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冠状动脉 MR 血管成像(MRC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已逐步应 用于临床,无电离辐射、可不注射对比剂成像的优势使其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价值,临床 需求逐步增强。MRCA 成像技术的相对复杂性是限制其临床推广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业界尚无可遵循的 MRCA 检查操作规范。

为了 MRCA 技术在我国的临床推广及合理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应用专业委员会在循证证据基础上制定了《冠状动脉 MR 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第一版)》。本文对此共识展开解读,围绕临床应用基本要求、标准化检查方案应用推荐、图像后处理及报告书写做出系统的归纳及总结。

MRCA 临床应用基本要求

对操作者能力的要求

1. 医师:掌握常规心脏 MR 诊断经验,熟悉 MRCA 成像技术原理及参数设置、心脏及冠状动脉 MR 检查流程,掌握 MRCA 图像的后处理、图像质量评判方法及相关疾病诊断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熟悉 MRCA 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相关注意事项、对比剂使用方案、原则等。

2. 技师:掌握 MRCA 的检查设备要求、最优化检查流程及参数设置,还应熟悉心血管相关解剖及 MRCA 图像质量评估方法,以帮助判断 MRCA 检查是否依照临床需求成功完成。

3. 护士:掌握静脉穿刺技能及 MR 注射器使用方法、增强 MRA 检查对比剂使用相关原则、规范、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急救处理方法、流程、急救设备及药物使用方法。

检查扫描设备与技术的要求

MRCA 可在 1.5T 或 3.0T 扫描仪上完成。

1.5T 系统:在无对比剂 MRCA 中更具优势,因为其能够使用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列进行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获得更高的血管对比度,受运动及磁敏感伪影的影响较小。

3.0T 系统:对比增强 MRCA 中更具优势,理论上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设置更高的图像分辨力采集,但磁场的不均匀性、射频脉冲沉积作用等也随之增加,因此难以使用 SSFP 序列,而是应用快速梯度回波(GRE)序列替代,其对磁场不均匀敏感度较 SSFP 弱,但非增强情况下 GRE序列显示的血管对比度弱于 SSFP 序列,钆对比剂能够显著提升血管对比度。

MRCA 标准化检查方案应用推荐

适应症

主要适应证:

① 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及发育异常的诊断

② 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和随访

③ 冠心病中低风险患者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筛查诊断(尤其适用于存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禁忌证的患者)

次要适应证:

① 冠心病患者冠脉主干病变狭窄程度的评估及随访

② 补充评估既往冠状动脉 CTA  中因管壁钙化明显而评估受限的冠状动脉主干管腔

③ 联合心脏多参数 MR成像,“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及心脏结构异常、心肌病变。

对比增强 MRCA

使用 IR 脉冲序列成像:推荐采用滴注的方式注射钆对比剂,以保证对比剂在血液中的持续浓度,钆对比剂推荐剂量为 0.1~0.2 mmol/kg体质量,滴注流率 0.2~0.3 ml/s ;

当未配备 MR 兼容对比剂滴注设备,或需同时进行心肌灌注及延迟强化显像时:可采用常规心脏增强 MR 对比剂注射方案,于对比剂注射结束后开始 MRCA 检查,在检查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将 MRCA 安排于心肌延迟强化显像前。

儿童 MRCA 成像

儿童 MRCA 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主要用于观察冠状动脉先天起源异常及冠状动脉管腔扩张性疾病,最常应用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诊断及随访。鉴 于MRCA 具有无辐射的优势,在适合情况下 MRCA 可以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异常的检查方法。

由于儿童呼吸配合能力有限,MRCA 多采用自由呼吸序列。无对比剂及对比增强 MRCA 均可应用于儿童,建议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无对比剂成像在儿童中常更具优势。

对于无对比剂 MRCA,推荐首选自由呼吸全心 MRCA 成像,通过使用膈肌导航探测呼吸运动,在呼气末期采集冠状动脉信号。对比增强 MRCA 成像前需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管腔对比度。

MRCA的图像后处理及报告书写

图像后处理方法

1. MIP:作为 MRCA 在临床应用中的首选图像后处理方法,图像初始层厚一般设置为 6~8 mm,MIP 图像应与所观察冠状动脉节段的长轴平行,在清晰完整显示血管信号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层厚以降低背景信号影响。

2. CPR:MIP 的有效补充,尤其适用于观察走行较迂曲的血管,应注意确定中心线位于管腔中心,避免因中心线偏离造成管腔假性狭窄,须从多个CPR角度综合评估。

3. VR: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心脏及冠状动脉的整体形态、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及大体解剖,空间分辨力及血管‑背景对比度较低,现有图像后处理软件难以准确自动完成冠状动脉 VR 重组,不推荐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常规进行 VR 重组。

报告书写

1. 报告主要内容:

① 描述患者检查过程中心律(平均心率、是否存在心律不齐)及呼吸导航情况(呼吸导航接受效率、呼吸节律及幅度是否稳定);

② 评估 MRCA 图像质量

③ 描述冠状动脉有无解剖变异

④ 描述冠状动脉供血类型(右优势型、左优势型、均衡型)

⑤ 描述冠状动脉有无扩张或冠状动脉瘤的大小、位置

⑥ 冠状动脉血管节段的管腔狭窄病变位置和狭窄程度

⑦ 评价成像范围内心脏各房室大小、形态及心外结构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2. 冠状动脉分段方法:推荐基于 18 段冠状动脉分段体系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定位及描述。(1 右冠状动脉近段;2 右冠状动脉中段;3 右冠状动脉远段;4 右冠状动脉发出后降支;5 左主干;6 前降支近段;7 前降支中段;8 前降支远段;9 第一对角支;10 第二对角支;11 回旋支近段;12 第一钝缘支;13 回旋支中远段;14 第二钝缘支;15 回旋支发出后降支;16 右冠状动脉发出左后室支;17 中间支;18 回旋支发出左后室支)

3. 图像质量评价:

① 成像覆盖范围是否充分,包含全心冠状动脉;

② 各支冠状动脉主干图像(重点评估左主干及 3 支冠状动脉近、中段管腔)是否存在明显的运动伪影,是否满足诊断要求;

③ 如进行对比增强MRCA,评估静脉内对比剂是否注射成功,冠状动脉管腔是否明显强化。

4 分:优,血管显示清晰,管腔边界锐利;

3分:良,血管显示较充分,管腔边界轻度模糊;

2 分:中,血管可见,管腔边界较模糊,影响管腔评估;

1分:差,伪影严重,管腔无法评估或不可见。

图像质量评分 ≥3 分认为该节段图像质量优良,诊断可靠性较高;评分 1 分的图像难以进行诊断。

4. MRCA 图像质量评价:以 ≥50% 冠状动脉狭窄作为参考标准,分级描述推荐参考 2016 年提出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

  • 轻微狭窄(管径 1%~24% 狭窄)

  • 轻度狭窄(管径 25%~49% 狭窄)

  • 中度狭窄(管径 50%~69% 狭窄)

  • 重度狭窄(管径 70%~99% 狭窄)

  • 闭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像科普49】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
【网络课程】MR梯度回波的原理及序列应用
西门子-3D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扫描步骤
核磁共振常用术语
【临床应用】磁共振心脏成像的临床优势
我院3.0T高场强MRI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