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忏愧!这些影像征象背后的病理基础,今天才知道!

医影出品

很多干了十几年影像诊断的同行朋友们,对一些影像征象很了解,但是要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影像征象,以及这些征象背后的病理基础,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

先看病例!下图哪个是胶质母细胞瘤,哪个是淋巴瘤吗?

应该难不住大家。明显坏死、毛线磨玻璃样强化的是胶质母细胞瘤(左),均匀强化、有脐凹征的是淋巴瘤(右)。

但是你不一定知道这些影像征象背后的病理基础。跟我走,带你领略影像表面下的病理魅力,让你知其然,也知所以然

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的高度恶性弥漫性胶质瘤,组织学上有细胞密集,有奇形核,巨形核,核分裂象,有典型的微血管增生和假栅栏样坏死,IDH野生型(IDH突变型有以上特点的,归于星形细胞瘤 CNS WHO IV,不再用胶质母细胞瘤 IDH突变型这一称呼);或者组织学上属于WHO II级或III级的IDH野生型弥漫性性形细胞瘤,伴EGFTR扩增、第7号染色体扩增/第10号染色体缺失、TERT启动子突变以上3种变异之一。

再继续看!

A、假栅栏的绘图,说明了环绕坏死区域的花环状核阵列

B、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伪足性坏死”是一种包含核固缩的不规则肿瘤坏死灶,周围的多细胞肿瘤核(箭头)的环状(假栅栏样)排列拥有属性。注意肿瘤血管(v)。

C、用图示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假栅栏形成的过程。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刺激新生血管生成。血管紧张素2的表达导致内皮损伤,进而引起血管闭塞和缺氧。细胞无法抵抗缺氧,形成凝固性坏死的病灶。然而,其他细胞以波动形式迁移到缺氧区的周围,形成假分化。迁移性缺氧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酶和其他因素,进一步引起微血管增殖和增强对缺氧区域的侵袭力。后者的影响促使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进一步向外扩张。

坏死:病理:(无细胞结构的红染物质,假栅栏样坏死不断融合成大坏死)——MR:(增强无强化区)

实质区:微血管增生,围绕在血管旁的,养分足的存活的细胞——MR:毛线样、磨玻璃样强化

栅栏样坏死

病理学家在检查某些肿瘤的显微镜下,注意到细长的细胞核排列整齐,并根据它们与这些强化物的相似性,附加了描述性的术语“栅栏”。当核栅栏反映出细胞核发展出这种独特的生长模式的自然趋势时,它们可被视为”原生”; 当核栅栏排列形成对坏死等外部影响的反应时,它们可被视为”次生”。

胶质母细胞瘤呈节律性栅栏样改变(肿瘤细胞核线性波),这个是胶质母细胞瘤原生的生长方式之一,不具特异性,类似的还有神经鞘瘤、室管膜瘤、脑膜瘤等。

为什么这些恶性肿瘤的坏死边缘这么不规则,不如脓肿和囊变那么清晰规则呢?


肿瘤的血管是参差不齐的,如同树根一样,攀枝错节,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获取养分,当一根血管堵塞(内皮损伤、癌栓形成、压迫、侵犯等),所供应的周围细胞就会缺血坏死(凝固性坏死或液化坏死),血管闭塞的越多,坏死越明显,而后互相融合成影像上所见的大坏死了;不规则的血管分布,是坏死不规则的基础。


经常听到肿瘤长太快,血管跟不上而发生坏死,这个是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长太快说明肿瘤生长旺盛,核分裂象明显,KI-67高,这个好理解,那么为什么同样高增殖,KI-67甚至可达90%的淋巴瘤,坏死反而少呢?

再问几个问题给大家:

1、为什么淋巴瘤叫小圆细胞肿瘤?

2、为什么淋巴瘤可以包绕血管,而不明显侵犯血管?

3、为什么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明显强化,而纵隔肺腹部的淋巴瘤强化弱呢?

4、为什么骨原发性淋巴瘤会形成肉包骨?

5、当淋巴瘤发生坏死的时候,为什么可以形成“内环征”呢?

6、…………

备注:部分资料来源推特病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逢教授:为什么说全面的磁共振检查是基础?
【影像征象】栅栏征
【今日征象】栅栏征
「T2-FLAIR 错配征」这个影像征象很特异
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一起学习长在小脑延髓池的七个肿瘤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