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条辨——杏仁滑石汤

四二、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汤主之。

舌白胸痞,自利呕恶,湿为之也。潮热烦渴,汗出溺短,热为之也。热处湿中,湿蕴生热,湿热交混,非偏寒偏热可治,故以杏仁、滑石、通草、先宣肺气,由肺而达膀胱以利湿,浓朴苦温而泻湿满,芩、连清里而止湿热之利,郁金芳香走窍而开闭结,桔、半强胃而宣湿化痰以止呕恶,俾三焦混处之邪,各得分解矣。

杏仁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 黄芩(二钱) 桔红(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郁金(二钱) 通草(一钱)浓朴(二钱) 半夏(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湿热并重、弥漫三焦所致,故以杏仁、滑石、通草宣肺利湿,橘红、半夏、厚朴苦温燥湿,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郁金芳香开闭。全方用苦、辛之品开上、畅中、渗下而达分消走泄湿热之效,用寒凉之品清湿中之热,故为“苦辛寒法”。

注:本方与三仁汤不同,三仁汤以祛湿为主而偏温;本方祛湿与泄热并重,故方中用芩、连、郁金之寒凉清热。

另外本法来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如:

张 舌白罩灰黑。胸脘痞闷。潮热呕恶。烦渴汗出。自利。伏暑内发。三焦均受。然清理上中为要。
杏仁 滑石 黄芩 半夏 浓朴 橘红 黄连 郁金 通草

【验案精选】

肾病综合征曲某,男,22岁,2001年3月30日初诊。主诉:下肢水肿反复发作20个月,发热、咽痛反复发作近1个月。患者于1999年8月冷水浴后出现咽痛、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查尿蛋白(++++)。经住院治疗静脉点滴泼尼松60mg,维生素C、先锋必等药10天后,肿消,尿转阴。9月底后开始反复发作,尿蛋白(++)。1999年12月21日协和医院肾穿示:微小病变肾病,肾病综合征。曾用泼尼松、雷公藤、环磷酰胺……近1个月以来反复感冒,发热、咽痛。现症见:口干苦,渴欲饮水,体温正常,咽不痛,身痛,乏力,基本无汗,纳差,轻度恶心,尿量500ml/24h,色黄。患者呈急性病面容,精神不振,满月面,颜面、后背、胸部可见较为密集的痤疮,腹部可见妊娠纹,全身高度水肿,下肢按之如泥,口唇干燥皴揭。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腻, 脉沉濡。..2001年3月30日查:尿蛋白(++++) 、ERY(++++),镜检:红细胞1~2/HP、白细胞1~2/HP。

病属湿热弥漫三焦。治以宣气、化湿、清热。方用杏仁滑石汤加味。处方:杏仁10g,滑石30g,薏苡仁30g,炒黄芩10g,黄连6g,厚朴6g,法半夏10g,通草3g,生石膏20g,郁金10g,橘红10g,白蔻仁6g,西洋参1g(单服竹叶10g)。9剂,水煎服,日1剂。2001年4月9日二诊:上方服用2剂后,肿减,纳增,精神好转,身不痛,恶心、胸闷明显减轻,便干好转,可侧卧,口仍苦,唇略干。尿量增至4000ml/24h。舌质稍黯红,舌苔薄白,脉左细弦,右沉细。上方加生地黄12g,牡丹皮10g:西洋参改2g(单包),10剂。[马晓北.许家松运用杏仁滑石汤经验举隅.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4):72,74]。

2.泄泻王某,男,1岁半,1982年3月12日就诊,腹泻3天伴发热、咳嗽,经青霉素、四环素治疗,症不减。症见:发热(肛温38.5℃)、大便质稀色黄,形似蛋花汤,日行十余次,肛门红,尿黄短赤,偶有咳嗽,舌红,苔黄腻、纹紫。此证为湿热伤及胃肠,试拟本方(杏仁5g,滑石10g,黄芩5g,黄连3g,陈皮5g,法半夏3g,郁金2g,木通5g,厚朴4g)加石膏10g,前胡5g。1剂后症状好转,续进1剂,诸恙悉除。[苏林.杏仁滑石汤治疗小儿湿热泄泻.四川中医,1984,2(3):204]。

