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例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陶娟  杨帆

女性,41岁

左乳偶有疼痛5年余,发现左乳包块1周,双乳溢液(奶白色) 近1年,无发热、红肿等不适,来我院为求进一步诊治。

G3P2,产后14、3年,哺乳均为10个月;检查时为月经第8天;既往无乳腺炎史,无外伤史,无乳腺手术史;无乳腺癌家族史;无口服激素史。

专科检查:双侧乳房对称,双侧乳头内陷,双侧乳头溢液,左乳外上可及4*2cm大小肿块,质硬,界不清,有轻微压痛。右乳未及明显结节,双侧腋窝未及明显肿大质硬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无。

门诊乳腺B超示:

2年前行乳腺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3天前我院门诊乳腺彩超示:右乳3点钟方向实性结节,BI-RADS 3类,右乳11-1点钟方向腺体增厚紊乱,BI-RADS 4a类;左乳低回声实性结节并钙化,边界不光整,BI-RADS 4c类,建议进一步检查。

乳腺MR检查在西门子3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Skyra, Siemens Healthcare, Erlangen, Germany),并采用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InVivo)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T2WI、T1WI、DCE及DWI。

对比剂采用Gd-DO3A-butrol(加乐显® Gadovist, Germany), 剂量为0.1mmol/kg 体重,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流率为1.2ml/s,其后以同样流率注入15ml 生理盐水。


增强MIP图

绘制TIC曲线呈II型

左侧病灶区所测ADC值为0.733-1.087×10-3



问题:B

解析:患者为中年女性患者且产后3年,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年龄;MR影像表现为左乳外上近中线偏后肿块样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明显,呈II型强化并伴弥散受限;病灶內伴有更长T1更长T2信号且不强化区,为脓肿形成初期表现,考虑为肉芽肿性乳腺炎。

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乳腺活检术

取右乳外侧横切口约0.2cm,B超引导下置入14G穿刺针,穿刺右乳肿块组织条数条送常规病检。

病理检查结论/诊断:

(左侧穿刺组织)炎症性病变伴肉芽肿及小脓肿形成,局灶见导管上皮增生。

患者为中年女性患者且产后3年,有哺乳史,符合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年龄、生育史;MR影像表现为左乳外上近中线偏后肿块样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明显,呈II型强化并伴弥散受限;此外,该患者还伴有左乳上部血管明显增多、增粗,此病例最难的是浸润性导管癌鉴别,浸润性导管癌更多的是以肿块表现为主,局部结构扭曲更为显著,另外在MR表现上更多的表现为肿块伴毛刺或非肿块样强化局部结构纠集明显,而乳腺癌伴坏死较为少见。仔细分析病灶內伴有更长T1更长T2信号且不强化区,多为脓肿形成初期表现,呈多灶性分布,在诊断过程中还是应该考虑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肉芽肿性乳腺炎需与以下病变相鉴别:

  • 乳腺癌: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MRI上一般表现为形态不规则,TWI信号减低,边缘可伴有毛刺呈星芒状或蟹足样表现,在T2WI上肿瘤信号通常不均匀。动态增强趋于快速明显增高且快速减低的特点,强化多不均匀或呈边缘强化;DWI上,ADC值明显减低;有时鉴别困难,确诊需依赖于病理结果。

  • 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多有乳头发育不良、哺乳不畅及乳头溢液史;主要侵犯大导管,发病部位多位于乳晕后区;MRI多表现为乳晕下大导管扩张,T1WI呈导管高信号征,增强后导管呈轻度渐进性强化。

  • 囊肿伴感染:MR上一般表现为环形强化肿块,部分边缘不规则,环壁较薄,中央区在STIR及DWI上呈高信号,ADC值降低,其周围可伴有轻度水肿;以囊腔为主要表现,而肉芽肿性乳腺炎随病程发展脓肿形成的情况表现不同。

乳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慢性炎症,主要累及乳腺小叶,也可以i称为肉芽肿性小叶炎。
临床多累及生育期的年轻女性,生育后6年內更为多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触及乳腺不规则肿块,伴或不伴触痛。
肉芽肿性乳腺炎影像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较困难,有时与乳腺癌鉴别困难。
FFDM常表现为非对称影,其次可表现为肿块,少数表现为结构扭曲或无异常发现,一般不伴钙化。
乳腺MR比FFDM对它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更有价值,常表现为段样或区域性分布非肿块样强化,可伴环状强化,环状强化多细小、多发、边缘分布,可反应微脓肿形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室,高教部国家重点专科培育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所属实验室系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目前拥有,14台数字X线机、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机,9台高端多层螺旋CT,高场、超高场MRI设备12台(1.5 T 6台,3.0 T6台),承担X线、CT、MR的影像检查技术及综合诊断工作。
科室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学会地位显赫,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中华放射技术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全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等多项科研、教学课题,取得数项中南地区和省内专利技术,其中中药白芨肝癌的介入诊疗、TIPS门腔分流术、MR神经成像等技术均为国内首创,获得过多项国家级、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励。
参考文献:

1.Gautier, N., et al., Chron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maging, pathology and management. Eur J Radiol, 2013. 82(4): p. e165-75. 
2.Dursun, M., et al., Multimodality imaging features of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outcome of 12 years of experience. Radiol Med, 2012. 117(4): p. 529-38.
3.Akin, Y.,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reast Lesions, Histpathologic Subgroups and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tic Factors using 3.0 Tesla MR. J Breast Health, 2016. 12(3): p. 123-132.

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例与观点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乳腺学组:肉芽肿性乳腺炎
3、乳腺病理 | 浆细胞性乳腺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