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水岭脑梗死的分型

分水岭脑梗死

相关分型、分类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主要是依据其发病部位来命名的,是指发生在2条或3条脑动脉末稍交界区的脑梗死。

也就是发生在脑内大血管分布交界的区域的脑梗死,其临床病因,主要有颈内动脉狭窄,脑血流量减低,而侧支循环发育不良;或是低血压、心输出量减少等,或是因为凝血状态异常,形成微栓子而造成的。

这些情况下,脑血流量普遍减少,远端小血管灌注压减低,以致于形成大脑血管分布交界区的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10%,以60岁以上居多,无性别差异。

临床症状常呈卒中样发病,多无意识障碍。

影像上准确地区分和诊断分水岭脑梗死,可以反过来提示临床,寻找可能的病因,有针对性的施治。这是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意义之所在。

分水岭脑梗死病灶部位与血管分布的对应关系

分水岭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对分水岭脑梗死更为重视。

大家关注点多集中在发病机制和病因两方面。

针对影像学表现及分型: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理想的目标。

如后面要讲到的皮质下型分水岭脑梗死(IWS)更多的是提示血液动力学异常。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CWS)则提示侧支循环状态的好坏。

针对不同病类,分水岭脑梗死在溶栓、介入和抗凝等治疗方面,有何独特之处,目前临床尚缺少更多明确结论,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

分水岭脑梗死的分型

根据其发生的部位,进行分型:

皮质型(CWS),临床上也叫外分水岭脑梗死: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远端之间的区域。其责任病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等处。

皮质下型(IWS),临床上也叫内分水岭脑梗死,这一型略多,占所有分水岭脑梗死的60%:是侧脑室上方或沿侧脑室的白区,是MCA皮层支和深穿支之间或MCA和ACA浅穿支之间。

责任血管主要为豆纹-大脑中动脉、豆纹-大脑前动脉、大脑前-脉络膜动脉、大脑中-脉络膜前动脉等。

IWS又细分为5个亚型:

皮质下前型、皮质下后型、皮质下外侧型、皮质下上型、皮质下下型。

1.  皮质前型

是大脑前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水岭脑梗死,位于额中回,呈带状或楔形。临床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

2.  皮质后型

是大脑中与大脑后动脉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间的分水岭区。病灶位于顶枕颞交界区,以偏盲最常见,多以下象限盲为主。 

老年女性,高血压病史20多年,突然发作肢体活动不灵1天。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右侧大脑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DWI示右侧颞顶枕联合区新鲜梗死病灶。

3.  皮质下型

是大脑前中后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间或大脑前动脉回返支(Heubner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间的分水岭区。

梗死病灶位于大脑深部,白质壳核尾状核等处,可出现纯运动性轻偏瘫或(和)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等。

左图,典型的串珠样病灶,皮质下型。右图,圆点样病灶,未连成线。

4.  混合型

有时,脑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上述几种类型的分水岭脑梗死全并发生。

影像表现

和其它脑梗死表现一样,CT为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I为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

形态上可以有四种表现:状、串珠状、索条状、契形

DWI示,左侧顶枕叶皮层下圆点状高信号,也可以是单发的小斑点状病灶。

串珠样,在特殊区域连续多发小点片状病灶,分布符合分水岭过渡带。

MRI-T2WI示额顶叶一条片状病灶。分水岭脑梗死,索条状改变在额顶叶较多见,也就是皮质上型。

契形病灶,呈尖朝向侧脑室,底朝向软膜前的楔形带状基底节区,可为不规则形成片状低密度影。多见于皮质前型、皮质后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门必读 | 影像报告中少提的分水岭脑梗死,解剖与分型
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继续教育|分水岭区脑梗塞的诊治
缺血性、出血性、分水岭、腔隙性4大类脑梗死的影像解读
BTVYst警惕大脑中分水岭梗塞
【病例】连锁反应:过敏性休克致脑分水岭梗死偏瘫一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