论治疗以后神经影像学发现如何,都需要定期随访。

尚不清楚哪些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形式或可能会复发。即使在血糖水平正常化后,持续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也可归因于未恢复或不可逆的结构损伤; DS 中的高血糖发作可能表现为急性情况,但纹状体区域的病理变化可能不是一过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慢性的。目前文献中没有太多关于 DS纹状体中 MRI 信号强度变化过程的研究。Dubey.s认为可能是因为大多数 DS 病例是在资源匮乏的亚洲国家进行调查的,因此无法获得大量同意定期随访的患者。高血糖引起的纹状体病病理机制需要通过精心设计,在高血糖引起的纹状体病中,基底神经节网络内功能连接的可变参与和中断可能是导致临床-放射学不一致的原因。

基于糖尿病性纹状体病发病机制未明确同时存在临床和放射学的不一致性的现象。Dubey.s建议将糖尿病纹状体病诊断分为三个亚组:

1.症状性 DS:与临床上明显的运动障碍和高血糖症相关的纹状体神经影像学病变。该亚组还可分为:(a) 一致的症状性纹状体病——运动障碍一侧的神经影像学损伤;(b) 不一致的症状性纹状体病——神经影像学病变似乎位于运动障碍的同一侧,或神经影像学中的单侧病变伴有双侧运动异常或双侧纹状体病变伴有运动障碍的单侧表现。

2.临床孤立的 DS:临床上明显的运动障碍,神经影像学中没有纹状体改变,高血糖症,并且在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后。

3.放射学上孤立的 DS:与高血糖相关的脑成像纹状体变化(排除所有可能引起类似变化的可能病因后),临床上没有任何运动障碍的证据。

 糖尿病纹状体病鉴别诊断,尽管有多种机制可导致 T1 加权 MRI 上的纹状体高信号,包括高血压性出血、钙化、遗传病(例如Tay-Sachs 病又称家族性黑蒙性痴呆、结节性硬化症、神经纤维瘤病、Fahr病)、代谢紊乱(例如肝豆状核变性、低血糖症、慢性肝性脑病)、毒性(如锰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脑缺血(如豆纹脑梗死、心脏骤停后脑病),除了高血压出血之外,上述类型的纹状体病变多为双侧。DS 相关纹状体异常与高血压出血区分开来的显着特征之一是没有占位效应和保留内囊。

简言之:CT表现主要与脑出血,生理性钙化、甲减、Fahr病鉴别;MRI表现主要与慢性肝脏疾病、神经纤维瘤病、锰沉积、钙化等鉴别;临床表现注意与精神障碍、癫痫,其他原因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相鉴别,在临床上应将糖尿病纹状体病常规列入急性运动障碍的鉴别诊断,尤其对于老年人群。

参考文献:

1Chua, CB. et al. “Diabetic striatopathy”: clinical presentations, controversy, pathogenesis,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Sci Rep 10, 1594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58555-w

2 Dubey.s.et al. Neuroimaging of Diabetic Striatopathy: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Eur Neurol (2022) 85 (5): 371–376.https://doi.org/10.1159/0005249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研究发现,清晨运动与傍晚运动不同。清晨运动不易出现血糖的大幅波动,更适合糖代谢障碍的人群,比如糖尿病...
高血糖要降,低血糖更要防,谨防低血糖引发偏瘫!
长期跑步运动更容易得糖尿病足病吗
40条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断要点,临床医生人手一份!!
病例36 | 糖尿病纹状体病(非酮性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
分水岭区脑梗死的诊断鉴别,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如何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