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码相机白平衡有关问题
数码相机白平衡有关问题
数码相机目前已成为很多家庭生活的一个常见电器,拍摄照片已成为很普通的事情但是与此有关的一些知识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第一件事情就是认识白平衡!
一、数码相机对色温不能正确处理必须靠人来帮助!进行白平衡的设置
要认识白平衡首行要了解色温!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
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对图像的处理不会因色温影响对图像的感受,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
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
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
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但是先提条件是人先帮助相机决定摄影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先决定是在什么条件下摄影!
二、胶片相机是不用设置白平衡的,它是由购买的胶卷决定的!
胶卷只有两种色温:阳光和白炽灯,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前者。因此当你用阳光型胶片拍摄时相当于在数码相机上把色温固定在5000K。
现实世界中的光源有不同色温,数码相机可以通过设定色温方式去配合这些不同色温。胶片就没有这个选择,当你用阳光型胶片在太阳下拍摄你可以得到“正确”的色温,也就是说白色的纸拍出来就是白色。
而阳光型胶片在低色温(低于5000K)如白炽灯拍摄时就会偏黄,在以前这可以通过在镜头前加一个色温滤镜来过滤掉过多的红色以得到“正确”的色温。实际上数码相机色温调整基本原理和这个相似,细节就不解释。
阳光型胶片在高色温(高于5000K)如日落或阴天拍摄时就会偏蓝,同样地也可以通过使用滤镜来过滤掉过多的蓝色。
日光灯也是高色温,但绿色光线比较多。
明白了这些不同光源的色温和胶片和数码媒体在不同色温下的表现后,你其实可以利用这些表现以得到神奇的影像。比如在日落后天空还没全暗下来拍摄有白炽灯照明的前景你可以得到温暖的前景衬托在蓝色的背景。如果用数码相机拍摄这种场景,你必需把白平衡固定在5000K或者阳光而不是自动,否则天空就没这么蓝灯也没这么黄。
格式文件是一种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原数(Metadata,如IS0的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的文件。RAW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可以把RAW概念化为“原始图像编码数据”或更形象的称为“数字底片”。最大的好处是保存了最原始的CCD数据,把更多的自由放在用户手里。记录了最原始最真实的信息,不做修饰和更改,为后期制作留下了广阔的可操作性。
想拍摄RAW格式图片就必须要有一台支持RAW格式拍摄的相机,目前只有单反相机和少数高端家用机支持这种格式的拍摄,奥林的SP-570UZ是支持的!奥林的SP-570UZ调到P,A,S,M档,按MENU,进入照片质量,有RAW, 一般相机都会自带可以编辑RAW的软件。
虽然PS能够处理大部分的RAW软件,但是由于照相机牌子和型号的不同,它们输出的RAW格式也不同,所以PS并不能像厂家的专门软件那样,提供全面的RAW处理设定。数码照相机设定白平衡是一件麻烦事。白平衡不准确,往往导致照片色彩不准确。虽说有LCD屏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效果,但那小小的屏幕很难看得清楚。如果差别很大还可看得到;差别不大时,就难分辨了。待输入到电脑,才发现色彩大相径庭,再调校恐怕也难得到最佳效果。大晴天户外拍摄时光线太强,就更难看清LCD屏幕上的色彩了。拍摄时无法精确设定白平衡怎么办?采用RAW格式存储的照片,拍摄时无需设定白平衡。
中文解释是“原材料”或“未经处理的东西”。RAW文件包含了原图片文件在传感器产生后,进入照相机图像处理器之前的一切照片信息。用户可以利用软件对RAW格式的图片进行处理。并非是拍出来的照片更漂亮,只是它给了你更丰富的PS的空间,你可以对RAW格式照片的锐度、白平衡、色阶和颜色的调节。此外,由于RAW拥有12位数据,你可以通过软件,从RAW图片的高光或昏暗区域榨取照片细节,这些细节不可能在每通道8位的JPEG或TIFF图片中找到。 raw+jpg三种格式可选。即可拍照RAW格式图片。( jpg,)  有人认为即使RAW格式可以后期设定白平衡,拍摄时候也应该认真地去设置。只要是用RAW存储,拍摄时完全可以随意地设置白平衡。
从本质来说,RAW不是图片格式,而是一个数据包。它将数码相机CCD得来的原始数据,在未经芯片计算整理的情况下完整地保存。该数据完全没有经过白平衡调整。早期的专业彩色电视摄像机在镜头与CCD之间有一组滤镜,拍摄不同光源图像要先变换滤镜,对色温先作粗略的调整,然后再启动电子调校。由于滤镜的作用,CCD获得的图像白平衡已经大体准确,电子芯片再给他来个“精细准确”,最后达到非常准确。现在的数码照相机CCD前面根本没有什么可以转换的滤镜,不管白平衡怎样设置,CCD所获得的数据都是一样的。单位和输出的图片会不一样?那是相机的芯片对CCD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转换后获得的正确色彩平衡。这实质是“后期白平衡”。
既然是后期白平衡,既然RAW格式又保留了完整的原始数据,那么把调整白平衡放在相机或是放在电脑都是一样的。虽相机而来的然间,白平衡设置照相机上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直观、更精细。数码单反相机附送软件的RAW白平衡设置菜单,有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等项。还可以从28000K到10000K自由调节色温,以及精细调校色温、白点取样调节色温等,样样俱全。
电脑的功能不会亚于数码相机上面那小小的微电脑功能,电脑大屏幕更比相机上的小屏幕准确。因此,对以RAW格式存储的图像来说,前期白平衡并不重要,充其量用个“自动”就可以万事大吉。待坐到电脑前,在对他进行精确调整。如果你对数码照片的色彩要求特别高,一时又设不准确白平衡,不妨来个最后想说的是如果你不打算对照片进行比较大的PS处理的话,没有必要用RAW格式,毕竟这种格式和JPG相比,体积太庞大了。1G插卡可拍2560×1920像素的JGP图片410张,而拍RAW格式图片3648×2736且只能是69张!
【资料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码相机白平衡如何设置才能拍出好片子!
影像专业盛宴:第〇篇 RAW格式基础知识
数码相机所用的RAW图片格式 - 数码世界 - 雅谈网 yatan.com
数码相机参数设置8原则
如何让照片色彩更理想——谈白平衡使用(钱少南)
玩转色彩摄影 数码相机白平衡设定技巧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