3.钩端螺旋体病方某,男,23岁。患者因发烧,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伴口渴,乏力2天,而于1990年7月29日入院。患者于2天前下午突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小腿为甚并感乏力,口渴,尿赤,胸闷,纳呆。查体:T39.3℃,痛苦面容,两眼结膜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腓肠肌压痛明显。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0.78,尿常规检查:蛋白(+)。西医诊断为钩体病(伤寒流感型),中医辨证为暑温挟湿。治疗用杏仁滑石汤加减[杏仁6g,滑石30g,黄连6g,佩兰12g,厚朴8g,银花12g,木防己12g,晚蚕沙15g(包)]以清暑解毒化湿,西药用青霉素。服上方2剂后,次日早上体温即已正常,头痛身痛明显减轻,饮食增加,精神好转,再服2剂,症状体征消失,然后用清暑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调理,共住院4天痊愈出院。[周明贤,蒋裕乐.清暑解毒化湿法为主治疗钩端螺旋体病85例报告.江西中医药,1992,23(5):20]。

4.肠伤寒洪某某,女,63岁。1989年4月7日诊。素体虚寒,宿有痰喘。因发热恶寒,无汗,身重,医投温散,热势渐高,午后热重,遍体酸楚。继而痰嗽气促,目黄身黄,神志昏昧,大便溏秽自遗,尿失禁。发病第9天住某县医院内科,查血常规、嗜酸细胞直接计数、肥达反应、血培养等,诊断肠伤寒、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经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治疗5天,体温波动于38.7℃~39.8℃。病家急来邀诊。查见神识不清,目黄,汗出,痰声吱吱,身热不扬,两便自遗,舌红,苔薄黄腻滑,脉濡数。病至极期,险象环生,湿热夹痰,阻遏气分,弥漫三焦,内陷包络,再三思量,断然投予清化湿热痰浊,宣窍利气达邪。处杏仁滑石汤合至宝丹加减:杏仁、碧玉散、黄芩、黄连、橘红、郁金、厚朴、石菖蒲、青蒿、至宝丹(化冲)。清水煎,频频饲服。连夜服完1剂,至晨神识转清,续进1剂,下午最高体温38.4℃,目黄较退,两便渐调,仍见痰嗽喘鸣,自动出院来诊。改处己椒苈黄丸加半夏、杏仁、橘红,1剂,痰喘显减。再予杏仁、滑石、黄连、黄芩、橘红、半夏、丹参、白薇、白前、通草,3天后身热退尽,诸症向安,继续调理而愈。[吴允耀.肠伤寒一方主病三期辨治法.江西中医药,1991,22(3):35-36]。

5.痿证潘某某,女,48岁,1977年8月中旬来诊。至来诊时已病半年余,于应化所医院住院治疗无效,求治于中医而来诊。患者气病状如感冒,发热恶寒,后恶寒渐解,而发热加重,大抵每日上午37.5℃~38℃,下午39℃左右,夜间可达40℃以上。体温虽高但口不渴而黏腻,身重,脘腹痞满,饮食减少,时有恶心,小便黄赤短涩而热,住院后曾用各种方法治疗,而发热始终不退,逐渐出现下肢麻木,行动不便,软弱无力,而终至不仁不用。….其舌质红绛,苔黄白而黏腻,此乃湿遏热伏,湿热并重之证。以化湿清热法治之,用三仁汤合杏仁滑石汤加减:杏仁15g,白蔻仁15g,薏苡仁50g,陈皮15g,半夏10g,厚朴15g,石菖蒲15g,滑石15g,淡竹叶5g,通草5g,黄芩10g,黄连10g,郁金10g,水煎服。3剂后,体温夜间降至39℃左右,又用3剂,体温又降,脘腹痞满渐舒,食欲有增,.....考虑湿热成痿,应以三妙散为主方,故于上方加苍术25g,黄柏15g,牛膝15g。[肖永林,苏瑞君.高热、下肢麻木不仁、不能行走.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89,(11):18-19]。

【临证提要】杏仁滑石汤化湿清热并重,用于治疗湿热交阻,蔓延三焦热、痞、呕、尿短之证。今常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等,以及多种传染病的治疗。此外湿热痿证、泄泻等也可使用本方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四)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温病方歌
祛湿利水方之杏仁滑石汤
胸有方歌集,辩证加减鉴良方23-1
湿热牙痛,巧用经方合时方!
湿温中焦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