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定隆主任临床经验举隅(胃炎、肥胖、肝炎、肝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


第 1642 期

作者 / 王安军 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孙定隆老师196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曾先后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区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工作,退休后仍坚持每周五天半的中医临床工作,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4年。在50多年的基层医疗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到的治疗理论,疗效显著。他饱读医学典籍,精研岐黄之术,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以治疗疑难杂症,已经发表的就有启宫丸加减治疗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Ⅱ型糖尿病,自拟胃安六合汤治疗胃肠病,自拟肝安六合汤、降酶汤治疗肝炎,自拟扶脾柔肝汤治疗肝硬化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睹孙老师数味药治愈诸多疑难杂症,亲听孙老师传授辨证用药经验,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从脾胃论治

脾胃为后天之本,同居中焦,为饮食受纳、腐熟、运输之器官,脾胃健运,则上下脏腑气机皆调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受滋养。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提出脾胃是运化水谷供一身元气之本,脾胃内伤则元气自衰。孙老师充分发挥这一理论,主张“有一份胃气,便有一份生机”,治病时不忘顾护脾胃,尤其是老年体弱、慢性病及危重病患者,脾胃皆弱,正气乏源,若攻邪则身体不能耐受,此时唯有调理脾胃,使之健运调畅,转化水谷为正气之源,正气旺盛方能与病邪抗争,因此,健运脾胃在论治内伤杂病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脾胃为气机之枢,肝主疏泄是脾胃升降运动的重要前提,气郁则可剋其脾胃,脾胃病则后天化源难以为继,久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养而体质下降,因此胃病多见且后果严重,不可不察。孙老师认为,脾胃病若不涉及他脏,则视其寒热虚实和之而安,然而临床上多见脾胃病常与他脏牵涉,或为因,或为果,或互为因果,其相互关系多体现出五行生克,若由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木旺克土,则治疗时当舒肝和胃;(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若由脾胃虚弱,木旺乘土,则当润金以制木、抑木扶土而治之。土生金,土衰则生金乏源,金弱不能制肝,肝旺克脾土,则脾胃本虚,又受肝木乘之,因此见脾胃之病,只治本脏,难收良效。孙老师认为,脾胃病属纯虚者当补火生土或补脾益气治之,但临床所见每多虚实夹杂之证,因此不可纯用补益,补则气滞,犯“实实之忌”,也不可妄用攻邪,攻则犯“虚虚之忌”,治疗时应当详审病机,巧用攻补兼施之法。






1.3消渴病:自朱丹溪提出“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之后以肺胃肾三脏职司偏颇分证论治消渴病的理论沿用至今。但孙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和思考,认为以此解释消渴病病机不甚圆满,而应以“胃强脾弱”解释其病机,立足中焦论治。胃为阳,主受纳降浊,喜湿恶燥,脾为阴,主运化升清,喜燥恶湿,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则化源不竭,生生不息;二者失和则后天化源难以为继,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其滋养则百病丛生。若恣食肥甘,酿生内热,消烁津液,则饮水自救而渴饮不止;邪热杀谷则消谷善饥,波及血分则舌质多红绛;胃热传脾或运化功能衰微,或脾气素盛而脾运不健,水谷精微不及输布濡养周身,反从小便出,则尿多而味甘,肌肉失养则消瘦;脾运不健,水谷精微聚而为痰湿则其人虚壅而神疲,故“胃强脾弱”才是消渴病的病机。脾运不健,水谷精微溺孔暗流,不能滋养身体故尿多而味甘,机体无养,胃加强受纳消化以图代偿,故消谷善饥,消谷善饥又加重脾运负担,重弱脾胃,治当清胃热健脾运。孙老师基于以上认识及“不可大用苦寒致脾气不行,不可久与香燥助热内结”之古训,常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消渴病。(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若患者形体偏胖,腹胀纳差,便溏,三多症状不明显者,辨为胃热脾气虚型消渴,用七味白术散去木香加黄芪、苍术、佩兰、山药。其中黄芪、山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扶助后天之本,苍术、佩兰、藿香理气和中化浊以解脾困,葛根、天花粉以清胃热,诸药合用共奏扶脾健运清胃之功。若患者形体偏瘦,体倦乏力,口渴善饥多饮多尿明显,舌红瘦,无苔或花剥苔,辨为胃热脾阴虚型消渴,用七味白术散去木香加天花粉、知母、麦冬、玄参、石斛。其中天花粉、知母清胃热,麦冬、玄参、石斛滋养脾阴,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阴清胃之功。两种类型之消渴病机均可归纳为“胃强脾弱”,可遵循以下加减思路:胃热炽盛便秘口臭者加大黄泻胃热,烦渴引饮加石膏清胃热,尿糖过高加芡实、益智仁、莲须以摄其精。

2从肝胆论治

肝与脾存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健运,肝与脾在气血生成与运行上互依互用、相辅相成;肝病则疏泄不行,气滞血瘀,横逆乘脾,运化失健,水湿内聚,土壅木郁,肝脾两脏可相互传变,肝病与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在肝病早期,治疗时需顾护脾胃,防止清热解毒药物苦寒太过,久则败坏脾胃,同时应当考虑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肝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则应注重健运脾胃,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辅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孙老师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炎,以健脾除湿、化痰理气法治疗脂肪肝,以扶脾柔肝法治疗肝硬化。




3验案举隅

3.1胃痛:李某,男,51岁。2015年5月28日就诊。胃痛1月。症见:胃脘胀痛,心烦口苦,寐差,纳呆食少。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3)胃窦溃疡H2期。诊为胃痛,属肝胃不和,治以舒肝和胃。处方:百合30g,木香15g,五灵脂15g(包煎),枳实15g,白芍15g,蒲黄15g(包煎),蒲公英15g,黄连10g,香附10g。水煎服,日3服,5剂。此方服20余剂,诸症悉除。

3.2糖尿病:罗某,男,70岁。2015年5月20日就诊。糖尿病病史,口渴口苦,多饮多尿,大便干结,舌胖色绛、苔白厚腻而干,脉弦缓。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6.06mmol/L。诊为消渴病,属胃热脾虚,治当清胃扶脾。处方:白术30g,法半夏15g,泽泻15g,山楂15g,神曲15g,莱菔子15g,芡实30g,莲须15g,决明子15g。水煎服,日3服,7剂。二诊:服药后口不苦,大便不干,空腹血糖降至11.1mmol/L,原方续服7剂。三诊:空腹血糖降至9.16mmol/L,诸症悉减,处方:炒白术30g,黄芪15g,山药15g,佩兰15g,玄参15g,葛根15g,芡实30g,莲须15g,覆盆子15g。水煎服,日3服,7剂。四诊:空腹血糖降至8.66mmol/L,不更效方继续调治。后病情有所反复,然按此辨治思路最终取得满意疗效。

4结语

孙老师临床经验十分丰富,对肝胆病、脾胃病的中医治疗有着独到见解,他博古通今,善于从现代医学中汲取有益成分完善诊疗思路,也常告诫我们要适应时代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继承与创新并重。(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孙老师用药精炼,大多数处方仅用9味药就能取得满意疗效,他时常教导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应以速效、简便、经济为要务,在用药时,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要不断的围绕治疗目的精炼处方以提升处方用药能力。笔者跟师学习时间尚短,寥寥数语难现老师临床经验全貌,仅此片语,以飧同道。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渴汤、散治疗消渴病(糖尿病)
21种常见病症的中成药速记要诀
全面理解糖尿病
细嚼又慢咽,脾胃好一半
西医为什么治不好糖尿病
从肝论治糖尿病胃轻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