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颅底病变] “脊索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脊索瘤

【病例】

男,43岁,双眼视力下降伴双侧鼻腔渐进性鼻塞数月。

1

【影像所见】

图1A矢状面T1WI显示斜坡、蝶窦及鞍上区肿瘤,信号不均匀,部分呈等信号,部分呈低信号,肿瘤向后上方生长较著,部分肿块突入后组筛窦内(箭头),视交叉受压上抬。

图1B矢状面增强后T1WI显示肿瘤不均匀强化,可见散在未强化区。

【病理诊断】

脊索瘤。

【临床与病理特点】

1.35%的脊索瘤(chordoma)发生于颅底,50%发生于骶尾骨,15%发生于椎体,颅底脊索瘤为起源于原始脊索颅侧端残余的罕见的恶性骨肿瘤。

2.大体病理表现为透明的灰色肿块黏液样基质)。空泡细胞为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可见 大的细胞内有空泡和或)黏液与糖原。

3.主要症状为逐渐发生的眼肌麻痹和视力障碍,如果累及鼻窦或鼻咽部,可引起鼻塞或咽部不适等症状。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1.MRI矢状面显示肿瘤源于斜坡,较具特征,为首选检查方法;冠状面和横断面可显示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情况。

2.CT可显示骨质破坏和破坏的骨质碎片,薄层螺旋CT重建的矢状面显示斜坡骨质破坏及范围较好。

【诊断要点】

1.以斜坡中线为中心的破坏性肿块,最常发生于蝶-骨软骨联合处。

2.CT表现为斜坡骨质破坏伴肿块,约50%肿瘤内可见高密度灶,高密度灶是肿瘤基质内 的破坏的斜坡骨质碎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3.MRI表现为T1WI信号多样,大部分呈等信号或低信号,信号不均匀,有时可见肿瘤内出血或黏液形成的局灶性高信号区;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破坏的骨质碎片呈低信号;矢状面显示较大的肿瘤可导致脑桥前部呈指压状压迹;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4.肿瘤生长增大后,向下可侵犯至鼻咽部,向上可侵犯至海绵窦和蝶鞍,向外可侵犯至颈静脉孔和岩尖,向后可侵犯至基底动脉和脑干以及向前至蝶骨底、蝶窦和筛窦;根据侵犯部位不一样,邻近结构受累的情况不一样,最常受累的是位于Dorello管的第对脑神经以及位于海绵窦的第Ⅳ、Ⅵ对脑神经。

【鉴别诊断】

1.垂体巨腺瘤 不能见到垂体,蝶鞍扩大。

2.软骨肉瘤  中心位于斜坡外侧缘的岩枕裂;可见钙化,典型的呈环形钙化。

3.颅咽管瘤  位于鞍上区,斜坡一般不受累;囊性肿块和壁结节或壁结节钙化。

4.转移瘤  常为多发,有明确的原发肿瘤。

【评述】

影像学表现为源于斜坡的肿块伴骨质破坏,在排除邻近恶性肿瘤侵犯斜坡或斜坡远处转移瘤后可诊断本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像银行 】颅内脊索瘤:病理、临床及影像
【读片时间】第0505期:蝶窦颅咽管瘤
颅内鞍区病变七例
蝶窦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一例
【读片时间】第0902期:鞍内脊索瘤
脊索瘤(chordom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